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护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704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橡胶护舷,包括安装部、固定于安装部上端面的弹性部,弹性部与安装部之间设有空腔,弹性部上设有滑动孔,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滑动杆位于空腔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拉杆,弹性部两侧均设有供拉杆穿设的通孔,拉杆与通孔呈间隙配合设置,拉杆位于弹性部外部的一端设有挡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当船体侧壁撞击弹性部时,弹性部的侧壁向外鼓起并抵触挡圈后,船体压动滑动杆向内运动,滑动杆带动拉杆以及挡圈运动,挡圈对弹性部侧壁施加作用力并拉动弹性部侧壁呈相互靠近运动,利用弹性部自身的回弹力以及挡圈的作用力抵消船体对弹性部的作用力,减小弹性部的形变量,避免弹性部形变过度撕裂,增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橡胶护舷
本技术涉及轮船与码头的防护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橡胶护舷。
技术介绍
护舷又称船的护木,是码头或船舶边缘使用的一种弹性缓冲装置,有木制的、橡胶的,主要用以减缓船舶与码头或船舶之间在靠岸或系泊过程中的冲击力,防止或消除船舶、码头受损坏。授权公开号为CN10632027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拱形橡胶护舷,该护舷包括拱形的弹性部、以及自弹性部的两个末端分别向两侧延伸的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位于同一平面,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分别设有安装孔,弹性部包括与第一安装部以及第二安装部平行的顶板,顶板的一端通过第一侧板与第一安装部连接,顶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侧板与第二安装部相连,顶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一面开口的拱形空穴。上述护舷在安装使用时,通过顶板抵触船体侧壁,船体侧壁挤压顶板,此时顶板带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向两侧鼓起发生形变,当船体的撞击力过大时,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形变过度,将会造成护舷撕裂,从而导致护舷的使用寿命短,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护舷,具有高寿命性的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橡胶护舷,包括安装部、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上端面的拱形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内壁与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弹性部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一端位于所述滑动孔内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滑动杆位于所述空腔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拉杆,所述弹性部两侧均设有供所述拉杆穿设的通孔,所述拉杆与所述通孔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拉杆位于所述弹性部外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部外壁的挡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用上述护舷时,将安装部以及弹性部固定于河岸内壁,当船舶靠岸时,船体侧壁撞击弹性部端面,船体挤压弹性部发生压缩形变,并且此时弹性部的侧壁向外鼓起。当船体持续挤压弹性部时,弹性部沿着滑动杆向内压缩运动,当滑动杆的端面抵触船体时,船体压动滑动杆向内运动,并且此时弹性部的侧壁抵触挡圈内壁,然后滑动杆带动拉杆呈相互靠近方向运动,此时拉杆带动挡圈运动,挡圈对弹性部侧壁施加的作用力并拉动弹性部的侧壁呈相互靠近方向运动,使得弹性部的回弹力以及挡圈对弹性部施加的作用力共同抵消船体对弹性部的作用力,利用弹性部自身的回弹力以及挡圈的作用力共同抵消船体对弹性部的作用力,减小弹性部的形变量,避免弹性部形变过度后撕裂,进而增强了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上端面设有弹性柱,所述弹性柱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杆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滑动杆向内运动时,滑动杆压动弹性柱压缩,当船体脱离弹性部且弹性部完全复位后,弹性柱伸长并推动滑动杆向外运动,实现滑动杆的自动复位。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部内壁的弹性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弹性块,使得船体压动弹性部抵触弹性块时,利用弹性块分担船体的部分作用力,利用弹性块的回弹力和弹性部的回弹力共同抵消船体的作用力,进而降低弹性部的受压强度,增强了弹性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抵触所述拉杆外壁的垫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垫圈供拉杆抵触,增加通孔内壁的抗压强度,避免拉杆压迫通孔后,导致通孔磨损或撕裂,进一步增加了弹性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挡圈包括螺纹连接于所述拉杆的螺帽、设置于所述螺帽外壁的圈体。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挡圈损坏或弯曲形变需要更换时,转动圈体,圈体带动螺帽转动,直至螺帽脱离拉杆后,将螺帽以及圈体取下,然后将新的挡圈取出,将螺帽套设于拉杆上后,旋转圈体,圈体带动螺帽转动,直至螺帽旋紧,完成更换安装。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内部嵌设有钢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板增加安装部的稳定性,也提高了安装部的抗压强度,进而增长了安装部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部上设有多个依次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钢板的安装孔,所述弹性部上设有多个连通于所述安装孔的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安装护舷时,将弹性部以及安装部竖直提起后,将安装部上的安装孔对准河岸侧壁上的螺栓后,推动弹性部以及安装部使得螺栓穿设过安装孔后,将螺母套设于螺栓上,将工具插入安装槽内,利用工具旋紧螺母,进而将安装部以及弹性部固定于河岸侧壁。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部、所述安装部的材质均为异戊橡胶材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异戊橡胶具有良好的弹性和耐磨性,还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船体侧壁撞击弹性部时,船体压动弹性部压缩,并且此时弹性部的侧壁向外鼓起。当船体持续挤压弹性部时,船体压动滑动杆向内运动,滑动杆带动拉杆以及挡圈呈相互靠近方向运动,挡圈对弹性部侧壁施加作用力并拉动弹性部侧壁呈相互靠近运动,利用弹性部自身的回弹力以及挡圈的作用力共同抵消船体对弹性部的作用力,减小弹性部的形变量,避免弹性部形变过度后撕裂,增强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的钢板、安装孔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的挡圈结构示意图。图中:1、安装部;11、钢板;12、安装孔;13、弹性柱;14、弹性块;2、弹性部;21、安装槽;22、空腔;23、滑动孔;24、通孔;241、垫圈;3、滑动杆;4、拉杆;5、挡圈;51、螺帽;52、圈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橡胶护舷,如图1、图2所示,包括安装部1、固定于安装部1上端面的拱形的弹性部2,安装部1内部嵌设有钢板11,安装部1上设有依次贯穿安装部1、钢板11的多个安装孔12,弹性部2上设有多个连通于安装孔12的安装槽21。当安装护舷时,将弹性部2以及安装部1竖直提起后,将安装部1上的安装孔12对准河岸侧壁上的螺栓(图中未示出)后,推动弹性部2以及安装部1使得螺栓穿设过安装孔12后,将螺母(图中未示出)套设于螺栓上,将工具插入安装槽21内,利用工具旋紧螺母,进而将安装部1以及弹性部2固定于河岸侧壁。如图3所示,弹性部2内壁与安装部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空腔22,弹性部2上设有连通于空腔22的滑动孔23,滑动孔2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3,滑动杆3位于空腔22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拉杆4,弹性部2两侧均设有供拉杆4穿设的通孔24,拉杆4与通孔24呈间隙配合设置,通孔24内设有用于抵触拉杆4外壁的垫圈241,拉杆4位于弹性部2外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弹性部2外壁的挡圈5。安装部1上端面设有弹性柱13,弹性柱13一端固定于安装部1且另一端固定于滑动杆3端部,安装部1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用于抵触弹性部2内壁的弹性块14,多个弹性块14分布于多个安装孔12之间。当船舶靠岸时,船体侧壁撞击弹性部2端面,船体对弹性部2施加作用力,此时船体压动弹性部2压缩形变,并且此时弹性部2的侧壁向外鼓起。当船体持续挤压弹性部2时,弹性部2沿着滑动杆3向内压缩运动,当滑动杆3的端面抵触船体时,船体压动滑动杆3向内运动,滑动杆3压动弹性柱13压缩,并且此时弹性部2的侧壁抵触挡圈5内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护舷,包括安装部(1)、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上端面的拱形的弹性部(2),所述弹性部(2)内壁与所述安装部(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空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2)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22)的滑动孔(23),所述滑动孔(2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3),所述滑动杆(3)一端位于所述滑动孔(23)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空腔(22)内,所述滑动杆(3)位于所述空腔(22)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拉杆(4),所述弹性部(2)两侧均设有供所述拉杆(4)穿设的通孔(24),所述拉杆(4)与所述通孔(24)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拉杆(4)位于所述弹性部(2)外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部(2)外壁的挡圈(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护舷,包括安装部(1)、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上端面的拱形的弹性部(2),所述弹性部(2)内壁与所述安装部(1)的上端面之间设有空腔(22),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2)上设有连通于所述空腔(22)的滑动孔(23),所述滑动孔(23)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杆(3),所述滑动杆(3)一端位于所述滑动孔(23)内部且另一端位于所述空腔(22)内,所述滑动杆(3)位于所述空腔(22)内部的一端铰接有两个拉杆(4),所述弹性部(2)两侧均设有供所述拉杆(4)穿设的通孔(24),所述拉杆(4)与所述通孔(24)呈间隙配合设置,所述拉杆(4)位于所述弹性部(2)外部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所述弹性部(2)外壁的挡圈(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橡胶护舷,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上设有一端固定于所述安装部(1)上端面且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杆(3)下端的弹性柱(13)。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奇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通超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