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942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涉及无人船技术领域,包括碳纤维船体,所述碳纤维船体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碳纤维船体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机构,碳纤维船体的右侧安装有推进机构,固定板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该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达到了使水漏出凹槽与存储箱外的效果,防止了水占用第四空腔空间的情况发生,具备了存储漂浮物的功能,具有便于打捞的优点,达到了使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打捞箱上下移动的效果,具备了使打捞箱沉入漂浮物下方,再利用向上移动,对漂浮物进行收集的功能,具有自动打捞漂浮物的优点,能够不需要人力打捞漂浮物,节省了较多的人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人船
,具体为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
技术介绍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氧,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和硫醇等难闻气体,使水质进一步恶化,把垃圾倒入水中也是对水环境的污染,会用到打捞装置来对水面的漂浮物进行清理。由于现在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被倒入水中,使水面一直漂浮垃圾,经过长时间的溶解,会对水造成严重的污染,甚至散发出恶臭,影响周边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用到打捞装置来对水面漂浮物进行处理,而现在的打捞装置基本上都是人为划船对水面上的漂浮物进行清理,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不具有自动打捞漂浮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它具有自动打捞水面漂浮物功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打捞装置不具有自动打捞漂浮物功能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碳纤维船体,所述碳纤维船体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碳纤维船体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机构,所述碳纤维船体的右侧安装有推进机构,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的左侧安装有打捞机构。所述悬浮机构包括电机、第一空腔、蜗轮、蜗杆、固定块、第一轴承、第二轴承、缺口、悬浮浆、第一转轴、第一密封轴承和防撞板。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块、调节箱、第三轴承、第一螺纹杆、滑槽、固定杆、滑块、第一螺纹管、固定柱、第二空腔、通槽、第二密封轴承、第三空腔、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一防水箱。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凹槽、第一出水孔、打捞箱、第二螺纹杆、存储箱、第二出水孔、第四空腔、第二螺纹管、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过滤板。所述推进机构包括第二防水箱、第二转轴、螺旋桨、第四轴承、第五空腔、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正反转电机和第三密封轴承。进一步的,所述碳纤维船体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第一空腔远离电机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远离电机的一端与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腔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每个所述第一轴承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每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两个所述蜗轮均与蜗杆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密封轴承,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密封轴承并延伸至碳纤维船体的下方,且两个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船体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固定块,每组所述固定块之间均放置有防撞板,两个所述防撞板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每组固定块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防撞板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缺口,两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缺口内,每个所述第一转轴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悬浮浆。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电机的旋转带动蜗杆转动,利用蜗杆与蜗轮相啮合,从而使第一转轴带动悬浮浆旋转,通过悬浮浆的转动带动整体在水面进行悬浮,保证整体的稳定,防止了整体落入水中的情况发生。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支撑块、调节箱、第三轴承、第一螺纹杆、滑槽、固定杆、滑块、第一螺纹管、固定柱、第二空腔、通槽、第二密封轴承、第三空腔、第一正反转电机和第一防水箱,所述固定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箱,且调节箱的右侧面与碳纤维船体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所述第二空腔靠近碳纤维船体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空腔远离滑槽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空腔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所述第二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箱,所述第一防水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所述第三空腔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所述第三空腔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输出端的顶端贯穿第二密封轴承并延伸至第二空腔内,且第一正反转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与第二密封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正反转电机输出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且第一螺纹杆的顶端与第三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杆外表面的上部螺纹连接有第一螺纹管,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与滑槽相适配的滑块,且滑块卡接在滑槽内,所述第一螺纹管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左端贯穿通槽并延伸至调节箱的左侧,所述固定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通过第一正反转电机带动打捞箱进行高度调节的效果,能够使打捞箱潜入水中,从下往上移动,从而对水面的漂浮物进行打捞,保证了整体的自动化性能,提高了打捞效率,节省了较多的人力。进一步的,所述打捞机构包括凹槽、第一出水孔、打捞箱、第二螺纹杆、存储箱、第二出水孔、第四空腔、第二螺纹管、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过滤板,所述支撑块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内部开设有第四空腔,所述第四空腔的内底壁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二出水孔,所述第四空腔靠近支撑块内侧壁的下部固定镶嵌有第二螺纹管,所述第二螺纹管的右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四空腔远离支撑块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二进口,所述存储箱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打捞箱,所述打捞箱的上表面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靠近存储箱的内侧壁开设有第一进口,且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相连通,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过滤板,且过滤板位于第一进口的下方,所述凹槽的内底壁开设有等距离排列的第一出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打捞的漂浮物与水进行分离,同时将漂浮物进行存储,以便打捞更多的漂浮物,防止了下次打捞时,已经收集过的漂浮物再次滑出的情况的情况发生,具有便于使用的优点。进一步的,所述推进机构包括第二防水箱、第二转轴、螺旋桨、第四轴承、第五空腔、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正反转电机和第三密封轴承,所述碳纤维船体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防水箱,所述第二防水箱的内部开设有第五空腔,所述第五空腔靠近碳纤维船体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四轴承,所述第四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五空腔远离第四轴承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三密封轴承,所述第二转轴的右端贯穿第三密封轴承并延伸至第二防水箱的右侧,且第二转轴的外表面与第三密封轴承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桨,且螺旋桨位于第二防水箱的右侧,所述第二转轴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五空腔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正反转电机,所述第二正反转电机输出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通过第二正反转电机带动螺旋桨进行旋转的效果,从而推动整体在水上进行移动打捞,节省了较多的人力,提高了打捞的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水孔的数量与第二出水孔的数量均至少为五个,所述第一进口的竖直长度值小于第二进口的竖直长度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备了使漂浮物与水分离的效果,防止了水占用第一空腔空间的情况发生,能够使漂浮物进入第一空腔内。进一步的,所述缺口呈圆柱状,且缺口的直径值大于悬浮浆的直径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止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碳纤维船体(5),所述碳纤维船体(5)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机构(3),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右侧安装有推进机构(4),所述固定板(6)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左侧安装有打捞机构(1);所述悬浮机构(3)包括电机(301)、第一空腔(302)、蜗轮(303)、蜗杆(304)、固定块(305)、第一轴承(306)、第二轴承(307)、缺口(308)、悬浮浆(309)、第一转轴(310)、第一密封轴承(311)和防撞板(312);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块(201)、调节箱(202)、第三轴承(203)、第一螺纹杆(204)、滑槽(205)、固定杆(206)、滑块(207)、第一螺纹管(208)、固定柱(209)、第二空腔(210)、通槽(211)、第二密封轴承(212)、第三空腔(213)、第一正反转电机(214)和第一防水箱(215);所述打捞机构(1)包括凹槽(101)、第一出水孔(102)、打捞箱(103)、第二螺纹杆(104)、存储箱(105)、第二出水孔(106)、第四空腔(107)、第二螺纹管(108)、第一进口(109)、第二进口(110)和过滤板(111);所述推进机构(4)包括第二防水箱(401)、第二转轴(402)、螺旋桨(403)、第四轴承(404)、第五空腔(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第二正反转电机(408)和第三密封轴承(40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包括碳纤维船体(5),所述碳纤维船体(5)左侧面的上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内部安装有悬浮机构(3),所述碳纤维船体(4)的右侧安装有推进机构(4),所述固定板(6)的下方安装有升降机构(2),所述升降机构(2)的左侧安装有打捞机构(1);所述悬浮机构(3)包括电机(301)、第一空腔(302)、蜗轮(303)、蜗杆(304)、固定块(305)、第一轴承(306)、第二轴承(307)、缺口(308)、悬浮浆(309)、第一转轴(310)、第一密封轴承(311)和防撞板(312);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支撑块(201)、调节箱(202)、第三轴承(203)、第一螺纹杆(204)、滑槽(205)、固定杆(206)、滑块(207)、第一螺纹管(208)、固定柱(209)、第二空腔(210)、通槽(211)、第二密封轴承(212)、第三空腔(213)、第一正反转电机(214)和第一防水箱(215);所述打捞机构(1)包括凹槽(101)、第一出水孔(102)、打捞箱(103)、第二螺纹杆(104)、存储箱(105)、第二出水孔(106)、第四空腔(107)、第二螺纹管(108)、第一进口(109)、第二进口(110)和过滤板(111);所述推进机构(4)包括第二防水箱(401)、第二转轴(402)、螺旋桨(403)、第四轴承(404)、第五空腔(405)、第一锥齿轮(406)、第二锥齿轮(407)、第二正反转电机(408)和第三密封轴承(40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纤维船体(5)的内部开设有第一空腔(302),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有电机(301),所述第一空腔(302)远离电机(301)的内侧壁固定镶嵌有第二轴承(307),所述电机(30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蜗杆(304),所述蜗杆(304)远离电机(301)的一端与第二轴承(307)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轴承(306),每个所述第一轴承(306)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10),每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蜗轮(303),两个所述蜗轮(303)均与蜗杆(304)相啮合,所述第一空腔(30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一密封轴承(311),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第一密封轴承(304)并延伸至碳纤维船体(5)的下方,且两个第一转轴(310)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密封轴承(311)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碳纤维船体(5)的底面固定连接有两组相对称的固定块(305),每组所述固定块(305)之间均放置有防撞板(312),两个所述防撞板(312)的左右两侧面分别与每组固定块(305)相互靠近的一侧面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防撞板(31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缺口(308),两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端分别延伸至两个缺口(308)内,每个所述第一转轴(310)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悬浮浆(30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纤维无人船的水面漂浮物打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6)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箱(202),且调节箱(202)的右侧面与碳纤维船体(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调节箱(202)的内部开设有第二空腔(210),所述第二空腔(210)靠近碳纤维船体(5)的内侧壁开设有滑槽(205),所述第二空腔(210)远离滑槽(205)的内侧壁开设有通槽(211),所述第二空腔(210)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三轴承(203),所述第二空腔(21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防水箱(215),所述第一防水箱(215)的内部开设有第三空腔(213),所述第三空腔(213)的内顶壁固定镶嵌有第二密封轴承(212),所述第三空腔(213)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正反转电机(214),所述第一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孝晶刘波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钜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