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555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步骤是:A、菹草生活史:菹草生活史与小龙虾生长发育同步,植株生长期是小龙虾生长期,菹草秋季石芽发芽,植株冬春生长;B、环境:菹草对气候环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深、水体透明度的各类淡水水体中种植;C、种源:菹草通过种子、茎枝扦插和石芽繁殖,石芽为种质采用播种法进行种植;D、播种:9月上中下旬,对石芽种质材料进行处理,打破休眠促进出苗;E、管理:播种后管理是水分管理,水体透明度,发生富营养化,及时换水,生物量过大,进行打捞。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减少了配合饲料投放,净化了水质,补充了肥料,提高了小龙虾产量,改善了稻米品质,保障了稻米食品安全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稻虾共作的小龙虾养殖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养虾稻田及其他养殖水体的菹草种植,菹草提供小龙虾饵料,减少配合饲料投放,净化水质,补充肥料,是一种可以保证稻虾共作实现绿色生产、提高虾和水稻品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的方法。
技术介绍
稻田生态种养是以水田稻作为基础,在水田中放养鱼、虾、蟹、鸭等水产动物,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通过水稻与水产动物互惠互利而形成的复合循环种养生态模式。稻田生态种养充分利用了稻田水面、土壤和生物资源开展种养结合,是一种利渔利稻的先进生产方法,实现了一田多用,提升了稻田价值。稻田养殖后不再需要耘田、拔草,少施化肥、农药,可节省成本,不仅不影响水稻生长,还能促进水稻增产,增加水产品产出,使稻田生产的总收入和净收人都得到提高。但实际生产中,由于涉及水稻种植和动物养殖两大产业,常有矛盾的地方,如重养轻稻、争地争水,不合理的养殖也造成水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破坏、水环境恶化、土壤退化等问题。稻虾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小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小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为了保证稻虾共同生长,在田间挖掘养殖沟,沟田相通,以保证沟田水体交换、小龙虾进出。该模式在每年的8月下旬至9月初,中稻收割前投放亲虾,或9月至10月中稻收割后投放幼虾,第二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收获成虾,同时补投幼虾。次年5月底、6月初,整田、插秧,8-9月收获亲虾或商品虾,如此循环轮替的过程。实际生产中,由于小龙虾效益好,出现重虾轻稻现象,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好的小龙虾产量,大量投放复合饲料,造成水体富营养,虾病严重、水质污染等问题,违背了稻虾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的本意。菹草,又叫:虾藻、虾草、麦黄草。眼子菜科,眼子菜属。单子叶植物。拉丁文名Potamogetoncrispus。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生于池塘、湖泊、溪流中,静水池塘或沟渠较多。茎扁圆形,具有分枝,叶披针形,先端钝圆,叶缘波状并具锯齿。具叶托,无叶柄。花序穗状。菹草的生命周期于多数水生植物不同,它在秋季发芽,冬春生长,4~5月开花结果,夏季6月后逐渐衰退腐烂,同时形成鳞枝(冬芽)以度过不适环境。菹草粗蛋白质含量均在100g/kg以上,钙和磷含量均在1.0g/kg以上,是较好的蛋白质和矿物元素的来源。菹草干草样中部分维生素含量分别为:VB11.8mg/kg、VB27.0mg/kg、VB1242mg/kg、VC281mg/kg、胡萝卜素550mg/kg。菹草的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高于玉米、麦麸和细绿萍,是良好的维生素补充料,可作绿肥并可净化水质。菹草可直接间接供饲喂小龙虾,它是小龙虾、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鱼类喜食的青绿饲料;其营养体植株在鱼类生长较快的夏季易腐烂,可为水体提供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盐类,促进浮游性饵料资源的大量增殖;在湖泊、水库等渔业生态系统中,菹草群落丛生处也是龙虾、蚌、螺、摇蚊幼虫、水蚯蚓等生物的栖息与繁殖场所,有利于龙虾、鲤、鲫、青鱼等经济鱼类饵料资源的增殖,促进其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菹草可促进龙虾安全越冬,它在冬季冰下水体中正常生长,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是水中溶解氧的重要来源,为水域中龙虾安全越冬提供了保障。菹草有利于龙虾的保护与增殖,其茎叶是龙虾、鲤、鲫、团头鲂等粘性卵的附着物,菹草丛生处是它们的天然繁殖场所;同时,龙虾的幼虫生活在菹草丛中不易受到凶猛鱼类的危害,因而有利于龙虾资源保护与增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方法易行,操作简便,利用稻虾共作系统种植菹草,提供了小龙虾饵料,减少了配合饲料投放,净化了水质,补充了肥料,提高了小龙虾产量,改善了稻米品质,保障了稻米食品安全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稻虾共作田间菹草种植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菹草生产季节与小龙虾相近,在稻虾共作田养殖沟进行人工栽培,多以石芽为种质采用播种法进行种植,也可利用茎枝在春季扦插栽培。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其步骤是:1、菹草生活史。菹草生活史与小龙虾生长发育同步,菹草植株的旺盛生长期正是小龙虾快速生长期。菹草秋季(10月初)石芽发芽,植株冬春生长,4~5月开花结果并形成石芽,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则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虽可形成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主要依赖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夏季6月后逐渐衰退腐烂,同时形成鳞枝(冬芽)以度过不适环境。2、环境要求。菹草对气候环境要求不严,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深≤2.0m、水体透明度较高的各类淡水水体中种植。冬芽坚硬,边缘具有齿,形如松果,在秋季水温回落到20℃左右开始萌发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10-20℃)。稻虾共作田虾沟中种植,要求水深在0.5-2.0m,底质为便于扎根、比较松软的泥土,水体pH近中性(pH为6.5-8.5),无严重水体污染、无烈性水生杂草。3、种源。菹草可以通过种子、茎枝扦插和石芽繁殖,本专利技术主要依赖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通常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则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虽可形成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也可利用茎枝在春季扦插栽培,但比较费工,效率较低。所以本专利技术主要依赖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石芽为种质采用播种法(石芽可自行采集或从专业公司购得)进行种植,存活率高,方便快捷。4、播种。9月上旬至9月下旬。对石芽种质材料进行处理,以打破休眠促进出苗;播种前可用100mg/L赤霉素(商品名:920)或30mg/L6-BA浸泡石芽3-5小时,再在清水中继续保存2-3天,可促进石芽萌发、提高繁殖率。播种时直接撒播,播种后石芽自然沉入水底。5、管理。播种后管理主要是水分管理,冬季水深过浅时(<50cm),应适当灌水至50-100cm,防止因结冰造成冻害;保证水体透明度,如发生富营养化,应及时换水;如生物量过大,可进行打捞。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关键是种源及种植环境,虽然菹草种子、茎枝扦插和石芽繁殖都可以,但其种子萌发率低,茎枝扦插比较费工、效率低,本专利技术采用石芽播种繁殖简便易行。菹草4月下旬起开花结果并形成石芽,石芽形成后累积有丰富的贮藏物质,在5月末成熟后从母体脱落沉入水底休眠,在度过夏季不适宜的生长环境后于当年10月初开始萌发,冬季经历一个缓慢的植株生长期,翌年开春后生长加快,茎迅速伸长,直至茎尖接触水面。新种植的稻虾田,可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在有菹草的水体,采集菹草成熟石芽为种源,或从专业公司购买,9月上旬播种即可。菹草主要生活在水深1-2m的水体,人工种植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水体氮磷,净化水质,本专利技术是将其种植在稻虾田,主要目的不仅是净化水质,更重要是提供小龙虾的青饲料,因此,其生长环境和栽培目的有很大差异,其生长期内10月至次年6月,田面水最好在50cm以上,水体能见度在20cm以上,或者少量种植在养殖沟内,以保证种植水深。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菹草具有很好得经济价值,是小水体的绿化材料、能净化水体,是鱼草食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其步骤是:A、菹草生活史:菹草生活史与小龙虾生长发育同步,植株生长期是小龙虾生长期,菹草秋季石芽发芽,植株冬春生长,4~5月开花结果并形成石芽,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形成种子,夏季6月后衰退腐烂;B、环境要求:菹草对气候环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深≤2.0m、水体透明度的各类淡水水体中种植,冬芽坚硬,边缘具有齿,形如松果,在秋季水温回落到20℃开始萌发生长,稻虾共作田虾沟中种植,水深在0.5‑2.0m,底质扎根、比较松软的泥土,水体pH为6.5-8.5;C、种源:菹草通过种子、茎枝扦插和石芽繁殖,依赖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通常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形成种子,利用茎枝在春季扦插栽培,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石芽为种质采用播种法进行种植;D、播种:9月上旬至9月下旬,对石芽种质材料进行处理,打破休眠促进出苗;播种前用100 mg/L赤霉素或30 mg/L 6‑BA浸泡石芽3-5小时,再在清水中继续保存2‑3天,播种时直接撒播,播种后石芽自然沉入水底;E、管理:播种后管理是水分管理,冬季水深过浅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稻虾共作的田间菹草种植方法,其步骤是:A、菹草生活史:菹草生活史与小龙虾生长发育同步,植株生长期是小龙虾生长期,菹草秋季石芽发芽,植株冬春生长,4~5月开花结果并形成石芽,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形成种子,夏季6月后衰退腐烂;B、环境要求:菹草对气候环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水深≤2.0m、水体透明度的各类淡水水体中种植,冬芽坚硬,边缘具有齿,形如松果,在秋季水温回落到20℃开始萌发生长,稻虾共作田虾沟中种植,水深在0.5-2.0m,底质扎根、比较松软的泥土,水体pH为6.5-8.5;C、种源:菹草通过种子、茎枝扦插和石芽繁殖,依赖营养繁殖体石芽进行种群繁殖,通常6月上中旬种子和石芽成熟,植株衰老死亡,石芽从植株脱落沉入水底,度过夏季休眠期后于秋季再度萌发,菹草形成种子,利用茎枝在春季扦插栽培,营养繁殖体石芽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凑贵杨特武江洋李成芳汪金平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