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93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检测头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头位于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位于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弹片;所述检测头中部与金属弹片接触连接,所述检测头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两侧对称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表面设有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与固定板焊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顶部设有贯穿金属屏蔽罩的数据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电梯内设有用于电梯内人员有无的检测装置,便于对电梯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使电梯减小对电能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梯控制
,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是指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线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也有台阶式,踏步板装在履带上连续运行,俗称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目前,市场中的电梯在运行时,由于电梯内缺乏人员检测装置,不管电梯内有没有乘坐人员,轿厢内的照明装置和一些显示装置始终保持工作,使电梯消耗电能较大,对电能造成浪费。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给予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通过在电梯内设有用于电梯内人员有无的检测装置,便于对电梯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使电梯减小对电能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检测头和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检测头位于固定板的下表面,所述数据处理装置位于固定板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弹片;所述检测头中部与金属弹片接触连接,所述检测头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摄像头的两侧对称设有红外传感器;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表面设有金属屏蔽罩,所述金属屏蔽罩与固定板焊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的顶部设有贯穿金属屏蔽罩的数据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座的表面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对称分布在固定座的两侧,所述固定座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壁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与连接孔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所述弹性卡扣上端与矩形槽固定连接且下端与矩形槽滑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头与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检测头与滑槽的连接处设有滑块,所述检测头内部设有与连接孔相配合的连接头,所述连接头的表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与弹性卡扣接触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金属弹片贯穿固定座和固定板且与数据处理装置焊接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均匀分布在固定板的边缘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在电梯内设有用于电梯内人员有无的检测装置,便于对电梯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使电梯减小对电能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通过使检测头与固定座分体式设计,便于对检测头进行拆装,方便对检测头进行清洁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检测装置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连接头与连接孔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固定板-1,检测头-2,数据处理装置-3,固定座-4,金属弹片-5,摄像头-6,红外传感器-7,金属屏蔽罩-8,数据线-9,滑槽-10,连接孔-11,弹性卡扣-12,矩形槽-13,滑块-14,连接头-15,弧形凹槽-16,固定孔-1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检测头2和数据处理装置3,所述检测头2位于固定板1的下表面,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位于固定板1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弹片5;所述检测头2中部与金属弹片5接触连接,所述检测头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的两侧对称设有红外传感器7;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表面设有金属屏蔽罩8,所述金属屏蔽罩8与固定板1焊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顶部设有贯穿金属屏蔽罩8的数据线9。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2所示:所述固定座4的表面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对称分布在固定座4的两侧,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壁设有弹性卡扣12,所述弹性卡扣12与连接孔11的连接处设有矩形槽13,所述弹性卡扣12上端与矩形槽13固定连接且下端与矩形槽13滑动连接,通过在固定座4两侧设有对称的滑槽10,便于检测头2进行安装,通过在固定座4的底部设有连接孔11并且在连接孔11内设有弹性卡扣12,便于对检测头2进行固定。进一步改进地,如图1-2所示:所述检测头2与固定座4滑动连接,所述检测头2与滑槽10的连接处设有滑块14,所述检测头2内部设有与连接孔11相配合的连接头15,所述连接头15的表面设有对称分布的弧形凹槽16,所述弧形凹槽16与弹性卡扣12接触连接,通过在检测头2与滑槽10的连接处设有滑块14,提高检测头2与固定座4的连接稳定性,通过设有带弧形凹槽16的连接头15,便于使弹性卡扣12对连接头15进行固定。具体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金属弹片5贯穿固定座4和固定板1且与数据处理装置3焊接连接,通过使金属弹片5与数据处理装置3焊接连接,便于使检测头2与数据处理装置3相连接,便于处理装置对数据进行采集。更具体改进地,如图1所示:所述固定板1的表面设有固定孔17,所述固定孔17均匀分布在固定板1的边缘处,通过在固定板1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固定孔17,便于将检测装置安装在电梯的内部。本技术的固定板-1、检测头-2、数据处理装置-3、固定座-4、金属弹片-5、摄像头-6、红外传感器-7、金属屏蔽罩-8、数据线-9、滑槽-10、连接孔-11、弹性卡扣-12、矩形槽-13、滑块-14、连接头-15、弧形凹槽-16、固定孔-17,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通过在电梯内设有用于电梯内人员有无的检测装置,便于对电梯内的用电设备进行控制,使电梯减小对电能的消耗,从而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通过使检测头2与固定座4分体式设计,便于对检测头2进行拆装,方便对检测头2进行清洁和维修。本技术在使用时,将固定板1放置在电梯轿厢内表面,使用螺栓穿过固定孔17进行固定,然后将数据处理装置3的数据线9与电梯主控装置进行连接,最后将检测头2放置在固定座4的下方,沿滑槽10向上滑动,直到检测头2内的连接头15与固定座4内的连接孔11扣合,检测装置在工作时,摄像头6和红外传感器7对轿厢内进行实时检测,当轿厢内无人时,数据处理装置3将数据传输至电梯主控装置处,关闭电梯内的一些用电设备,达到节约电能的目的,当轿厢内有人时,数据处理装置3再次将数据传输至电梯主控装置处,电梯主控装置控制电梯正常工作。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检测头(2)和数据处理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2)位于固定板(1)的下表面,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位于固定板(1)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弹片(5);所述检测头(2)中部与金属弹片(5)接触连接,所述检测头(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的两侧对称设有红外传感器(7);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表面设有金属屏蔽罩(8),所述金属屏蔽罩(8)与固定板(1)焊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顶部设有贯穿金属屏蔽罩(8)的数据线(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检测头(2)和数据处理装置(3),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头(2)位于固定板(1)的下表面,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位于固定板(1)的上表面;所述固定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金属弹片(5);所述检测头(2)中部与金属弹片(5)接触连接,所述检测头(2)底部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摄像头(6),所述摄像头(6)的两侧对称设有红外传感器(7);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表面设有金属屏蔽罩(8),所述金属屏蔽罩(8)与固定板(1)焊接连接,所述数据处理装置(3)的顶部设有贯穿金属屏蔽罩(8)的数据线(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内人员有无的智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4)的表面设有滑槽(10),所述滑槽(10)对称分布在固定座(4)的两侧,所述固定座(4)的底部对称设有连接孔(11),所述连接孔(1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英政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滨海三洋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