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263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中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所述一号固定柱的顶端固定有顶板,所述一号固定柱的上部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左侧底部固定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贯穿有二号固定柱,所述二号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底座上,所述移动板底端左侧与一号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一号气缸固定在底座顶端左侧,所述套管右侧中部固定有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间固定有二号气缸,所述二号气缸底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左端与套管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便捷,能够便捷地调整石墨电极的高度,便于轧辊铸件按理想的顺序冷却,能有效地防止产生缩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
本技术涉及轧辊铸件防缩孔机械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铸件在凝固过程中都伴随着体积的收缩,如果体积较大,由于外层及厚度较薄的地方先冷却凝固,厚度较大的中心部位后冷却,外部空间形状先予固定,中心部位在冷凝时其体积收缩后熔液不能得到补充,就会留下缩孔或造成组织疏松。为了防止铸件产生缩孔,一般是设置冒口以在铸件冷凝、体积收缩时向其补充熔液,要达到该目的,冒口必须最后冷凝,因此,冒口的厚度应大于铸件的最大厚度,但象轧辊这样厚度很大的铸件,冒口的设置就十分困难。使用可控硅直流电源,正极与石墨电极相连,负极与轧辊铸件相连,在石墨阳极与轧辊浇冒口处形成短路电弧,利用电弧对浇冒口进行加热,使浇冒口钢水保持液态,待轧辊铸件冷却后最后冷却,起到很好的补缩作用,轧辊铸件按理想的顺序冷却,能有效地防止缩孔的产生。要产生电弧,石墨阳极与浇冒口之间的距离十分重要,而且随着补缩,浇冒口的钢水会逐渐下降,需要石墨电极的高度也随之变化。经检索,中国专利授权号CN201479412U公开了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底座,立柱,套管活动地安装在立柱上,横臂固定在套管上,横臂上有石墨电极夹具,电机上安装有钢绳导轮,钢绳导轮上的钢绳连在套管上。现有的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套管在升降过程中不平稳,同时装置的移动不便,这导致石墨电极的位置调整不便,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调整,进而会影响到轧辊铸件的冷却,导致缩孔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具备操作简单便捷,能够便捷地调整石墨电极的高度,便于轧辊铸件按理想的顺序冷却,能有效地防止产生缩孔的优点,解决了升降过程不平稳,装置移动不便,石墨电极的位置调整不便,不利于工作人员进行调整,进而影响轧辊铸件冷却的问题。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端中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所述一号固定柱的顶端固定有顶板,所述一号固定柱的上部套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左侧底部固定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内贯穿有二号固定柱,所述二号固定柱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底座上,所述移动板底端左侧与一号气缸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一号气缸固定在底座顶端左侧,所述套管右侧中部固定有两个导向板,两个所述导向板间固定有二号气缸,所述二号气缸底端固定在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左端与套管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杆相连,所述连接杆一侧的外壁固定有套块,所述套块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均伸入两侧的导向板内,两个所述导向板内均设有与滑块相匹配的滑槽,所述连接杆的右端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夹具,所述石墨电极夹具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导向板相向一侧的右端均固定有限位挡板。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与移动板、固定板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进一步的,所述套管上设有与一号固定柱相匹配的一号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板上设有与二号固定柱相匹配的二号通孔。进一步的,所述底座顶端四角均连接有滚轮。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一号气缸的作用,能够带动移动板在二号固定柱上移动,进而使套管能够在一号固定柱上移动,实现了石墨电极高度位置的改变,通过一号气缸作动力源进行驱动,调整操作方便,升降过程快速且平稳,保证了石墨电极的稳定工作,能够有效防止缩孔的产生;2、通过二号气缸的作用,能够实现石墨电极在水平方向进行移动,同时在底座底端的滚轮的作用下,更加便于石墨电极的调整与整体装置的移动;此外滑块与滑槽的组合能够使石墨电极的调整过程保持平稳。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的套管与移动板、固定板的连接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的导向板与套管的连接俯视图;图4为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的套块与导向板的连接右视剖面图。图中:1-底座、2-一号固定柱、3-顶板、4-套管、5-移动板、6-二号固定柱、7-一号气缸、8-固定板、9-导向板、10-二号气缸、11-连接杆、12-连接块、13-套块、14-滑块、15-滑槽、16-石墨电极夹具、17-石墨电极、18-轧辊铸件、19-轧辊炉、20-一号通孔、21-二号通孔、22-限位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4,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端中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2,一号固定柱2的顶端固定有顶板3,一号固定柱2的上部套设有套管4,套管4左侧底部固定有移动板5,移动板5内贯穿有二号固定柱6,移动板5能够在二号固定柱6上进行上下移动,二号固定柱6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3、底座1上,移动板5底端左侧与一号气缸7的输出端相连,一号气缸7固定在底座1顶端左侧,通过一号气缸7的驱动作用,能够实现移动板5的升降,进而通过移动板5带动套管4在一号固定柱上进行升降操作,套管4右侧中部固定有两个导向板9,两个导向板9间固定有二号气缸10,一号气缸7与二号气缸10的型号均为QGB250X150,二号气缸10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板8上,固定板8的左端与套管4右侧底部固定连接,二号气缸10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1相连,通过二号气缸10的驱动作用,能够实现连接杆11的左右移动,连接杆11一侧的外壁固定有套块13,套块13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4,两个滑块14均伸入两侧的导向板9内,两个导向板9内均设有与滑块14相匹配的滑槽15,在连接杆11左右移动时,套块13两侧连接的滑块在导向板9内的滑槽15中滑动,这保证了连接杆11左右移动的平稳性,连接杆11的右端固定有连接块12,连接块12的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夹具16,石墨电极夹具16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17,石墨电极17正对于轧辊铸件18的浇冒口,利用石墨电极产生的电弧对浇冒口进行加热,使浇冒口钢水保持液态,待轧辊铸件18冷却后最后冷却,起到很好的补缩作用,进而达到防止产生缩孔的效果。两个导向板9相向一侧的右端均固定有限位挡板22,在连接杆11向右移动到最大程度时,会与限位挡板22接触,限位挡板22起限位作用,防止连接杆11伸出导向板9之外,套管4与移动板5、固定板8的连接方式均为焊接,焊接的固定方式牢固,保证了套管4与移动板5、固定板8间的连接强度;套管4上设有与一号固定柱2相匹配的一号通孔20,确保了套管4能够在一号固定柱2上自由滑动;移动板上5设有与二号固定柱6相匹配的二号通孔21,确保了移动板5能够在二号固定柱6上自由滑动;底座1顶端四角均连接有滚轮,通过滚轮的作用,便于装置进行移动,使装置的灵活性大大提高。使用时,装置通电后,工作人员首先通过滚轮将装置移动到轧辊炉19的附近,然后根据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中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2),所述一号固定柱(2)的顶端固定有顶板(3),所述一号固定柱(2)的上部套设有套管(4),所述套管(4)左侧底部固定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内贯穿有二号固定柱(6),所述二号固定柱(6)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3)、底座(1)上,所述移动板(5)底端左侧与一号气缸(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一号气缸(7)固定在底座(1)顶端左侧,所述套管(4)右侧中部固定有两个导向板(9),两个所述导向板(9)间固定有二号气缸(10),所述二号气缸(10)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板(8)上,所述固定板(8)的左端与套管(4)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气缸(10)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1)相连,所述连接杆(11)一侧的外壁固定有套块(13),所述套块(13)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4),两个所述滑块(14)均伸入两侧的导向板(9)内,两个所述导向板(9)内均设有与滑块(14)相匹配的滑槽(15),所述连接杆(11)的右端固定有连接块(12),所述连接块(12)的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夹具(16),所述石墨电极夹具(16)底端固定有石墨电极(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电极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顶端中部固定有一号固定柱(2),所述一号固定柱(2)的顶端固定有顶板(3),所述一号固定柱(2)的上部套设有套管(4),所述套管(4)左侧底部固定有移动板(5),所述移动板(5)内贯穿有二号固定柱(6),所述二号固定柱(6)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顶板(3)、底座(1)上,所述移动板(5)底端左侧与一号气缸(7)的输出端相连,所述一号气缸(7)固定在底座(1)顶端左侧,所述套管(4)右侧中部固定有两个导向板(9),两个所述导向板(9)间固定有二号气缸(10),所述二号气缸(10)的底端固定在固定板(8)上,所述固定板(8)的左端与套管(4)右侧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二号气缸(10)的输出端与连接杆(11)相连,所述连接杆(11)一侧的外壁固定有套块(13),所述套块(13)的两侧均固定有滑块(14),两个所述滑块(14)均伸入两侧的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候喜玲
申请(专利权)人: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