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5743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萎凋:对茶叶进行萎凋、轻揉和光照萎凋;(2)揉捻:通过调节揉捻压力和转速,对茶叶进行四级揉捻;(3)揉捻后处理;(4)发酵:对茶叶进行循环发酵和红光照射后紫外光照射;(5)发酵后处理;(6)干燥;(7)筛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红茶制备方法从各个工艺入手对茶叶进行处理,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形色香味,制备得到茶叶感官质量高、营养价值高且成品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红茶是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茶类,现有红茶一般分为三种类型:小种红茶、功夫红茶和红碎茶。其中,功夫红茶是我国特有的红茶品种,其制备工艺一般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所采用的原料细嫩,制工精细,制备得到的红茶外形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而甘浓,汤色、叶底红艳明亮,具有形质兼优的特点。而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原料、工艺和人为等因素,使得加工得到的红茶存在茶叶破碎率高、香气不够协调持久、茶汤滋味平淡、口感生涩等问题,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常消费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红茶制备方法从各个工艺入手对茶叶进行处理,有效提升了茶叶的形色香味,制备得到茶叶感官质量高、营养价值高且成品率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萎凋:选取新鲜一芽一叶作为茶叶原料,将所述茶叶均匀摊放于萎凋槽上,通气萎凋至茶叶失重3-4%后,放入揉捻机中,以20-25N的压力和5-10r/min的转速处理10-15min后,继续摊放于萎凋槽中,继续通风并加黄光照射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0-65%,得萎凋茶叶;(2)揉捻:将上述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四级揉捻,即得揉捻茶叶,其中,一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80-100N、15-20r/min、10-12min,二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200-250N、30-35r/min、10-15min,三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00-130N、20-25r/min、5-10min,四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0N、10-15r/min、3-5min;(3)揉捻后处理:采用手工对上述揉捻茶叶进行抖散处理后,均匀摊放,并采用第一红光照射30-40min,得后处理茶叶;(4)发酵:将上述处理茶叶均匀摊放于温度为25-28℃、湿度为65-75%的发酵室内,发酵40-50min后,采用第二红光照射10-15min,继续发酵30-40min,再次采用第二红光照射5-10min后,采用紫外光照射5-10min,得发酵茶叶;(5)发酵后处理:将所述发酵茶叶按15-20cm的厚度堆放,并通入0.5-0.6MPa的水蒸气处理50-60s后,摊凉至茶叶温度为45-50℃,得摊凉茶叶;(6)干燥:将上述摊凉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10-120℃下烘40-50min后,放入转速为3-5r/min的滚筒中滚动,并往所述滚筒中通风至所述茶叶温度降至35-40℃;然后再将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于80-90℃下烘80-100min;(7)筛分: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除、分级、包装,即得所述红茶。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黄光的波长585-590nm、光照高度为15cm、光照强度为270-290Lx。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通风的风速为3.0-3.5m/s、温度为25-28℃。进一步的,步骤(2)中,所述揉捻茶叶的细胞破碎率为82-87%。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第一红光的波长为670-700nm、光照强度为250-270Lx。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述第二红光的波长为650-660nm、光照强度为180-200Lx;所述紫外光的波长为220-250nm、光照强度为200-250Lx。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萎凋时,先使茶叶萎凋至失重3-4%,使得茶叶略微失水具有轻微的韧度,再进行轻揉捻,可在避免茶叶破损的前提下提升叶柄的柔软度,从而使得叶柄和叶片的保持较一致的柔韧度,利于后续加工成形,相较于常规萎凋过程,经过本专利技术轻揉捻的萎凋茶叶成品外形上的评分提高了1.5-2分;进一步的,采用黄光照射辅助萎凋,不仅可作为人工光源促进茶叶失水萎凋,而且提高茶叶的香气,相较于常规萎凋过程,经过本专利技术黄光照射的萎凋茶叶成品的氨基酸含量提升了4.5-5.3%,芳香物质的含量提升了7.8-8.4%。在揉捻时,分四个阶段进行揉捻,按压力和转速来看,本专利技术揉捻过程为轻揉-重揉-轻揉和空揉,一级揉捻先提升叶柄的柔软度,二级揉捻使的茶叶细胞充分破碎,三级揉捻使得流出的汁液充分散润在每一个茶叶叶片上,四级揉捻无压空转配合后续的手工抖散可使结团的茶叶充分分散且不伤及茶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揉捻过程可促使茶叶细胞充分、均匀破碎的情况下,减少茶叶的破碎率和提高了茶叶的成形率,相较于常规揉捻操作,本专利技术揉捻的茶叶破碎率降低了5.8-6.7%。在发酵之前,先采用红光对揉捻过的茶叶进行照射,一方面,可散发茶叶中过多的汁液水分,使茶叶的含水量降至70-75%,不仅散发了一部分的生青味,而且利于提升茶叶后续发酵过程中的品质,另一方面,可对茶叶产生刺激作用,提升了茶叶中的酶活性,从而利于促进后续发酵过程中的酶促氧化反应,进而促进了茶叶内含物的积累。在发酵过程中,循环发酵和红光照射过程两次,发酵后的第一次红光照射再次对茶叶中的酶进行刺激,进一步加快了酶促反应的进行,同时散发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气味和汁液,使茶叶的含水量保持在80%以下;再次发酵后的红光照射,一方面可对茶叶转化的物质进行均质化,从而提升了茶叶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使得茶叶的叶温进一步升高,使茶叶中的酶失活,终止茶叶中的酶促反应,遏制了茶褐素的生成,而红光照射之后的紫外光照射进一步杀灭了茶叶中的微生物,避免了茶叶的后发酵,保证了茶叶的贮藏品质,同时,发酵时间大大缩短,不会出现长时间发酵使茶汤发酸的现象。进一步的,在发酵过后采用水蒸气进行处理,一方面对茶叶进行了催熟,提升了茶叶的香气均一度和协调性,同时高温进一步破坏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避免了后续贮藏过程中茶叶的持续氧化和发酵,一方面补充了发酵时最后两次光照过程散发的水分,避免了在后续烘干过程造成茶叶过干粉碎的现象。最后,烘干过程采用二次烘干工序,第一次烘干用于除去茶叶中大量的水分,使茶叶中含水量低至10-12%,在第一次烘干后进行通风滚动,用于除去茶叶第一次烘干过程中产生的热气、闷青气和茶沫,进而提升了茶的色香味,第二次烘干为文火慢烘,用于茶叶的进一步提香和干燥。综上,本专利技术红茶制备方法中各个步骤紧密结合,大大提升了茶叶的色、香、味,茶叶品质好且均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萎凋:选取新鲜一芽一叶作为茶叶原料,将所述茶叶均匀摊放于萎凋槽上,通气萎凋至茶叶失重3%后,放入揉捻机中,以20N的压力和5r/min的转速处理10min后,继续摊放于萎凋槽中,通入风速为3.0m/s、温度为25℃的风加波长585nm、光照高度为15cm、光照强度为270Lx的黄光照射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0%,得萎凋茶叶;(2)揉捻:将上述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四级揉捻,即得细胞破碎率为82%的揉捻茶叶,其中,一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80N、15r/min、10min,二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200N、30r/min、10min,三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00N、20r/min、5min,四级揉捻的压力、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萎凋:选取新鲜一芽一叶作为茶叶原料,将所述茶叶均匀摊放于萎凋槽上,通气萎凋至茶叶失重3‑4%后,放入揉捻机中,以20‑25N的压力和5‑10r/min的转速处理10‑15min后,继续摊放于萎凋槽中,继续通风并加黄光照射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0‑65%,得萎凋茶叶;(2)揉捻:将上述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四级揉捻,即得揉捻茶叶,其中,一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80‑100N、15‑20r/min、10‑12min,二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200‑250N、30‑35r/min、10‑15min,三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00‑130N、20‑25r/min、5‑10min,四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0N、10‑15r/min、3‑5min;(3)揉捻后处理:采用手工对上述揉捻茶叶进行抖散处理后,均匀摊放,并采用第一红光照射30‑40min,得后处理茶叶;(4)发酵:将上述处理茶叶均匀摊放于温度为25‑28℃、湿度为65‑75%的发酵室内,发酵40‑50min后,采用第二红光照射10‑15min,继续发酵30‑40min,再次采用第二红光照射5‑10min后,采用紫外光照射5‑10min,得发酵茶叶;(5)发酵后处理:将所述发酵茶叶按15‑20cm的厚度堆放,并通入0.5‑0.6MPa的水蒸气处理50‑60s后,摊凉至茶叶温度为45‑50℃,得摊凉茶叶;(6)干燥:将上述摊凉茶叶置于烘干机中,于110‑120℃下烘40‑50min后,放入转速为3‑5r/min的滚筒中滚动,并往所述滚筒中通风至所述茶叶温度降至35‑40℃;然后再将茶叶放入烘干机中,于80‑90℃下烘80‑100min;(7)筛分:将烘干后的茶叶进行筛除、分级、包装,即得所述红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萎凋:选取新鲜一芽一叶作为茶叶原料,将所述茶叶均匀摊放于萎凋槽上,通气萎凋至茶叶失重3-4%后,放入揉捻机中,以20-25N的压力和5-10r/min的转速处理10-15min后,继续摊放于萎凋槽中,继续通风并加黄光照射至茶叶含水量降至60-65%,得萎凋茶叶;(2)揉捻:将上述萎凋茶叶置于揉捻机进行四级揉捻,即得揉捻茶叶,其中,一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80-100N、15-20r/min、10-12min,二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200-250N、30-35r/min、10-15min,三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100-130N、20-25r/min、5-10min,四级揉捻的压力、转速和时间分别为0N、10-15r/min、3-5min;(3)揉捻后处理:采用手工对上述揉捻茶叶进行抖散处理后,均匀摊放,并采用第一红光照射30-40min,得后处理茶叶;(4)发酵:将上述处理茶叶均匀摊放于温度为25-28℃、湿度为65-75%的发酵室内,发酵40-50min后,采用第二红光照射10-15min,继续发酵30-40min,再次采用第二红光照射5-10min后,采用紫外光照射5-10min,得发酵茶叶;(5)发酵后处理:将所述发酵茶叶按15-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阳长松胡尚军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正道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