一种碳五气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51104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7: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包括储液罐、加热罐、储气罐,所述储液罐和加热罐之间连通有输液管和抽送泵,所述加热罐和储气罐之间连通有输气管,所述储气罐和储液罐之间设置有出液回气管,所述出液回气管的一端与储气罐的内顶部连通,所述出液回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罐的内顶部连通。所述储液罐外设置有进液回气管,所述进液回气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的内顶部连通,所述进液回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本碳五气化系统在工作时,无需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罐内补充容积,所以储液罐的内部环境不易受到污染;向储液罐内加液态碳五时效率高、安全性能高;储液罐内外的气体不易互窜,较为环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五气化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气发生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碳五气化系统。
技术介绍
碳五即戊烷,碳五是炼油的产物,可以在气化后作为燃气使用。由于碳五的燃烧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不存在其他污染物,所以是一种环保燃料,碳五一般以液体的形态储存于储液罐内,并通过气化系统气化后供燃气锅炉或燃气灶使用。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5261615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燃气发生装置,包括液态碳五储罐、高压空气储气罐、气化罐、输液管和输气管。工作时,液态碳五储罐内的液态碳五经输液管输送至气化罐进行气化,气化后的碳五燃气经输气管存储在高压空气储气罐内,供用户随时使用。但液态碳五储罐在排出液体时,需要外界的空气进入罐内补充空间,外界的空气可能污染液态碳五储罐的内部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储液罐的内部环境不易受到污染。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包括储液罐、加热罐、储气罐,所述储液罐和加热罐之间连通有输液管和抽送泵,所述抽送泵用于抽送输液管内的液态碳五,所述加热罐和储气罐之间连通有输气管,所述储气罐和储液罐之间设置有出液回气管,所述出液回气管的一端与储气罐的内顶部连通,所述出液回气管的另一端与储液罐的内顶部连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时,启动抽送泵,抽送泵将储液罐内的液态碳五经输液管送入加热罐内,加热罐将液态碳五加热,气化后的燃气经输气管进入储气罐内,供燃气锅炉等燃气设备使用。在液态碳五从储液罐进入加热罐的过程中,储液罐内的液态碳五的容积下降,燃气从储气罐经出液回气管进入储液罐内,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储液罐内形成负压,使储液罐内的液态碳五能被顺利抽出;本碳五气化系统无需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罐内补充容积,则储液罐的内部环境不易受到污染。优选的,所述储液罐外设置有进液回气管,所述进液回气管的一端与储液罐的内顶部连通,所述进液回气管的另一端用于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所述进液回气管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控制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控制阀用于控制进液回气管内的气路通断;需要向储液罐内补充液态碳五时,将油罐车的加油管插入储液罐内,并使加油管将储液罐完全封闭,防止储液罐内的燃气外泄;然后另取一软管将进液回气管远离储液罐的端部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打开控制阀,之后将油罐车内的液态碳五经加油管注入储液罐内,在加液的过程中,储液罐内的气体被渐增的液态碳五挤出,经进液回气管、软管回到油罐车内,形成闭式循环,则燃气和液态碳五均不易混入外界的空气中,较为安全。优选的,所述进液回气管上连通有气泵,所述气泵用于抽送进液回气管内的气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液的过程中,还可启动气泵,将燃气从储液罐抽送至油罐车内,使储液罐内部形成真空度,从而提高加液的速度。优选的,所述出液回气管上连通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气动角座阀。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动角座阀用于控制出液回气管内的气路通断,气动角座阀由电磁阀控制启闭,当抽送泵启动时,才控制气动角座阀打开,减少储液罐和储气罐非必要的燃气互通。优选的,所述进液回气管背离储液罐的端部设置有蒙板,所述蒙板将进液回气管封闭。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向储液罐内加液完成后装回蒙板,蒙板将进液回气管密封,防止进液回气管内的气体外泄。优选的,所述进液回气管背离储液罐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软管的螺纹段,所述螺纹段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蒙板与插槽插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段用于连接软管,蒙板能直接通过插接的方式与插槽配合,并将进液回气管封闭,这样设置无需拆装螺栓,较为方便。优选的,所述蒙板朝向储液罐方向的板面上设置有密封垫,所述插槽的槽宽沿靠近槽底的方向渐缩,所述蒙板的形状与插槽相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垫用于加强蒙板与插槽的密封效果,在将蒙板插入插槽的过程中,渐缩的插槽槽宽使蒙板更易嵌入插槽内。优选的,所述蒙板上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均固定于蒙板上,所述弹簧用于驱使蒙板与插槽抵紧。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装上蒙板后,将弹簧套设于螺纹段外,弹簧的弹力驱使蒙板与插槽抵紧,提高蒙板与插槽的密封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碳五气化系统在工作时,无需外界的空气进入储液罐内补充容积,所以储液罐的内部环境不易受到污染;向储液罐内加液态碳五时效率高、安全性能高;储液罐内外的气体不易互窜,较为环保。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的碳五气化系统的系统图;图2为实施例中进液回气管端部的立体图,主要突出蒙板和插槽的连接结构;图3为图2的爆炸图,主要突出插槽和弹簧的结构。附图标记:1、储液罐;2、加热罐;3、储气罐;4、输液管;41、抽送泵;5、输气管;11、顶盖;6、进液回气管;61、蒙板;62、控制阀;63、气泵;611、密封垫;64、螺纹段;641、插槽;612、弹簧;7、出液回气管;71、气动角座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如图1所示,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包括储液罐1、加热罐2、储气罐3,储液罐1和加热罐2之间连通有输液管4和抽送泵41,抽送泵41用于抽送输液管4内的液态碳五至加热罐2内,加热罐2和储气罐3之间连通有输气管5。其中输液管4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储液罐1和加热罐2的内底部,输气管5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储液罐1和储气罐3的内顶部。储液罐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11,液态碳五可从顶盖11处注入储液罐1。储液罐1外设置有进液回气管6,进液回气管6的一端与储液罐1的内顶部连通,进液回气管6的另一端设置有蒙板61,该端用于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进液回气管6上设置有控制其气路通断的控制阀62、用于抽送进液回气管6内气体的气泵63。需要向储液罐1内补充液态碳五时,打开顶盖11和控制阀62,将油罐车的加油管插入储液罐1内,并使加油管将储液罐1的口部完全封闭,防止储液罐1内的燃气外泄;然后拆下蒙板61,另取一软管将进液回气管6远离储液罐1的端部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之后将油罐车内的液态碳五经加油管注入储液罐1内,在加液的过程中,储液罐1内的气体被渐增的液态碳五挤出,经进液回气管6、软管回到油罐车内,形成闭式循环,则燃气和液态碳五均不易混入外界的空气中,较为安全环保。在加液的过程中,还可启动气泵63,将燃气从储液罐1抽送至油罐车内,使储液罐1内部形成真空度,从而提高加液的速度。加液完成后关回顶盖11和控制阀62,装回蒙板61,蒙板61将进液回气管6密封,防止进液回气管6内的气体外泄。如图2和图3所示,具体地,蒙板61的两个板面上均固定有橡胶材质的密封垫611,进液回气管6位于蒙板6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软管的螺纹段64,螺纹段64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641,插槽641与进液回气管6的内部空间贯通。插槽641的槽宽沿靠近槽底的方向渐缩,蒙板61的形状与插槽641相配,蒙板61完全插入插槽641后,蒙板61通过板面将进液回气管6密封。蒙板61上设置有弹簧612,弹簧612的两端均固定于蒙板61上以形成环形;装上蒙板6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包括储液罐(1)、加热罐(2)、储气罐(3),所述储液罐(1)和加热罐(2)之间连通有输液管(4)和抽送泵(41),所述抽送泵(41)用于抽送输液管(4)内的液态碳五,所述加热罐(2)和储气罐(3)之间连通有输气管(5),其特征是:所述储气罐(3)和储液罐(1)之间设置有出液回气管(7),所述出液回气管(7)的一端与储气罐(3)的内顶部连通,所述出液回气管(7)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的内顶部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包括储液罐(1)、加热罐(2)、储气罐(3),所述储液罐(1)和加热罐(2)之间连通有输液管(4)和抽送泵(41),所述抽送泵(41)用于抽送输液管(4)内的液态碳五,所述加热罐(2)和储气罐(3)之间连通有输气管(5),其特征是:所述储气罐(3)和储液罐(1)之间设置有出液回气管(7),所述出液回气管(7)的一端与储气罐(3)的内顶部连通,所述出液回气管(7)的另一端与储液罐(1)的内顶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储液罐(1)外设置有进液回气管(6),所述进液回气管(6)的一端与储液罐(1)的内顶部连通,所述进液回气管(6)的另一端用于与油罐车的罐内空间连通,所述进液回气管(6)上设置有控制其通断的控制阀(6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碳五气化系统,其特征是:所述进液回气管(6)上连通有气泵(63),所述气泵(63)用于抽送进液回气管(6)内的气体。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碳五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钧翔陈郑宇陈金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