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18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床板、浮动板、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一驱动机构及第二驱动机构,其中,床板水平布布置且相对固定于底座的上方,床板上设有沿竖向贯穿床板的第一贯穿口及第二贯穿口;浮动板水平布置且沿竖向可滑动设置于底座和床板之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竖向布置,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于浮动板上并沿床体的宽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浮动板沿竖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二驱动机构在浮动板处于第二位置时,驱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可以辅助病人保持侧卧状态,确保CT检查或穿刺效果更好,并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CT
,尤其涉及一种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CT检查是现代一种较先进的医学扫描检查技术,主要是针对扫描人体大脑的情况。CT检查一般包括平扫CT、强化CT和脑池造影CT。CT是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再经模拟/数字转换器(analog/digitalconverter)转为数字,输入计算机处理。目前,患者在进行CT检测治疗时,一般保持平躺体位,但是,对于一些特殊的病人,例如残疾病人等,则需要保持侧卧体位,才能达到较好的检查效果,但是,由于人身体的本能反应,人身体无法长时间处于侧卧的状态,会使患者出现身体疲劳的现象,影响良好的CT检查治疗效果。此外,对于CT穿刺治疗的病人,在穿刺过程中,需要进行多体位调节,因此,在保持侧卧体位时,也存在容易疲劳而导致难以长时间保持侧卧体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包括:底座;床板,所述床板水平布布置且相对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床板上设有沿竖向贯穿所述床板的第一贯穿口及第二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与第二贯穿口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水平布置且沿竖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板之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竖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浮动板上并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浮动板相连,以驱动所述浮动板沿竖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浮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当所述浮动板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贯穿口向上伸出,所述第二夹板自所述第二贯穿口向上伸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以在所述浮动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在需要侧卧时,患者侧身,再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浮动板滑动至第二位置,此时,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向上伸出,接着,通过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运动即可将病人限定并保持侧卧状态,确保CT检查或穿刺效果更好,并且,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贯穿口包括第一穿口部、第二穿口部及第三穿口部,所述第一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穿口部和第三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口部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一滑动脚,所述第一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穿口部,所述第一夹板的另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二滑动脚,所述第二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穿口部;所述第二贯穿口包括第四穿口部、第五穿口部及第六穿口部,所述第四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穿口部和第六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四穿口部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三滑动脚,所述第三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五穿口部,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四滑动脚,所述第四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六穿口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板的顶面设置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滑动脚的底部设有第一燕尾榫,所述第二滑动脚的底部设置第二燕尾榫;所述第三滑动脚的底部设有第三燕尾榫,所述第四滑动脚的底部设置第四燕尾榫;所述第一燕尾榫和第三燕尾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燕尾槽内,所述第二燕尾榫和第四燕尾榫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燕尾槽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支撑杆,所述浮动板的四个边角处分别设有一套接孔,四个所述支撑杆一一对应地套接于所述套接孔内;所述床板的固定于四个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电机和第二直线电机,所述第一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的一侧且与所述浮动板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直线电机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另一侧且与所述浮动板的另一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脚上,所述第二螺纹套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脚上;第三螺纹套和第四螺纹套,所述第三螺纹套设置于所述第三滑动脚上,所述第四螺纹套设置于所述第四滑动脚上;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所述第一丝杆螺纹套配于所述第一螺纹套和第三螺纹套中,所述第二丝杆螺纹套配于所述第二螺纹套和第四螺纹套中;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同步旋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同步带及旋转电机,所述第一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一丝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带轮设置于所述第二丝杆的一端,所述同步带套设于所述第一带轮和第二带轮上,所述旋转电机与所述第一丝杆和第二丝杆中的一个相连。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浮动板的一侧设有一托板,所述旋转电机安装于所述托板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浮动板处于第一位置)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浮动板处于第二位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分解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浮动板处于第二位置且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运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浮动板处于第一位置)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底座10;支撑杆11;床板20;第一贯穿口201;第一穿口部2011;第二穿口部2012;第三穿口部2013;第二贯穿口202;第四穿口部2021;第五穿口部2022;第六穿口部2023;浮动板30;第一燕尾槽301;第二燕尾槽302;第一夹板40;第一滑动脚401;第二滑动脚402;第一燕尾榫403;第二燕尾榫404;第二夹板41;第三滑动脚411;第四滑动脚412;第三燕尾榫413;第四燕尾榫414;第一驱动机构50;第一直线电机501;第二直线电机502;第二驱动机构60;第一螺纹套601;第二螺纹套602;第三螺纹套603;第四螺纹套604;第一丝杆605;第二丝杆606;第一带轮608;第二带轮609;同步带610;旋转电机611。本专利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床板,所述床板水平布布置且相对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床板上设有沿竖向贯穿所述床板的第一贯穿口及第二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与第二贯穿口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水平布置且沿竖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板之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竖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浮动板上并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浮动板相连,以驱动所述浮动板沿竖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浮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当所述浮动板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贯穿口向上伸出,所述第二夹板自所述第二贯穿口向上伸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以在所述浮动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床板,所述床板水平布布置且相对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床板上设有沿竖向贯穿所述床板的第一贯穿口及第二贯穿口,所述第一贯穿口与第二贯穿口在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上相对设置;浮动板,所述浮动板水平布置且沿竖向可滑动设置于所述底座和所述床板之间;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竖向布置,且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对设置于所述浮动板上并沿所述床体的宽度方向可相对滑动;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浮动板相连,以驱动所述浮动板沿竖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当所述浮动板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位于所述床板的下方,当所述浮动板自所述第一位置滑动至第二位置,所述第一夹板自所述第一贯穿口向上伸出,所述第二夹板自所述第二贯穿口向上伸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连,以在所述浮动板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驱动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向运动或背向运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口包括第一穿口部、第二穿口部及第三穿口部,所述第一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穿口部和第三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一穿口部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一夹板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一滑动脚,所述第一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二穿口部,所述第一夹板的另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二滑动脚,所述第二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三穿口部;所述第二贯穿口包括第四穿口部、第五穿口部及第六穿口部,所述第四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五穿口部和第六穿口部沿所述床板的宽度方向延伸且分别与所述第四穿口部的两端相通;所述第二夹板的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三滑动脚,所述第三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五穿口部,所述第二夹板的另一端向下凸出形成第四滑动脚,所述第四滑动脚可滑动设置于所述第六穿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检查及穿刺用侧身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板的顶面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嵘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