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745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包括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所述第一盾构管片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盾构管片的数量为两个,且四个第一盾构管片和两个第二盾构管片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左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且插块活动连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C形止水带、螺栓和挤压槽,解决了目前的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处于地面以下,地下水有时会从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的连接处渗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盾构管片
,具体为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
技术介绍
盾构管片是盾构施工的主要装配构件,是隧道的最内层屏障,承担着抵抗土层压力、地下水压力以及一些特殊荷载的作用。盾构管片是盾构法隧道的永久衬砌结构,盾构管片质量直接关系到隧道的整体质量和安全,影响隧道的防水性能及耐久性能。但是目前的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处于地面以下,地下水有时会从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的连接处渗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解决了目前的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处于地面以下,地下水有时会从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的连接处渗入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包括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所述第一盾构管片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盾构管片的数量为两个,且四个第一盾构管片和两个第二盾构管片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左端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且插块活动连接在插槽的内部,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形止水带,所述C形止水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一侧面与第一凹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所述C形止水带的两侧开设有挤压槽,所述螺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块,且半圆块活动连接在挤压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部均包裹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块,且紧固块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优选的,所述C形止水带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C形止水带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盾构管片的连接处以及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的连接处。优选的,所述螺栓的螺帽位于第二凹槽的内部。优选的,所述挤压槽内壁的一侧为倾斜状。(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C形止水带、螺栓和挤压槽,在使用时,将第一盾构管片和第二盾构管片首尾相连使用盾构机进行铺设,铺设完成后,将C形止水带插入第一凹槽中,再使用扳手旋转螺栓的螺帽带动螺栓向左运动,半圆块顺着挤压槽的倾斜面不断下滑直至完全进入挤压槽的内部,挤压C形止水带向左运动,使得C形止水带上的橡胶垫与第一凹槽的内壁挤紧,橡胶垫将C形止水带与第一凹槽内壁连接处的缝隙消除,防止地下水进入,解决了目前的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处于地面以下,地下水有时会从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的连接处渗入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剖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C形止水带的正剖图。图中:1第一盾构管片、2第二盾构管片、3插槽、4插块、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C形止水带、8橡胶垫、9第一螺纹孔、10螺栓、11挤压槽、12半圆块、13加强筋、14紧固块、15第二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包括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部均包裹有加强筋13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固定连接有紧固块14,且紧固块14的正面开设有第二螺纹孔15,使用螺纹柱旋入第二螺纹孔15中,将前后两个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连接起来,第一盾构管片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盾构管片2的数量为两个,且四个第一盾构管片1和两个第二盾构管片2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左端均开设有插槽3,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且插块4活动连接在插槽3的内部,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6。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形止水带7,C形止水带7的数量为六个,且六个C形止水带7分别位于两个第一盾构管片1的连接处以及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连接处,相邻的两个C形止水带7之间采用焊接方式连接,C形止水带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8,且橡胶垫8的一侧面与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第一螺纹孔9,第一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0,螺栓10的螺帽位于第二凹槽6的内部,C形止水带7的两侧开设有挤压槽11,螺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块12,且半圆块12活动连接在挤压槽11的内部,挤压槽11内壁的一侧为倾斜状。在使用时,将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首尾相连使用盾构机进行铺设,铺设完成后,将C形止水带7插入第一凹槽5中,再使用扳手旋转螺栓10的螺帽带动螺栓10向左运动,半圆块12顺着挤压槽11的倾斜面不断下滑直至完全进入挤压槽11的内部,挤压C形止水带7向左运动,使得C形止水带7上的橡胶垫8与第一凹槽5的内壁挤紧,橡胶垫8将C形止水带7与第一凹槽5内壁连接处的缝隙消除,防止地下水进入,然后在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做一层防水涂层,进一步增加盾构管片的防水性。综上可得,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凹槽5、C形止水带7、螺栓10和挤压槽11,解决了目前的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处于地面以下,地下水有时会从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的连接处渗入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包括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盾构管片(2)的数量为两个,且四个第一盾构管片(1)和两个第二盾构管片(2)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左端均开设有插槽(3),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且插块(4)活动连接在插槽(3)的内部,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形止水带(7),所述C形止水带(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8),且橡胶垫(8)的一侧面与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第一螺纹孔(9),所述第一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0),所述C形止水带(7)的两侧开设有挤压槽(11),所述螺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半圆块(12),且半圆块(12)活动连接在挤压槽(11)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半径曲线盾构管片止水结构,包括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的数量为四个,第二盾构管片(2)的数量为两个,且四个第一盾构管片(1)和两个第二盾构管片(2)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圆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左端均开设有插槽(3),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右端均固定连接有插块(4),且插块(4)活动连接在插槽(3)的内部,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侧均开设有第二凹槽(6);所述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有C形止水带(7),所述C形止水带(7)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橡胶垫(8),且橡胶垫(8)的一侧面与第一凹槽(5)的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盾构管片(1)和第二盾构管片(2)的内部均开设有连通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的第一螺纹孔(9),所述第一螺纹孔(9)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0),所述C形止水带(7)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龙程李海生邹超刘海飞宋亚雄张强张平张盼董红海刘磊尹晨辉刘东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