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311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39
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一注射器,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形的第一气囊,第一气囊与第一管道内部相通,第一气囊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中空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部与第一管道下端相通,第一管道的上端设有医用导丝,医用导丝的一端连接输送装置,医用导丝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并位于固定座内。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第一管道伸入至人体气道内,通过第一注射器向第一气囊内注射气体,第一气囊逐渐膨胀,第一气囊的外壁与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进而将气道封堵。医用导丝可以将第一管道向人体的气道内推动,使第一管道向气道内移动时更为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在很多地区是食道癌、肺癌的高发区,同时伴随着环境污染程度的不断加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手术量也在不断增加。胸外科手术患者存在着科室的特殊性,患者本身的疾病会对心肺功能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开胸会对患者正常生理机制带来显著地变化。胸外科手术由于其特殊的手术部位,需要采用特殊的气道管理方法,使手术部位附近的肺组织萎陷,一方面可以更充分的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了手术中对肺组织的压迫、挤压,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对患者肺功能是一种保护。目前临床在胸外科手术最常使用的气道管理方法是使用双腔支气管插管或支气管封堵器,可以达到使手术侧肺组织全部萎陷的效果,能满足临床需要,但这两种装置都是使患者手术侧的肺组织全部萎陷,患者只能通过另一侧的肺进行气体的交换,这种与正常生理状态极大的差异会对患者产生显著地影响,最常表现为氧分压的降低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进而可以产生对循环的影响,会妨碍手术的正常进行,对患者的健康产生危害,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包括第一管道和第一注射器,第一管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形的第一气囊,数个第一气囊固定连接并内部相通,第一气囊与第一管道内部相通,第一气囊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管道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一注射器的出气口,第一管道的底部固定安装中空的固定座,固定座顶部与第一管道下端相通,第一管道的上端设有医用导丝,医用导丝的一端连接输送装置,医用导丝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并位于固定座内。如上所述的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所述的第一管道的外周设有第二管道,第一管道穿过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环型的第二气囊,第二气囊与第二管道内部相通,第二气囊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二管道的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注射器的出气口。本技术的优点是:将本技术中的第一管道伸入至人体气道内,通过第一注射器向第一气囊内注射气体,第一气囊逐渐膨胀,第一气囊的外壁与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进而将气道封堵。数个第一气囊在伸入到气道后,对第一气囊进行注气,使第一气囊膨胀,通过数个第一气囊可以使气道封堵,避免产生漏气。医用导丝可以将第一管道向人体的气道内推动,使第一管道向气道内移动时更为便利。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管道2第一注射器3第一气囊4第二注射器5固定座6医用导丝7第二管道8第二气囊。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如图所示,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一注射器2,第一管道1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形的第一气囊3,数个第一气囊3固定连接并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与第一管道1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管道1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一注射器2的出气口,第一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中空的固定座5,固定座5顶部与第一管道1下端相通,第一管道1的上端设有医用导丝6,医用导丝6的一端连接输送装置,医用导丝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1并位于固定座5内。第一注射器2表面的刻度与第一气囊3的压力相同。将本技术中的第一管道1伸入至人体气道内,通过第一注射器2向第一气囊3内注射气体,第一气囊3逐渐膨胀,第一气囊3的外壁与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进而将气道封堵。数个第一气囊3在伸入到气道后,对第一气囊3进行注气,使第一气囊3膨胀,通过数个第一气囊3可以使气道封堵,避免产生漏气。医用导丝6可以将第一管道1向人体的气道内推动,使第一管道1向气道内移动时更为便利。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第一管道1的外周设有第二管道7,第一管道1穿过第二管道7,第二管道7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环型的第二气囊8,第二气囊8与第二管道7内部相通,第二气囊8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二管道7的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二注射器4的出气口。第二管道7伸入至人体的气道内后,通过第二注射器4向第二气囊8内注射气体,第二气囊8膨胀,第二气囊8的外壁与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进而将人体的气道封堵,使封堵效果更好,从而进行后续操作。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一注射器(2),第一管道(1)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形的第一气囊(3),数个第一气囊(3)固定连接并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与第一管道(1)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管道(1)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一注射器(2)的出气口,第一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中空的固定座(5),固定座(5)顶部与第一管道(1)下端相通,第一管道(1)的上端设有医用导丝(6),医用导丝(6)的一端连接输送装置,医用导丝(6)的另一端穿过第一管道(1)并位于固定座(5)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气道内球囊封堵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道(1)和第一注射器(2),第一管道(1)的下端固定安装数个圆形的第一气囊(3),数个第一气囊(3)固定连接并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与第一管道(1)内部相通,第一气囊(3)的外壁能与人体气道的内壁接触配合,第一管道(1)上端进口通过软管连接第一注射器(2)的出气口,第一管道(1)的底部固定安装中空的固定座(5),固定座(5)顶部与第一管道(1)下端相通,第一管道(1)的上端设有医用导丝(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平刘晶晶曹立明李园园刘桂华蔡小玲雷淑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