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277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现制造成本低廉化和组装容易性、且可实现可靠地防止噪音的消声装置,及具备该消声效果的给水装置。消声装置(2)连接于将通过内部给水路(1a)的水排放于滞留水W内的喷水管(1)。具有:筒状筒部(4),其朝下方连接于喷水管(1)上游侧、且在内部具有连通于给水路(1a)的通水路(4a);外壳体(3),其水密地连接于喷水管(1)上游侧及筒部(4)上方,同时包围筒部(4)下方,且水密地连接于喷水管(1)下游侧,可将喷水管(1)内的空气滞留于筒部(4)外侧的内部中。在筒部(4)上方,贯设有将通水路(4a)连通于外壳体(3)内部的通气孔(4b)。(*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消声装置及连接有该消声装置的给水装置
技术介绍
譬如,洋式冲水马桶设置有具有作为给水管的喷水管的洗净装置。该喷水管将通过内部给水路的水排放于马桶盆部的滞留水内。在该喷水管内,由在先的洗净结束,而在高于滞留水水位的位置处残留空气。因此,当在该状态下,为执行下一次洗净,而利用洗净装置将新的洗净水供应到喷水管时,因为喷水管中残留的空气以因水压而被压缩的状态下,成团地一口气地喷出到滞留水内,所以产生比较大的噪音。在将热水滞留于浴缸内的状态下,对热水内排放补给热水等的热水器装置等亦相同。就此点而言,在日本专利特开2002-106044号公报中,便有揭示一种连接于洋式冲水马桶喷水管的消声装置。该消声装置由下述部分构成从喷水管沿水平分支并向上方弯曲的分支管;水密式连接于该分支管上端,且上端具有向大气开启的开口的外壳体;在此外壳体内可上下移动地设置,并利用空气浮起而将外壳体开口予以开放的阀。具备该消声装置的洋式冲水马桶中,若将洗净水供应给喷水管,则喷水管中残留的空气在被导入于消声装置中之后,开放于大气中。即,喷水管内残留的空气,利用水压而在喷水管内移动时,随其浮力而容易移动至分支管,而移动至分支管的空气到达外壳体内。在外壳体内,利用该空气而使阀浮起,由此使外壳体开口处于开放,因此该空气经由该开口而开放于大气中。如此,可认为具备该消声装置的洋式冲水马桶中,可防止喷水管内残留的空气难于喷出到滞留水内,且因空气成团地一口气地喷出到滞留水内而造成噪音的现象发生。但是,上述现有消声装置具有从喷水管所分支出的分支管,同时具有在外壳体内可动的阀。因此,该消声装置零件数量较多,且结构复杂。因此,将导致制造成本高价化,而且在组装上亦颇为麻烦。此外,因为该消声装置是随空气的滞留及开放而使阀进行上下移动,因此当阀难于顺畅地移动的情况下,便难于期待消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现有实情而成,所欲解决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实现制造成本低廉化与组装容易性,且可实现确实防止噪音的消声装置,及具备该消声效果的给水装置。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其连接于给水管的中途,该给水管将通过内部给水路的水排放于滞留水内,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筒部,其朝下方连接于上述给水管中位于上述消声装置上游侧的上游侧给水管,且在内部具有与上述给水路连通的通水路;外壳体,其水密地连接于该上游侧给水管及该筒部上方,同时包围该筒部下方,水密地连接于在该给水管中位于该消声装置下游侧的下游侧给水管,并可将该给水管内的空气滞留于该筒部外侧的内部中,而在该筒部上方贯设有将该通水路连通于该外壳体内部的通气孔。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中,筒状筒部朝下方连接于上游侧给水管上,该筒部的内部通水路连通于给水管的内部给水路。然后,筒部下方被外壳体所包围着。该外壳体水密地连接于上游侧给水管及筒部的上方、和下游侧给水管,可将给水管内的空气滞留于筒部外侧的内部中。由此,当对给水管供应新的水的情况下,给水管内残留的空气,因为水压而在给水管内移动,到达筒部下方时,因为其浮力而可靠地移动至筒部外侧的外壳体内。因此,给水管内残留的空气不会直接移动至下游侧给水管中。外壳体内滞留的空气,因为在筒部上方所贯设的通气孔,将通水路连通于外壳体内部,因此经由通气孔而释放于通水路内。这样,该消声装置中,因为给水管内的空气不会成团地一口气地释放于滞留水内,故而可防止噪音。再者,该消声装置中,因为并未如上述现有消声装置那样设置从给水管分支出的分支管、或在外壳体内可移动的阀,因此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因此,可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而且组装亦容易。此外,该消声装置因为并未具有如现有阀那样的可动组件,因此可发挥稳定的消声效果。所以,根据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可实现制造成本低廉化和组装容易性,而且可达到可靠地防止噪音的效果。此外,该消声装置因为可发挥稳定的消声效果,因而亦可达成免维修。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中,最好在上游侧给水管上连接大气开放阀。若这样,在利用给水管进行的给水结束之后,滞留于外壳体内的空气经由筒部通水路从大气开放阀释放于大气中,在外壳体内不会滞留过剩的空气。所以,当下一次对给水管供应新的水的情况下,给水管内残留的空气可靠地移动至外壳体内,而未移动至下游侧给水管,仅有水移动至下游侧给水管。这样,该消声装置仅有水排放于滞留水内,可防止噪音。再者,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中,最好通水路的内径大于给水路的内径。若这样,依次滞留于外壳体内的空气,由文丘里效应(Venturi effect)而形成极小的气泡并被引出于通水路中。因此,在利用给水管的给水结束之后,在外壳体内不会滞留过剩的空气。小气泡将与排放同时逐次少量地释放于滞留水内。这样,该消声装置中,因为给水管内的空气不致成团地一口气地被释放于滞留水内,故可防止噪音。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中,最好外壳体连接于给水管,使得其内部的至少一部份位于比滞留水水面更下方的位置处。其理由是利用从给水管向滞留水内排放而使滞留水水面上升,由此若外壳体内部的一部份位于比滞留水水面更下方位置处,则可将给水管内的空气利用浮力而滞留于外壳体内,但是若外壳体内部的至少一部份,预先位于比滞留水水面更下方位置处,则能够可靠地将给水管内的空气滞留于外壳体内。第1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可使用于具备给水管之给水装置中,该给水管将通过内部给水路的水排放于滞留水内。由此,因为不会发生给水管内的空气一口气地排放于滞留水内的现象,因此不会发生噪音。作为这种给水装置有例如洋式冲水马桶的洗净装置或浴缸的热水供给装置。特别是,第1专利技术的给水装置,在给水管为洋式冲水马桶的喷水管的时候效果显著。第2专利技术的给水装置,其连接于洋式冲水马桶的喷水口,并将通过内部给水路的水,排放于该洋式冲水马桶形成的滞留水内,其特征在于上述给水路中使水朝下方通过的朝下给水路的一部份,通过扩大内径,而形成可使欲与该水一齐通过的空气产生失速的消声部。第2专利技术的给水装置中,将给水路中使水朝下方通过的朝下给水路的一部份设为消声部。该消声部通过扩大内径,具有使欲与水一齐通过的空气产生失速的作用。换句话说,当对给水路供应新的水的情况下,给水路内残留的空气,将因为水压而在朝下给水路内移动,若到达消声部,则浮力产生较大作用而失速。因此,给水路内残留的空气不会马上移动至朝下给水路的下游侧,消声部上部中滞留的空气将变成极小气泡并被引出于水中。该小气泡与排放一齐每次少量地释放于滞留水内。这样,该给水装置中,因为给水路内的空气不会成团地一口气地释放于滞留水内,因而可防止噪音。再者,在该给水装置中,亦因为并未如上述现有消声装置那样具有从给水管分支出的分支管、或在外壳体内可移动的阀,因此零件数量较少,结构简单。特别是,消声部仅通过扩大朝下给水路的内径而形成柱状,在结构上极为简单。因此,可实现制造成本的低廉化,而且组装亦容易。此外,该消声装置因为并未具有如现有阀那样的可动组件,因此可发挥稳定的消声效果。所以,根据第2专利技术的消声装置,可实现制造成本低廉化与组装容易性,而且可达到可靠地防止噪音的效果。此外,该消声装置因为可发挥稳定的消声效果,因而亦可达成免维修。给水路可利用筒状给水管形成。该情况下,最好给水管一体地具有消声部。由此,无需将消声部组装于给水管中,可使组装变为更加容易。附图说明图1为具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消声装置,其连接于给水管的中途,该给水管将通过内部给水路的水排放于滞留水内,其特征在于具有:筒状筒部,其朝下方连接于上述给水管中位于上述消声装置上游侧的上游侧给水管,且在内部具有与上述给水路连通的通水路;外壳体,其水密地 连接于该上游侧给水管及该筒部上方,同时包围该筒部下方,水密地连接于在该给水管中位于该消声装置下游侧的下游侧给水管,并可将该给水管内的空气滞留于该筒部外侧的内部中,而在该筒部上方贯设有将该通水路连通于该外壳体内部的通气孔。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轮浩二伊藤谦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伊奈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