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搅拌筒、浮箱顶板和发泡浮箱,搅拌筒的底部设有浮箱顶板,浮箱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泡浮箱,浮箱顶板和发泡浮箱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搅拌筒固定在安装槽内,发泡浮箱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固定座上均开设有穿绳孔,搅拌筒底部设有进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发泡浮箱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均开设有穿绳孔,将固定绳索穿过穿绳孔拉直,可有效地将该生态修复设备固定住,即使在大风天和水位升降时,也能确保该设备的稳定性,保证工作时间,通过设有的挡板,可使搅拌筒内的水位始终与挡板位置相同,使搅拌更均匀,使污水中均匀混合PGPR微生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具体为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流和湖泊等地表水体,由于氮、磷等元素的排入,加上水体缺少必要的循环,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生生态平衡,形成水华。水体生态修复是指利用生态学的原理,使污染水体恢复到未污染状态所采用的技术。根据其原理的不同,水体生态修复技术可分为物理净化法、化学净化法、生物净化法及自然净化法四类。常用的方法为生物净化法,现有的装置稳定性较差,在大风或水位上升或下降时,易造成倾覆或影响正常工作,有些生物进化装置净化效果不稳定,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稳定性差和净化效果差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搅拌筒、浮箱顶板和发泡浮箱,所述搅拌筒的底部设有浮箱顶板,所述浮箱顶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泡浮箱,所述浮箱顶板的中部和发泡浮箱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搅拌筒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发泡浮箱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均开设有穿绳孔,所述搅拌筒底部设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上设有水泵,所述搅拌筒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的中部连接有出水管,所述搅拌筒另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应急排水口,所述搅拌筒一侧侧壁的顶部设有透气孔,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有投料口,所述搅拌筒的顶部设有电机安装槽,所述电机安装槽内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底部设有隔板,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底端穿过隔板并延伸,所述转轴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扇叶,若干个所述搅拌扇叶的一侧设有挡板,所述电机和水泵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投料口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与电机安装槽之间填充有橡胶垫。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隔板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钢丝防护网。进一步的,所述出水管的长度大于搅拌筒到浮箱顶板边缘的距离大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通过在发泡浮箱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且固定座上均开设有穿绳孔,将固定绳索穿过穿绳孔拉直,可有效地将该生态修复设备固定住,即使在大风天和水位升降时,也能确保该设备的稳定性,保证工作时间,通过设有的挡板,可使搅拌筒内的水位始终与挡板位置相同,使搅拌更均匀,使污水中均匀混合PGPR微生物,通过进水管的进水端设有钢丝防护网,防止将水中较大的杂质吸入,造成堵塞,影响该装置的正常工作,通过使出水管的长度大于搅拌筒到浮箱顶板边缘的距离大小,防止水排到浮箱顶板上,将搅拌后的混有PGPR微生物的水直接排到河道内,增强净化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的进水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搅拌筒;2、浮箱顶板;3、投料口;4、进水管;5、出水口;6、出水管;7、固定座;8、穿绳孔;9、发泡浮箱;10、电机;11、电机安装槽;12、转轴;13、搅拌扇叶;14、隔板;15、挡板;16、应急排水口;17、密封盖;18、透气孔;19、水泵;20、钢丝防护网。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3所示,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搅拌筒1、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搅拌筒1的底部设有浮箱顶板2,浮箱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泡浮箱9,浮箱顶板2的中部和发泡浮箱9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搅拌筒1固定在安装槽内,发泡浮箱9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7,固定座7上均开设有穿绳孔8,搅拌筒1底部设有进水管4,进水管4上设有水泵19,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5,出水口5的中部连接有出水管6,搅拌筒1另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应急排水口16,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顶部设有透气孔18,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3,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电机安装槽11,电机安装槽11内安装有电机10,电机10的底部设有隔板14,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2,转轴12的底端穿过隔板14并延伸,转轴12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扇叶13,若干个搅拌扇叶13的一侧设有挡板15,电机10和水泵19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中,投料口3通过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7,投入PGPR微生物时,将密封盖17拧下,在搅拌时,将密封盖17盖上,增强密封性。其中,电机10与电机安装槽11之间填充有橡胶垫,减小电机10运转时的振动。其中,转轴12与隔板14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垫,避免转轴12在转动时与隔板14的直接接触,造成磨损。其中,进水管4的进水端设有钢丝防护网20,防止将水中较大的杂质吸入,造成堵塞,影响该装置的正常工作。其中,出水管6的长度大于搅拌筒1到浮箱顶板2边缘的距离大小,防止水排到浮箱顶板2上,将搅拌后的混有PGPR微生物的水直接排到河道内,增强净化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具体工作时,将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放置到河水中,用四根固定绳穿过四个穿绳孔8,将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固定在水面,将搅拌筒1固定到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的中部开设的安装槽内,打开密封盖17,将PGPR微生物倒入搅拌筒1内,盖上密封盖17,打开水泵19和电机10,使河水被水泵19抽入搅拌筒1内,电机10带动转轴12转动,在搅拌扇叶13的作用下,使河水充分混合有PGPR微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搅拌筒1内的水位上升,混合有PGPR微生物的河水漫过挡板15到达出水管6排向河道,出水管6的长度大于搅拌筒1到浮箱顶板2边缘的距离大小,防止水排到浮箱顶板2上,将搅拌后的混有PGPR微生物的水直接排到河道内,达到降解污染物的效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搅拌筒(1)、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1)的底部设有浮箱顶板(2),所述浮箱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泡浮箱(9),所述浮箱顶板(2)的中部和发泡浮箱(9)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搅拌筒(1)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发泡浮箱(9)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上均开设有穿绳孔(8),所述搅拌筒(1)底部设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上设有水泵(19),所述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的中部连接有出水管(6),所述搅拌筒(1)另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应急排水口(16),所述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顶部设有透气孔(18),所述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3),所述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电机安装槽(11),所述电机安装槽(11)内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底部设有隔板(14),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轴(12),所述转轴(12)的底端穿过隔板(14)并延伸,所述转轴(12)上设有若干个搅拌扇叶(13),若干个所述搅拌扇叶(13)的一侧设有挡板(15),所述电机(10)和水泵(19)均通过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增加内循环的生态修复设备,包括搅拌筒(1)、浮箱顶板(2)和发泡浮箱(9),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筒(1)的底部设有浮箱顶板(2),所述浮箱顶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发泡浮箱(9),所述浮箱顶板(2)的中部和发泡浮箱(9)的中部均开设有安装槽,所述搅拌筒(1)固定在安装槽内,所述发泡浮箱(9)的四周均固定有固定座(7),所述固定座(7)上均开设有穿绳孔(8),所述搅拌筒(1)底部设有进水管(4),所述进水管(4)上设有水泵(19),所述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出水口(5),所述出水口(5)的中部连接有出水管(6),所述搅拌筒(1)另一侧侧壁的底部设有应急排水口(16),所述搅拌筒(1)一侧侧壁的顶部设有透气孔(18),所述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投料口(3),所述搅拌筒(1)的顶部设有电机安装槽(11),所述电机安装槽(11)内安装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的底部设有隔板(14),所述电机(10)的输出轴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硕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