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兴民专利>正文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936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其属于家具领域。它主要包括通过铰链连接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B,承压框A和承压框B分别通过铰链轴A和铰链轴B与腿架A和腿架B铰接,承压框B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中心至承压框A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中心至承压框B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中心至腿架B脚底面距离之和,且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承压框B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两承压框的上表面长度不同,实现等高折叠或增高折叠,使用方便,实现了多种形态的折叠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折叠家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具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所公开的可折叠的框架或可折叠的家具,如申请号为201710888955.9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简易折叠桌,包括一对可折叠的桌架和安装于所述桌架上的桌腿,两个所述桌架之间通过铰接组件连接,其所述桌架上安装有桌板,两个所述桌板向下单向转动使两者折叠,所述桌腿转动安装在桌架上,可转动至桌板背面,折叠后体积比较小,运输存贮方便。上述折叠桌虽然能方便地展开和折叠,比较实用,但是展开后功能单一,桌面只能有一种使用面积和一种高度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及其折叠框架,其两侧承压框均可向下折叠90°,且所折叠的承压框可作为腿架使用,并根据两承压框的上表面长度不同,实现等高折叠或增高折叠,使用方便,实现了多种形态的折叠方式。所述的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连接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B,承压框A和承压框B通过铰链的铰链轴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与腿架A铰接,承压框B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与腿架B铰接,承压框A和承压框B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和腿架B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或等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与所连接的腿架A和腿架B分别垂直时,承压框A和承压框B展开至水平时的高度相等;所述铰链轴设置在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底部,承压框B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中心至承压框A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中心至承压框B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中心至腿架B脚底面距离之和,且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承压框B侧端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承压框B进行90°折叠时,承压框B可作为“新”的腿架进行使用,并能保证承压框A保持水平,且腿架B不论在折叠或展开状态下,均不超出在承压框B的侧端面,即实现等高折叠。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分别设有轴套A和轴套B,铰链轴A穿过轴套A,铰链轴B穿过轴套B,铰链轴B中心至相近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外侧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上端面的距离。在承压框A与承压框B及其所连接的腿架完全展开时,对承压框A向下折叠90°时,保证了腿架B外侧面与腿架A脚底面平齐,为增高折叠创造条件。进一步地,所述铰链轴A中心至相近侧端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外侧面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上端面的距离。保证了在承压框A进行90°折叠且腿架A与承压框A垂直时,腿架A外侧面与地面完全接触,在承压框A折叠时,腿架A可做为“底座”使用。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相等,在腿架B或腿架A的侧面设有交错腿脚。此方式为等框折叠,承压框上表面长度等于承压框上远离铰链的一端的侧端面至铰链轴中心的距离。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小于腿架A的厚度d;腿架B的内侧面设有交错腿脚,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A的厚度d减去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B未交错部分脚底面至交错腿脚的脚底面的距离。在完全展开情况下对承压框A向下进行折叠,实现增高折叠,腿架B未交错部分“站立”在腿架A上,使承压框B保持水平。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腿架A的厚度d而小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上与腿架B相对的一侧上设有垫块,垫块的厚度等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减去腿架A的厚度d。在此增高折叠时,腿架B立在腿架A的垫块上,从而保持承压框B水平。优选地,所述承压框A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与承压框B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A上设有可折叠的加长架。进一步地,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铰接处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板和定位钉,定位板与承压框A外侧铰接,定位钉安装于承压框B外侧,定位板上设有定位缺口,定位钉与定位缺口相配合。所述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上述折叠框架,所述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分别设有面板。进一步地,所述折叠框架的承压框A和承压框B之间设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包括合页一,合页一底部铰接有双向挂钩,合页一的铰接轴与铰链轴同中心。合页一上可固定切换面板,其相邻面板上或其固定件上设有与双向挂钩相配合的定位钉。承压框A或承压框B侧的切换面板是对另一侧面板的延伸,并使承压框及其所连接面板完全折叠时,上表面面积不会增大。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上设有一组以上的翻板机构,所述翻板机构,翻板机构包括铰链板一和翻板支撑组件;铰链板一铰接于与框架本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杆上,翻板支撑组件包括可在180°自锁的折叠连接杆,折叠连接杆一端与框架本体铰接,折叠连接杆另一端折叠连接杆设有铰链板二;靠近铰链的铰链板一的铰接轴与铰链轴中心线重合,且其底部设有与双向挂钩配合的定位钉。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本体两端设有附助腿支撑架,附助腿支撑架包括附助腿铰接板,附助腿铰接板上固定有附助腿支撑板,附助腿铰接板分别与承压框A和承压框B的两侧边铰接,附助腿铰接板上设有限位孔一,限位孔一贯穿附助腿支撑板,承压框A和承压框B上设有与限位孔一对应的限位孔二。所述带有折叠框架的折叠桌,包括上述折叠框架,所述翻板机构的铰链板一和铰链板二上设有翻板面板,切换机构上设有与合页一相对应的切换面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限定承压框A和承压框B之间的铰链轴位置及承压框与腿架的长度关系,实现了承压框的等高折叠方式和增高折叠方式;2、通过限定承压框与腿架的铰接轴中心的位置,实现在等高折叠方式和增高折叠方式下,避免了腿架与承压框上表面、腿架与腿架间的抵触;3、框架本体上设有可折叠的腿架、可翻转收纳的附助腿支撑架及多组翻板机构,使本专利技术通过不同的折叠方式实现不同的高度、不同的本体展开的长度,具有多种展开形态,使用方便;4、本专利技术框架本体对折后,体积小,便于运输存贮,大大满足了生活在小面积户型的居民。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二框架本体的完全展开状态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附助腿支撑架展开270°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二承压框B的折叠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二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三的腿架收纳时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三的两侧翻板机构及附助腿支撑架展开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四、五和六的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二中单侧翻板机构的展开示意图;图10为实施例二的折叠收纳示意图;图11为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实施例六的结构示意图;图13为承压框A和承压框B拆分结构示意图;图14为实施例四腿架收纳的结构示意图;后序说明中没有出现,建议删除图15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16为图1中M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7为图1中N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8为图2中V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19为图3中P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图中,1、承压框A;2、铰链;3、承压框B;5、附助腿支撑架;6、翻板机构;7、切换机构;8、定位机构;11、侧端面;12、脚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的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通过铰链(2)的铰链轴(27)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48)与腿架A(42)铰接,承压框B(3)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49)与腿架B(43)铰接,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或等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垂直时,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展开至水平后的高度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27)设置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底部,承压框B(3)上远离铰链(2)的一端的侧端面(11)至铰链轴(27)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27)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49)中心至承压框B(3)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的距离之和,铰链轴B(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包括一端通过铰链(2)连接的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通过铰链(2)的铰链轴(27)可相对转动0°-180°,承压框A(1)的另一端通过铰链轴A(48)与腿架A(42)铰接,承压框B(3)另一端通过铰链轴B(49)与腿架B(43)铰接,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可相对转动0°-90°;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或等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分别与其所铰接的腿架A(42)和腿架B(43)垂直时,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展开至水平后的高度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27)设置在承压框A(1)和承压框B(3)的底部,承压框B(3)上远离铰链(2)的一端的侧端面(11)至铰链轴(27)中心的距离H1与铰链轴(27)中心至承压框A(1)上表面的距离h之和等于铰链轴B(49)中心至承压框B(3)上表面距离与铰链轴B(49)中心至腿架B(43)脚底面(12)的距离之和,铰链轴B(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B(49)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B(43)上端面(14)的距离。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轴A(48)中心至相近侧端面(11)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外侧面(13)的距离,等于其至腿架A(42)上端面(14)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相等,腿架B(43)或腿架A(42)的侧面设有交错腿脚(45)。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小于腿架A(42)的厚度d;腿架B(43)上设有交错腿脚(45),有效交错长度为腿架A(42)的厚度d与所述上表面长度差D的差值。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框A(1)上表面长度大于承压框B(3)上表面长度,且承压框A(1)与承压框B(3)的上表面长度差D大于腿架A(42)的厚度d而小于框架本体的厚度d1;腿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兴民潘雨声
申请(专利权)人:潘兴民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