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6450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包括静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静涡盘底、静涡片构成,静涡片从静涡盘底几何中心向四周的绕转方向上,其自身厚度存在渐窄的区域;动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动涡盘底、动涡片构成;静涡片、动涡片相互咬合,静涡片与动涡盘底接触,动涡片与静涡盘底接触。静涡盘的静涡盘底的边沿垂直连接有筒身,筒身的延伸方向与静涡片的轴向凸起方向同向,静涡片与筒身内壁存在一处连接部,连接部将静涡片划分为内静涡片、外静涡片。采用此发明专利技术针对静涡片在正常工况下不同局部所受的压强,压强越大的部位自身厚度越宽,反之越窄,提高静涡片运行稳定度、使用寿命,减少材料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压缩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
技术介绍
涡旋式压缩机是由一个固定的渐开线涡旋盘和一个呈偏心回旋平动的渐开线运动涡旋盘组成可压缩容积的压缩机。涡旋式压缩机是有两个双函数方程型线的动、静涡盘相互咬合而成。涡旋式压缩机是有两个双函数方程型线的动、静涡盘相互咬合而成。在吸气、压缩、排气的工作过程中,静盘固定在机架上,动盘由偏心轴驱动并由防自转机构制约,围绕静盘基圆中心,作很小半径的平面转动。气体通过空气滤芯吸入静盘的外围,随着偏心轴的旋转,气体在动静盘噬合所组成的若干个月牙形压缩腔内被逐步压缩,然后由静盘中心部件的轴向孔连续排出。但实际应用过程中,越靠近涡盘中心的部位,涡盘所要承受的压力越大,因为此处于压缩的后半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针对静涡片在正常工况下不同局部所受的压强,压强越大的部位自身厚度越宽,反之越窄,提高静涡片运行稳定度、使用寿命,减少材料用量。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包括:静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静涡盘底、静涡片构成,静涡片从静涡盘底几何中心向四周的绕转方向上,其自身厚度存在渐窄的区域;动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动涡盘底、动涡片构成;静涡片、动涡片相互咬合,静涡片与动涡盘底接触,动涡片与静涡盘底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静涡片的自身厚度与其所受到的压强息息相关,静涡片在正常工况下其所受的压强越大的部位,其自身厚度越厚,即同样的材质其结构强度更大,能承受更大的压强。静涡片利用较少的材料保证静涡片的具备压强足够,静涡片的厚度整体是渐变的,保证了静涡片的在压缩气流过程中的顺畅,防止出现应力集中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静涡盘的静涡盘底的边沿垂直连接有筒身,筒身的延伸方向与静涡片的轴向凸起方向同向,静涡片与筒身内壁存在一处连接部,连接部将静涡片划分为内静涡片、外静涡片,内静涡片相比外静涡片靠近静涡盘底的几何中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筒身起到将静涡片、动涡片包裹其中,形成一个封闭空间的作用。连接部对静涡片起到中段加强的作用,提高静涡片的结构强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筒身上具备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的自身轴线方向平行且平行于静涡盘底自身平面方向,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位于连接部的两侧,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进气方向相向。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不同的进气口可以实现切换,从不同的位置、角度注入气流,方便涡旋动静盘实现不同的工况。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第一进气口的孔径小于第二进气口的孔径,第二进气口的孔径等于第三进气口的孔径。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在同样的功率下注入不同流速的气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连接部在连接静涡片、筒身内壁时其两侧构成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第一圆弧面、第二圆弧面为凹曲面,并且与静涡片、筒身内壁的交界处相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连接部与静涡片、筒身的连接交界处宽度增加,提高了结构强度,同时取消应力集中处,引导气流柔顺通过。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静涡片与连接部所接触的根部厚度大于内静涡片与连接部所接触的根部厚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外静涡片与连接部所接触的根部与第一进气口位置对应,从到进气口气流的冲击,所以此处的厚度相对较厚,以承受冲击。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外静涡片在远离静涡盘底几何中心的末端具备斜切面,斜切面位于外静涡片上朝向静涡盘底几何中心的一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斜切面使得外静涡片的末端厚度急剧减小,使得外静涡片的末端迅速收尾,既保证了气流的顺畅流通,又防止静涡片出现一段厚度较窄、结构强度不足的部位,保证静涡片的整体结构强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筒身、静涡片、动涡片的轴向长度相等。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咬合时,筒身对动涡片进行包裹与保护,静涡片、动涡片的端头同时与动涡盘底、静涡盘底密封接触。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静涡盘底的圆心处具备排气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排气孔的设计位置偏于最后的压缩空气的排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进一步改进,静涡片涡旋型线方程为:Xin=(2.7692+(-0.02)*u)*cos(u+π)+(2.7692*(u+π-2*0.7583)+(-0.01)*(u*u-(π-2*0.7583)*(π-2*0.7583)))*sin(u+π);Yin=(2.7692+(-0.02)*u)*sin(u+π)-(2.7692*(u+π-2*0.7583)+(-0.01)*(u*u-(π-2*0.7583)*(π-2*0.7583)))*cos(u+π);其中,u代表展角(rad),π是圆周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有了具体的方程式,为现成加工提供了执行的依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静涡盘立体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静涡盘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静涡盘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涡盘立体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涡盘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动涡盘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装配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A-A剖视图。1-静涡片;1a-内静涡片;1b-外静涡片;2-静涡盘底;3-筒身;4-连接部;5-第一进气口;6-第二进气口;7-第三进气口;8-排气孔;9-第一圆弧面;10-第二圆弧面;11-动涡盘底;12-动涡片;13-弧形腔;14-斜切面;15-螺旋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包括:静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静涡盘底2、静涡片1构成,静涡片1从静涡盘底2几何中心向四周的绕转方向上,其自身厚度存在渐窄的区域;动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动涡盘底11、动涡片12构成;静涡片1、动涡片12相互咬合,静涡片1与动涡盘底11接触,动涡片12与静涡盘底2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静涡片的自身厚度与其所受到的压强息息相关,静涡片在正常工况下其所受的压强越大的部位,其自身厚度越厚,即同样的材质其结构强度更大,能承受更大的压强。静涡片利用较少的材料保证静涡片的具备压强足够,静涡片的厚度整体是渐变的,保证了静涡片的在压缩气流过程中的顺畅,防止出现应力集中处。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静涡盘的静涡盘底2的边沿垂直连接有筒身3,筒身3的延伸方向与静涡片1的轴向凸起方向同向,静涡片1与筒身3内壁存在一处连接部4,连接部4将静涡片1划分为内静涡片1a、外静涡片1b,内静涡片1a相比外静涡片1b靠近静涡盘底2的几何中心。如图3所示,以排气孔8为圆心,发散出六条射线,相邻射线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静涡盘底、静涡片构成,所述静涡片从静涡盘底几何中心向四周的绕转方向上,其自身厚度存在渐窄的区域;动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动涡盘底、动涡片构成;所述静涡片、动涡片相互咬合,所述静涡片与动涡盘底接触,所述动涡片与静涡盘底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静涡盘底、静涡片构成,所述静涡片从静涡盘底几何中心向四周的绕转方向上,其自身厚度存在渐窄的区域;动涡盘,由相互垂直连接的动涡盘底、动涡片构成;所述静涡片、动涡片相互咬合,所述静涡片与动涡盘底接触,所述动涡片与静涡盘底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静涡盘的静涡盘底的边沿垂直连接有筒身,所述筒身的延伸方向与静涡片的轴向凸起方向同向,所述静涡片与筒身内壁存在一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静涡片划分为内静涡片、外静涡片,所述内静涡片相比外静涡片靠近静涡盘底的几何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筒身上具备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的自身轴线方向平行且平行于静涡盘底自身平面方向,所述第一进气口、第二进气口位于连接部的两侧,所述第二进气口、第三进气口进气方向相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孔径小于第二进气口的孔径,所述第二进气口的孔径等于第三进气口的孔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节距涡旋动静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在连接静涡片、筒身内壁时其两侧构成第一圆弧面、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位强林记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中成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