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飞宇专利>正文

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02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出水器由防虹吸圈与导流圈组成,导流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进水管上端平台的上方,防虹吸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导流圈外,并通过出水管上端缘和进水管上端缘配合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虹吸管和导流圈在水压作用下变形,而达到分流、防虹吸和消音作用,结构简单,制造极为容易。(*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抽水马桶附件,尤与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有关。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的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如图3所示,安装在进水阀出水管上端缘,并由进水管上端缘配合固定。它具有分流、防虹及和消音的作用,但其结构复杂,开模难,成本高,实为一件需要改进的附件。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其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仍然具有分流、防虹吸和消音的作用。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出水器由防虹吸圈与导流圈组成,导流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进水管上端平台的上方,防虹吸圈为 型的旋转体,套置在导流圈外,并通过出水管上端缘和进水管上端缘配合固定。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通过防虹吸管和导流圈在水压作用下变形,而达到分流、防虹吸和;肖音作用,结构简单,制造极为容易。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l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一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图二图3是习用品结构示意图。参阅附图说明图1-2,本技术出水器由防虹吸圈1与导流圈2组成。导流圈2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进水管3上端平台的上方防虹吸圈1为 型的旋转体,套置在导流圈2外,并通过出水管4上端缘和进水管3上端缘配合固定。配合图1所示,当进水阀开始供水时,防虹吸圈1在水压作用下,膨胀变形将出水管4上的空气孔41堵住,使水不会从这时漏出,同时,导流圈2在水压作用下,向下变形,使水可以通过并进入水箱,其中一部分比例的水补水管42输出,使本技术起到分流的作用,旦进水时噪音小。配合图2所示,当进水阀停止供水时,防虹吸圈1内部因没有压力,靠弹性恢复自然状态,使得空气孔41与防虹吸圈1之间让出一圈间隙,空气可以自由进入,起防虹吸作用。另外,导流圈2适时与进水管3的管壁呈紧密配合,导流圈2与防虹吸圈1,亦为紧密配合,故而水箱中的水不会倒流。权利要求1.一种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水器由防虹吸圈与导流圈组成,导流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进水管上端平台的上方,防虹吸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导流圈外,并通过出水管上端缘和进水管上端缘配合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出水器由防虹吸圈与导流圈组成,导流圈为“文档编号E03D1/30GK2317258SQ97230998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6日专利技术者李飞宇 申请人:李飞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进水阀出水器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水器由防虹吸圈与导流圈组成,导流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进水管上端平台的上方,防虹吸圈为“*”型的旋转体,套置在导流圈外,并通过出水管上端缘和进水管上端缘配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飞宇
申请(专利权)人:李飞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