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262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5: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该面料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以下原料:聚酯纤维、棉纤维、硼酸镁晶须、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复合磷酸盐、助剂;所述纬纱包括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异辛醇磷酸酯、纳米钛酸盐、助剂,纱支为60s/2×60,经纬密度为110‑120×90,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原料选配和工艺改进,对经纱、纬纱的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纱线强韧性提高了2倍以上,综合耐磨性、牢度具有显著的提高,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阻燃性,穿着舒适,值得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纺织工艺
,具体涉及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现代生活中,在居室,宾馆,办公会议室,在移动的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上,以及其他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由各种面料制成的纺织品,如窗帘、台布、沙发布、椅套等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不同需要的纺织品面料层出不穷,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服装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要求面料柔软舒适,弹性透气,还要求面料具有阻燃、保暖的性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面料的消费观念也不断更新。由原来的结实、耐磨及美观,逐渐趋向于功能化、多样化及个性化发展。现有的面料多为单一纱线通过经纬编织而成,制成的面料功能性比较单一、档次不高、舒适度差、保健性差,附加值不高,已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随之混纺便应运而生。混纺即混纺化纤织物,是化学纤维与其它棉毛、丝、麻等到天然纤维混合纺纱织成的纺织产品,既有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如涤棉布、涤毛华达呢等。混纺分为毛粘混纺、羊兔毛绲纺、TR面料、高密NC布、3M防水摩丝布、天丝面料、柔赛丝、TNC面料、复合面料等,提高了面料的多样性,同时,性能上也有了明显的提升,综合性强。比如涤棉混纺物是以涤纶为主要成份,采用65%-67%涤纶和33%-35%的棉花混纱线织成的纺织品,涤棉布俗称棉的确凉。特点:既突出了涤纶的风格又有棉织物的长处,在干、湿情况下弹性和耐磨性都较好,尺寸稳定,缩水率小,具有挺拔、不易皱折、易洗、快干的特点,不能用高温熨烫和沸水浸泡。为了获得性能更佳优异的面料,混纺已经成了必不可少的工艺手段,因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多元混纺纱以双纤维进行纺织,以获得新型的高韧性耐磨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及其加工工艺,通过合理的原料选配和工艺改进,对经纱、纬纱的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纱线强韧性提高了2倍以上,综合耐磨性、牢度具有显著的提高,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阻燃性,穿着舒适,值得推广。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以下原料:聚酯纤维、棉纤维、硼酸镁晶须、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复合磷酸盐、助剂;所述纬纱包括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异辛醇磷酸酯、纳米钛酸盐、助剂,纱支为60s/2×60,经纬密度为110-120×90。优选的,所述经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聚酯纤维50-80份、棉纤维40-60份、硼酸镁晶须3-8份、氨甲基苯乙烯树脂5-15份、植物提取物3-6份、复合磷酸盐1-5份、助剂5-15份。优选的,所述纬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棉纤维50-60份、腈氯纶纤维30-40份、醋酯纤维10-20份、异辛醇磷酸酯2-4份、纳米钛酸盐3-9份、助剂5-15份。优选的,所述植物提取物为质量比1:0.1-0.25的海藻纤维、丁香酚。优选的,所述复合磷酸盐选自焦磷酸钠、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优选的,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1:0.5-1的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葡萄糖苷,交联剂为质量比1:1-2的水性聚氨酯、油酸聚乙二醇酯。优选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面料加工工艺如下:1)经纱制备:按重量比称料,将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共混,加入1-1.5wt%聚乙烯醇水溶液中,50-70℃高速搅拌30-35min,然后将硼酸镁晶须加入其中,继续搅拌15-25min,静置处理8-10h,取出后真空干燥,然后投入研磨机中研磨处理2-6h,得颗粒料;将聚酯纤维、棉纤维与颗粒料共混,加入适量的水,50℃保温处理,然后再将剩余物料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送入纺丝机,得经纱原丝;2)纬纱制备:将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共混,破碎研磨成颗粒状,然后加入1-1.5wt%聚乙烯醇水溶液中,80-82℃搅拌处理20-30min后将其他剩余物料加入其中,继续保温处理0.5-1.5h,再送入纺丝机,得纬纱原丝;3)将经纱原丝、纬纱原丝经水洗、漂白、上油、干燥、纺织成面料,即可。优选的,步骤1)、2)保温处理过程中通过混合气,混合气为体积比1:1的氮气和氢气混合气,通入量为2-3L/h。由于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原料选配和工艺改进,对经纱、纬纱的性能具有明显的提升,纱线强韧性提高了2倍以上,综合耐磨性、牢度具有显著的提高,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性、阻燃性,穿着舒适,值得推广。经纱内置改性颗粒料,共混纺纱,不仅提高了纱线的力学性能,同时抗菌性和柔顺性具有明显改线,且提高了纤维间的交联结合,网络结构更为稳定;经纬纱在制备过程中先研磨破碎,再与物料共混,保证了物料间的分散性,同时在助剂条件下,反应活性更强,组分结构间结合性好,进一步的保证了纤维纱线的强韧性,综合性能明显提高。经、纬纱在制备过程中采用混合气处理,一方面改善了物料间的表层活性结合,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防护性,在纤维网状结构上具有一定的成膜性,相较于添加金属纤维或矿石纤维具有更优异的力学性能,柔韧性强,舒适度高,且具有良好的防护性,色牢度、耐热压性均具有良好的提升,综合质量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以下原料:聚酯纤维、棉纤维、硼酸镁晶须、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复合磷酸盐、助剂;所述纬纱包括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异辛醇磷酸酯、纳米钛酸盐、助剂,纱支为60s/2×60,经纬密度为110×90。经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聚酯纤维60份、棉纤维40份、硼酸镁晶须6份、氨甲基苯乙烯树脂10份、植物提取物4份、复合磷酸盐3份、助剂10份。纬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棉纤维60份、腈氯纶纤维40份、醋酯纤维10份、异辛醇磷酸酯3份、纳米钛酸盐6份、助剂10份。植物提取物为质量比1:0.1的海藻纤维、丁香酚;复合磷酸盐选为焦磷酸钠、六偏磷酸钠的组合物;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交联剂,表面活性剂为质量比1:0.5的十二烷基乙氧基磺基甜菜碱、十二烷基葡萄糖苷,交联剂为质量比1:1的水性聚氨酯、油酸聚乙二醇酯。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面料加工工艺如下:1)经纱制备:按重量比称料,将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共混,加入1-1.5wt%聚乙烯醇水溶液中,50-70℃高速搅拌30-35min,然后将硼酸镁晶须加入其中,继续搅拌15-25min,静置处理8-10h,取出后真空干燥,然后投入研磨机中研磨处理2-6h,得颗粒料;将聚酯纤维、棉纤维与颗粒料共混,加入适量的水,50℃保温处理,然后再将剩余物料加入其中,搅拌均匀后,送入纺丝机,得经纱原丝;2)纬纱制备:将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共混,破碎研磨成颗粒状,然后加入1-1.5wt%聚乙烯醇水溶液中,80-82℃搅拌处理20-30min后将其他剩余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以下原料:聚酯纤维、棉纤维、硼酸镁晶须、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复合磷酸盐、助剂;所述纬纱包括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异辛醇磷酸酯、纳米钛酸盐、助剂,纱支为60s/2×60,经纬密度为110‑120×9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由经纱、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以下原料:聚酯纤维、棉纤维、硼酸镁晶须、氨甲基苯乙烯树脂、植物提取物、复合磷酸盐、助剂;所述纬纱包括棉纤维、腈氯纶纤维、醋酯纤维、异辛醇磷酸酯、纳米钛酸盐、助剂,纱支为60s/2×60,经纬密度为110-120×9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聚酯纤维50-80份、棉纤维40-60份、硼酸镁晶须3-8份、氨甲基苯乙烯树脂5-15份、植物提取物3-6份、复合磷酸盐1-5份、助剂5-1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中各原料重量份数如下:棉纤维50-60份、腈氯纶纤维30-40份、醋酯纤维10-20份、异辛醇磷酸酯2-4份、纳米钛酸盐3-9份、助剂5-15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提取物为质量比1:0.1-0.25的海藻纤维、丁香酚。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磷酸盐选自焦磷酸钠、磷酸三钠、六偏磷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韧性双纤维混纺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包括表面活性剂、交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平山杨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