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增力器、调节管、中心管、变扣接管、丢手机构,所述中心管外部空套有补接管、加固管,所述补接管下端连接加固管上端,补接管上端连接上胀锥,所述加固管下端连接下胀锥,还包括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包括下堵头、导向笔尖套、连接管、导向锁爪、引导头,所述导向锁爪上半段置于导向笔尖套内,所述导向笔尖套与下胀锥焊接固定,所述下堵头丝扣式套接在连接管外壁上,所述连接管上端与丢手机构连接,下端则丝扣式连接导向锁爪,所述引导头丝扣式连接在导向锁爪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目前套管加固补接管柱不易进入套管错断口的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
本技术涉及油田油水井修井作业技术,具体地说是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
技术介绍
套管是钻井过程中隔离地层与井筒的屏障,也是油气生产的“通路”,在油气生产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套管损坏情况的发生,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套损问题越来越严重。套管错断是主要的套管损坏形式之一,套管错断后,上下错断口的“交集”部分通径小于原套管内径,而且下鱼顶往往是活动的,通径的减小以及活动的下鱼顶,使得常规工艺措施无法实施,甚至导致油水井停产或报废。套管加固补接是治理套管错断的主要方法,在进行套管加固补接作业施工中,目前常规方法是使用笔尖引导套管加固补接管柱进入套管错断口,在遇到上下错断口的“交集”部分通径小或下鱼顶往往是活动的时候,必须由作业工人旋转伴送油管,使套管加固补接管柱下端笔尖导入进下鱼顶错断口,通过笔尖对下部错断套管进行拨正,使套管加固补接管柱引进错断口内,这需要反复的上提下放和旋转伴送油管,凭作业工人的丰富经验才能做到。在作业施工操作过程中,容易使套管加固补接管柱下入下鱼顶错断口外面,造成管柱被卡,给施工造成事故,影响修井作业进程,有时会造成施工井报废。为此,专利技术了一种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只要上下错断口具有足够的“交集”面积,就能够有效地将套管加固补接管柱引进错断口内,实施套管加固补接,恢复套管井筒完整性,将修井作业事故风险降到最低点,尽最大可能减少油井报废的可能,使油气井恢复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利用导向锁爪连接前端球形引导头球面的滑引作用,将加固补接管柱引入进套管错断口,在完成套管错断加固补接作业后上提管柱时可自行收缩随施工管柱提出井内。解决目前套管加固补接管柱不易进入套管错断口的难题。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增力器、调节管、中心管、变扣接管、丢手机构,所述中心管外部空套有补接管、加固管,所述补接管下端连接加固管上端,补接管上端连接上胀锥,所述加固管下端连接下胀锥,还包括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包括下堵头、导向笔尖套、连接管、导向锁爪、引导头,所述导向锁爪上半段置于导向笔尖套内,所述导向笔尖套与下胀锥焊接固定,所述下堵头丝扣式套接在连接管外壁上,所述连接管上端与丢手机构连接,下端则丝扣式连接导向锁爪,所述引导头丝扣式连接在导向锁爪下端。所述导向锁爪开设多瓣体结构,瓣口向上,瓣底为半圆面,所述导向锁爪上端外壁为锥面,下端外壁也为锥面,所述导向锁爪开设内孔,内孔设有螺纹,导向锁爪的内孔通过螺纹分别连接引导头和连接管。所述调节管下端面与上胀锥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导向锁爪的多瓣体分为3~24瓣。所述引导头前端为球面,球面与引导头外壁的锥面相衔接,所述引导头后端为螺纹,中心设有内孔。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下端可收缩的导向锁爪连接前端球形引导头,导向锁爪置于导向笔尖套内。利用导向锁爪连接前端球形引导头球面的滑引作用,可方便地将加固补接管柱引入进套管错断口,在完成套管错断加固补接作业后上提管柱时可自行收缩随施工管柱提出井内。本技术还具有引导进入套管错断口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导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向锁爪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引导头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接头2、增力器3、调节管4、上胀锥5、密封环6、补接管7、加固管8、中心管9、下胀锥11、变扣接管12、丢手机构13、导向器100、下堵头110、导向笔尖套150、连接管120、导向锁爪130、引导头14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2、增力器3、调节管4、中心管9、变扣接管12、丢手机构13,所述中心管外部空套有补接管7、加固管8,所述补接管下端连接加固管上端,补接管上端连接上胀锥5,所述加固管下端连接下胀锥11。以上所有部件均属于本领域的常规技术,直接连接应用即可。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还包括导向器100,所述导向器100包括下堵头110、导向笔尖套150、连接管120、导向锁爪130、引导头140,所述导向锁爪130上半段置于导向笔尖套150内,导向笔尖套150上端与下胀锥11下端焊接固定,所述下堵头110丝扣式套接在连接管120外壁上。所述导向锁爪130开设多瓣体1306结构,瓣口1302向上,瓣底为半圆面1305,导向锁爪130上端外壁为锥面1301,下端外壁为锥面1304,内孔1307设有螺纹1303,导向锁爪130的内孔1307通过螺纹连接引导头140和连接管120,连接管上端与丢手机构13连接,导向锁爪130的多瓣体分为3~24瓣,最佳为6~12瓣。所述引导头140前端为球面1403,球面1403与锥面1402相衔接,引导头140后端为螺纹1401,中心设有内孔1404。调节管4下端面与上胀锥5上端面相接触。所述分瓣体只是作为弹性缩径部件,在下行过程中,如果下套管错断套管鱼顶很小,可以通过分瓣体收缩后进入,所以导向锁爪的锁爪也就是分瓣体并没有锁的功能也没有爪子的功能,只是根据其形状起名,并不是从功能或者作用角度起名。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由油管伴送至井下套管1错断口14处,引导头140前端球面1403引导导向器100首先进入下套管错断套管鱼顶15内,然后导向锁爪130下端锥面1304接触并拨正活动的下套管错断套管鱼顶15,使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进入到套管错断口14内,导向锁爪130通过连接管120带着丢手机构13下移,跟丢手机构连接成一体的上接头2、增力器3、调节管4、中心管9、变扣接管12同时下移,由于调节管下端面与上胀锥上端面相接触,因此调节管压着上胀锥下移,这时,跟上胀锥连接成一体的补接管7、加固管8下胀锥11同时下移进入错断套管鱼顶15内,这样加固管同时位于两个对接的断的套管内,上胀锥胀封在上部套管内,下胀锥胀封在下部套管内,完成套管错断加固补接作业后,上提管柱,导向器100中的引导头140、导向锁爪130、连接管120随同下堵头110、上接头2、增力器3、调节管4、中心管9、变扣接管12、丢手机构13一起提出井内。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指示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增力器、调节管、中心管、变扣接管、丢手机构,所述中心管外部空套有补接管、加固管,所述补接管下端连接加固管上端,补接管上端连接上胀锥,所述加固管下端连接下胀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包括下堵头、导向笔尖套、连接管、导向锁爪、引导头,所述导向锁爪上半段置于导向笔尖套内,所述导向笔尖套上端与下胀锥下端焊接固定,所述下堵头丝扣式套接在连接管外壁上,所述连接管上端与丢手机构连接,下端则丝扣式连接导向锁爪,所述引导头丝扣式连接在导向锁爪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管错断加固补接管柱,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上接头、增力器、调节管、中心管、变扣接管、丢手机构,所述中心管外部空套有补接管、加固管,所述补接管下端连接加固管上端,补接管上端连接上胀锥,所述加固管下端连接下胀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器,所述导向器包括下堵头、导向笔尖套、连接管、导向锁爪、引导头,所述导向锁爪上半段置于导向笔尖套内,所述导向笔尖套上端与下胀锥下端焊接固定,所述下堵头丝扣式套接在连接管外壁上,所述连接管上端与丢手机构连接,下端则丝扣式连接导向锁爪,所述引导头丝扣式连接在导向锁爪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错断加固补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周,李山,张卫,陈东,李祥同,徐传斌,李洪波,肖建华,张国祎,孙海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东胜精攻石油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