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斗式提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828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头部壳体、中部壳体、尾部壳体、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牵引张紧装置设置在尾部壳体的外侧部,包括固定支座、调整螺母、螺杆、弹簧压板、弹簧、弹簧支座、固定螺母、滑板和压力传感器,固定支座固定在尾部壳体外侧,弹簧支座与滑板连接,螺杆与弹簧压板为一整体;提升控制系统设置在头部壳体上,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下料门、提升索链、减压弹簧、进料门、动力电缆、智能电流表、电流互感器、报警装置和紧急停车装置,动力电缆上设置有电流互感器和智能电流表,智能电流表动态监控动力电缆上的电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明显消除在运送过程中被物料“压死”或物料被“卡死”的现象,提高斗式提升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斗式提升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属于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在复合肥生产行业,斗式提升机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物料的垂直输送。斗式提升机内牵引构件的松紧主要通过其尾部壳体外的张紧装置进行调节。但目前,在实际运行中,因张紧装置调节能力不足或调节过程复杂,提升机内的牵引构件受张力变化,容易出现牵引构件断裂、脱落的现象,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因张紧装置的张紧度无法准确、快捷的读取,使斗式提升机还经常出现被物料“压死”的情况,影响生产效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斗式提升机通过电动机来传动装置,通过提升料斗来提升物料。在提升物料过程中,由于物理机械原因,在提升机进出口的地方容易出现卡料现象,导致机械阻力会愈来愈大,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卡死”现象,严重影响斗式提升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可明显消除在运送过程中被物料“压死”或物料被“卡死”的现象,提高斗式提升机的工作效率。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头部壳体、中部壳体、尾部壳体、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所述尾部壳体上设置有尾轮和尾轴,所述牵引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尾部壳体的外侧部,所述牵引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支座、调整螺母、螺杆、弹簧压板、弹簧、弹簧支座、固定螺母、滑板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固定支座固定在所述尾部壳体外侧,所述弹簧支座与所述滑板连接,所述滑板可在尾部壳体上沿轴向上下移动,所述螺杆贯穿固定支座并通过固定支座和调整螺母进行固定,所述螺杆与弹簧压板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通过螺杆和弹簧压板施加的力被压在弹簧支座上,所述固定螺母设置在弹簧支座下部;所述尾轴固定在所述滑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的下方,所述压力传感器记录弹簧的弹力变化情况并将信号进行传递;所述提升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的头部壳体上,包括提升装置、电流检测装置和紧急联锁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下料门、提升索链、减压弹簧、进料门和动力电缆,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包括智能电流表和电流互感器,所述紧急联锁装置包括报警装置和紧急停车装置。所述动力电缆上设置有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和智能电流表,智能电流表动态监控所述动力电缆上的电流,如果达到报警上限自动联锁报警装置,如果达到报警上上限自动联锁紧急停车装置,紧急停车。本技术设计的张紧装置可使弹簧在可压缩范围内被自由压缩,通过滑板传递至尾轮,对牵引构件产生较长时间的恒定张力,有效、便捷的对牵引构件的松紧进行调整,并记录弹簧弹力的变化情况,有利于避免安全隐患和斗式提升机被物料“压死”的现象。本技术的张紧装置能对环绕在尾轮上的牵引构件提供较长时间的恒定张力。调试阶段,首先将调整螺母松开,利用调整螺母调节螺杆,并带动弹簧压板向下移动。而弹簧在弹簧压板的作用下,将弹簧的压力通过弹簧支座传递至滑板使其下行,滑板下行时将带动尾轮下行,使牵引构件逐步张紧,此时锁紧调整螺母。运行阶段,随着提升物料重量的变化,牵引构件将发生松紧变化,而本技术的弹簧在可压缩范围内被自由压缩,带动滑板及尾轮移动,能够对牵引构件提供较长时间的恒定张力。本技术加设的压力传感器可记录弹簧压力的变化情况。以斗式提升机正常运转时的弹簧压力为参考,设定基准压力值。当提升机进料量发生波动时,弹簧压缩情况发生变化,当超过设定的基准压力值时,相关岗位将收到报警信号。操作人员据此进行相应调整,如减少原料投料量等,避免斗式提升机被物料“压死”而导致停车。本技术通过在提升机电动机的动力电缆中加入电流互感器,并通过智能电流表来动态监控提升电流,如果电流达到报警上限则会联锁警报装置,提示操作人员及时处理;一旦达到报警上上限就会紧急停车,避免生产事故发生。通过实地论证,这种装置有力地保障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可以明显预防提升机物料被“卡死”的现象发生。本技术中,斗式提升机中未公开的结构和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专利创新是为了克服在运送过程中斗式提升机被物料“压死”或物料被“卡死”的现象,在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凡是依据本技术所进行的简单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保护范围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斗式提升机的尾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牵引张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提升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尾部壳体,2-尾轮,3-尾轴,4-固定支座,5-调整螺母,6-螺杆,7-弹簧压板,8-弹簧,9-弹簧支座,10-固定螺母,11-滑板,12-压力传感器,13-电动机传动装置,14-下料门,15-提升索链,16-减压弹簧,17-进料门,18-动力电缆,19-智能电流表,20-报警装置,21-紧急停车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图2和图3,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头部壳体、中部壳体、尾部壳体1、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在尾部壳体1上设置有尾轮2和尾轴3,牵引张紧装置设置在尾部壳体1的外侧部,牵引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支座4、调整螺母5、螺杆6、弹簧压板7、弹簧8、弹簧支座9、固定螺母10、滑板11和压力传感器12,固定支座4固定在尾部壳体1外侧,弹簧支座9与滑板11连接,滑板11可在尾部壳体1上沿轴向上下移动,螺杆6贯穿固定支座4并通过固定支座4和调整螺母5进行固定,螺杆6与弹簧压板7为一整体结构,弹簧8通过螺杆6和弹簧压板7施加的力被压在弹簧支座9上,固定螺母10设置在弹簧支座9下部,尾轴3固定在滑板11上,压力传感器12设置在固定支座4的下方,压力传感器12记录弹簧的弹力变化情况并将信号进行传递;提升控制系统设置在头部壳体上,包括物料提升装置、电流检测装置和紧急联锁装置,物料提升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13、下料门1、提升索链15、减压弹簧16、进料门17和动力电缆18,电流检测装置包括智能电流表19和电流互感器,紧急联锁装置包括报警装置20和紧急停车装置21。其中:动力电缆18上设置有电流互感器和智能电流表19,智能电流表19动态监控动力电缆18上的电流,如果达到报警上限自动联锁报警装置20,如果达到报警上上限自动联锁紧急停车装置21,紧急停车。本技术中,斗式提升机中未公开的结构和现有技术基本相同,本专利创新是为了克服在运送过程中斗式提升机被物料“压死”或物料被“卡死”的现象,在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上进行了技术创新,凡是依据本技术所进行的简单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技术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头部壳体、中部壳体、尾部壳体(1)、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所述尾部壳体(1)上设置有尾轮(2)和尾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尾部壳体(1)的外侧部,所述牵引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支座(4)、调整螺母(5)、螺杆(6)、弹簧压板(7)、弹簧(8)、弹簧支座(9)、固定螺母(10)、滑板(11)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固定支座(4)固定在所述尾部壳体(1)外侧,所述弹簧支座(9)与所述滑板(11)连接,所述滑板(11)可在尾部壳体(1)上沿轴向上下移动,所述螺杆(6)贯穿固定支座(4)并通过固定支座(4)和调整螺母(5)进行固定,所述螺杆(6)与弹簧压板(7)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8)通过螺杆(6)和弹簧压板(7)施加的力被压在弹簧支座(9)上,所述固定螺母(10)设置在弹簧支座(9)下部;所述尾轴(3)固定在所述滑板(11)上,所述压力传感器(12)设置在所述固定支座(4)的下方,所述压力传感器(12)记录弹簧的弹力变化情况并将信号进行传递;所述提升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的头部壳体上,包括物料提升装置、电流检测装置和紧急联锁装置,所述物料提升装置包括电动机传动装置(13)、下料门(14)、提升索链(15)、减压弹簧(16)、进料门(17)和动力电缆(18),所述电流检测装置包括智能电流表(19)和电流互感器,所述紧急联锁装置包括报警装置(20)和紧急停车装置(21);所述动力电缆(18)上设置有所述的电流互感器和智能电流表(19),智能电流表(19)动态监控所述动力电缆(18)上的电流,如果达到报警上限自动联锁报警装置(20),如果达到报警上上限自动联锁紧急停车装置(21),紧急停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斗式提升机,包括头部壳体、中部壳体、尾部壳体(1)、牵引张紧装置和提升控制系统,所述尾部壳体(1)上设置有尾轮(2)和尾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张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尾部壳体(1)的外侧部,所述牵引张紧装置包括固定支座(4)、调整螺母(5)、螺杆(6)、弹簧压板(7)、弹簧(8)、弹簧支座(9)、固定螺母(10)、滑板(11)和压力传感器(12),所述固定支座(4)固定在所述尾部壳体(1)外侧,所述弹簧支座(9)与所述滑板(11)连接,所述滑板(11)可在尾部壳体(1)上沿轴向上下移动,所述螺杆(6)贯穿固定支座(4)并通过固定支座(4)和调整螺母(5)进行固定,所述螺杆(6)与弹簧压板(7)为一整体结构,所述弹簧(8)通过螺杆(6)和弹簧压板(7)施加的力被压在弹簧支座(9)上,所述固定螺母(10)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建朝岳学海徐林涛梁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兴发昊利达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