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107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触控面板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和导电层,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导电层至少覆盖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柔性基底;形成一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形成一导电层,导电层至少覆盖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因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的相接触处上覆盖了一导电层,则可以增加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触控面板的电阻,增强其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触控面板、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触控面板(TouchPanel)因其方便的使用方式在游客导览系统、自动柜员机、可携式电子产品以及工业控制系统等显示
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传统的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的材料通常为氧化铟锡(ITO),但是,传统的ITO薄膜由于自身的脆性、导电性及透光率等问题而限制了其向柔性化发展。目前,产业界一直在致力于开发ITO薄膜的替代材料,其中,纳米金属线具有较优异的力学特性,特别是纳米银线具有银优良的导电性,同时由于其纳米级别的尺寸效应,使得其具有优异的透光性与耐曲挠性,因此,可用其替代ITO薄膜作为触控电极的材料。然而,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的触控面板存在电阻较高、触控效果较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减小触控面板的电阻,提高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及相关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导电层,位于速搜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在从所述走线图案延伸至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方向上,所述导电层的覆盖范围的宽度为5微米至20微米之间。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覆盖暴露的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保护层。较佳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所述保护层的厚度等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可选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中,所述纳米金属图案包括纳米银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包括银线图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又一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提供一柔性基底;形成一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形成一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进一步的,在所述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涂布的方式形成所述导电层。进一步的,所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暴露的所述纳米金属图案上形成一保护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和导电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由于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相接触处上覆盖了一导电层,则所述导电层可以增加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电阻,增强其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进一步的,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覆盖暴露的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保护层,则所述保护层不仅可以增加所述纳米金属图案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的结合强度,而且也不会遮住与所述走线图案相接触处的所述纳米金属图案,从而进一步有利于稳定所述触控面板的电阻,增强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更进一步的,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因为所述氧化铟锡具有较好的附着力、透光性、导电性以及防紫外线的能力,所述氧化铟锡不仅有效提高走线图案与纳米金属图案的有效接触面积,而且能起到防紫外线的功能、增强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附着力,从而更加提高所述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图3至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中相应步骤对应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一种纳米银线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般的纳米银线触控面板包括基底10以及形成于所述基底10上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银线图案110(可用作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和走线图案111(可用作触控面板的触控电极的互连线),所述走线图案111与所述纳米银线图案110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通常,所述走线图案111位于所述纳米银线图案110的周围(即所述走线图案111通常位于所述触控面板的边框处),如所述走线图案111位于所述纳米银线图案110相对的两侧。这样,纳米银线图案110仅凭较弱的分子间作用力搭接在一起,专利技术人发现,这样一来,纳米银线图案110与基底10的结合强度较差,很容易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滑移,出现触控面板的电阻较高和电阻不稳定的现象。于是,请继续参阅图1,为了增强所述纳米银线图案110与基底10的结合强度,专利技术人尝试在上述触控面板的纳米银线图案110上再涂布一保护层即OC(OverCoating)层12,通常,OC层12为绝缘的保护胶层。专利技术人发现,OC层12的涂布可以增强纳米银线图案110的附着力,防止其在弯折过程中发生滑移的现象;但是,OC层12会遮住部分纳米银线,特别是会遮住所述纳米银线图案110与所述走线图案111相接触处A的纳米银线(如图1中虚线圈所示的位置A),因此,OC层12的涂布相应的减少了纳米银线与所述走线图案111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增加触控面板的电阻,影响触控面板的触控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导电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因在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相接触处上覆盖了一导电层,则所述导电层可以增加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电阻,增强其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同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一柔性基底;步骤S2、形成一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步骤S3、形成一导电层,所述导电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因在形成所述触控电极层之后,在所述走线图案和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相接触处覆盖了一导电层,则所述导电层可以增加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有效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述触控面板的电阻,增强其触控效果,提高显示装置的可靠性。下面将结合流程图和示意图对本专利技术的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专利技术,而仍然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根据下面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导电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底;触控电极层,位于所述柔性基底上,且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纳米金属图案和走线图案,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相接触以实现电连接;以及导电层,位于所述触控电极层上,且所述导电层至少覆盖所述走线图案与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部分相接触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材质包括氧化铟锡。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走线图案延伸至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方向上,所述导电层的覆盖范围的宽度为5微米至20微米之间。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覆盖暴露的所述纳米金属图案的保护层。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等于所述导电层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龙乔贵洲张秀玉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