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维贞专利>正文

新型雨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74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收伞后能收集伞布上残留雨水的新型雨伞。主要由主伞面(1)、副伞面(2)、伞骨(3)、支撑杆(4)、伞柄(5)组成,主伞面(1)在内,副伞面(2)在外以伞柄(5)的顶端为共同的圆心紧密套接在一起,并且共同固定在伞柄(5)的顶端。在进入室内时把雨伞倒立,先把主伞面收起来,而保持撑开状态的副伞面(2)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圆锥形容器,主伞面上残留的雨水汇流并储存到其内,从而避免了残留的雨水流到室内的地面上。(*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是一种收伞后能收集伞布上残留雨水的新型雨伞。技术背景雨伞在室外能帮人们挡风遮雨,但是在进入室内收起雨伞时,伞布上残留的雨水会流到 地面上,打湿甚至弄脏地面,令人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收伞后能收集伞布上残留的雨水,防止打 湿室内地面的新型雨伞。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在普通雨伞伞面外面的顶端再套上一 个微型的伞面,形成一个副伞面套主伞面的双层结构,撑伞时能同时撑开两个伞面,收伞时 则只能先收主伞面再收副伞面。采用上述方案后,当外出需要打伞时,在撑开主伞面的同时副伞面自动被主伞面撑开, 收伞时伞柄朝上先把主伞面收起来,而副伞面暂时处在撑开状态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圆锥形容 器,把整个雨伞倒挂在室内适当的位置后,主伞面上残留的雨水汇流并储存到张开的副伞内, 从而避免了残留的雨水流到室内的地面上。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新型雨伞的一个实施例的撑开状态纵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雨伞的一个实施例的收伞集水状态纵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新型雨伞主要由主伞面(1)、副伞面(2)、伞骨(3)、支撑杆(4)、伞柄 (5)组成。主伞面(1)就是一个普通雨伞的伞面,副伞面(2)是一个微型的伞面,其形状 同主伞面(1)的形状一致,主伞面(1)在内,副伞面(2)在外以伞柄(5)的顶端为共同 的圆心紧密套接在一起,并且共同固定在伞柄(5)的顶端,副伞面(2)的材质必须要防渗 漏效果良好。伞骨(3)径向衬在主伞面(1)、副伞面(2)的内面,支撑杆(4) 一端连接在主伞面(1)内的伞骨(3)上,另一端连接在伞柄(5)上。使用时,在打开主伞面(1)的同时副伞面(2)被主伞面(1)撑开,这时可以像普通 雨伞一样使用。在进入室内时把雨伞倒立,先收起主伞面(1),因为副伞面(2)内面的伞骨 (3)不与支撑杆(4)相连,因此副伞面(2)依然保持撑开状态,然后把整个雨伞倒挂起来, 残留在主伞面(1)上的雨水慢慢汇集到张开的副伞面(2)形成的圆锥中。再次拿伞时把收 集的雨水倒掉,并且把副伞面(2)也收起来。该新型雨伞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基本不增加雨伞的重量和使用成本,但能有效避免伞面 的雨水流到室内地面上打湿地面。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雨伞主要由主伞面(1)、伞骨(3)、支撑杆(4)、伞柄(5)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伞面(1)的外面套有副伞面(2),主伞面(1)与副伞面(2)的圆心重合,并且共同固定在伞柄(5)的顶端。2、 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雨伞,其特征在于副伞面(2)的伞骨(3)游离,只有顶端与伞 柄(5)相连。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收伞后能收集伞布上残留雨水的新型雨伞。主要由主伞面(1)、副伞面(2)、伞骨(3)、支撑杆(4)、伞柄(5)组成,主伞面(1)在内,副伞面(2)在外以伞柄(5)的顶端为共同的圆心紧密套接在一起,并且共同固定在伞柄(5)的顶端。在进入室内时把雨伞倒立,先把主伞面收起来,而保持撑开状态的副伞面(2)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圆锥形容器,主伞面上残留的雨水汇流并储存到其内,从而避免了残留的雨水流到室内的地面上。文档编号A45B25/18GK201226899SQ20082011660公开日2009年4月29日 申请日期2008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5月24日专利技术者崔维贞 申请人:崔维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雨伞主要由主伞面(1)、伞骨(3)、支撑杆(4)、伞柄(5)组成,其特征在于:主伞面(1)的外面套有副伞面(2),主伞面(1)与副伞面(2)的圆心重合,并且共同固定在伞柄(5)的顶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维贞
申请(专利权)人:崔维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