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结构,具体涉及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包括由下到上设置的路床、砂石垫层、无纺布过滤层、碎石基层、找平层和透水混凝土面层,路床一侧设有水沟,水沟一侧设有路缘石,无纺布过滤层通过排水管与水沟连接,水沟内由上至下设有第一滤网和滤孔孔径小于第一滤网的第二滤网;在第一滤网上方沿路面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与水沟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刮板,在水沟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排污口,第一转轴与刮板之间设有联动刮板在第一转轴上往复滑动的联动机构,雨水在进入污水总管汇总前经由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拦污作用得到初期净化;在联动机构的作用下推动第一滤网上的污染物从排污口排出,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雨水是城市宝贵且经济的水资源,为达到绿色、节能、环保的目的,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这一新概念,在“海绵城市”的概念中,“可渗透路面”的铺设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城市建设中处处硬化路面的这一认识,大大减缓雨水地表径流的强度,也增强了路面结构的排水能力。但是,城市初期冲刷雨水具有污染严重的特点。公告号为CN20487541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透水路面结构,由下到上包括路床、垫层、基层、找平层和面层;路床的一端设有水沟,垫层靠近水沟的一侧上方设有路缘石,基层靠近路缘石的一侧通过排水管与水沟连接,该技术利用建筑废弃物加工得到的再生骨料,铺设得到一种高透水、高保水的透水路面结构,不仅解决了建筑废弃物处置问题,又保证了该路面结构的排水效果,使得路面不容易积水。然而雨水经由上述的路面结构从水沟排进城市污水管网时,仍然存在许多污染物,在暴雨时期,管网末端的城市污水处理厂负荷剧增,会带来污水处理厂的能耗增加、处理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雨水经由该路面结构中的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拦污作用,使得雨水从水沟排进城市污水管网之前得到初步的净化,该路面结构能够减轻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节省能耗。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到上设置的路床、砂石垫层、无纺布过滤层、碎石基层、找平层和透水混凝土面层,所述路床的一侧设置有水沟,所述砂石垫层靠近水沟的一侧上方设有路缘石,所述无纺布过滤层靠近路缘石的一侧通过排水管与水沟连接,所述水沟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的滤孔孔径大于第二滤网的滤孔孔径;在所述第一滤网上方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水沟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滑动套设有刮板,所述水沟远离路缘石的一侧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污口,所述第一转轴与刮板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该联动机构在第一转轴转动时联动刮板在第一转轴上做往复滑动,并推动堆积在第一滤网上的污染物且使其从排污口排出。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滤网的滤孔孔径比第二滤网的滤孔孔径大,雨水排进水沟,借助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拦截作用,先将较大的固体污染物拦截在第一滤网上,再将较小的污染物拦截在第二滤网上,使得雨水在排进城市污水管网之前得到初期的净化,尤其是在暴雨时,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节省能耗;并且转动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转轴和刮板之间的联动机构,联动刮板在第一转轴上做往复运动,并将第一滤网上的污染物推到排污口处,使其从排污口排出,防止较大的污染物堆积在第一滤网的表面上而遮挡住第一滤网的滤孔,影响到第一滤网的滤水效率,从而影响该路面结构的排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碎石基层与路缘石之间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孔,所述排水孔的出水口位于第一滤网的上方,所述排水孔处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翻板,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上均设置有锥齿轮,两锥齿轮相啮合。采用上述结构,路面上的雨水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和找平层流进碎石基层中,经过碎石基层的过滤作用,部分雨水从排水孔排进水沟时,冲击翻板,翻板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转动时,无需为其额外提供动力源,可直接利用排水孔排出的水的冲击力使得第一转轴转动,节省能耗。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联动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转轴上的单旋往复丝杆,所述水沟上设置有平行于单旋往复丝杆的导向杆,所述刮板与单旋往复丝杆螺纹连接且与导向杆滑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第一转轴转动时,套设在单旋往复丝杆和导向杆上的刮板在单旋往复丝杆和导向杆上做水平的往复运动,推动第一滤网上堆积的污染物至排污口处,并使其从排污口排出,操作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污口处设置有集污管,所述集污管内铰接有遮挡排污口的挡板,所述挡板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排污口的面积。采用上述结构,从排污口处排出的污染物掉落进集污管中收集起来,便于污染物的清理;且雨水携带污染物朝向排污口运动时,推动挡板绕其与集污管的铰接处摆动,此时挡板不再遮挡排污口,污染物从排污口掉落进集污管中;且挡板横截面的面积大于排污口的面积,挡板只能绕其铰接处在集污管内摆动,冲进集污管内的雨水和污染物不容易从排污口进入到水沟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滤网和水沟底部之间的区域与集污管底部通过排水管连通,所述集污管底部与排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滤网。采用上述结构,进入集污管中的雨水经由第二滤网和排水管再排入水沟时,集污管中雨水也得到了初期的净化。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沟的出水口处连接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水沟的出水口之间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一端与水沟的出水口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出水管固定连接,所述水泵与出水管的连接处设置有超滤膜。采用上述结构,由于超滤膜的过滤特性,使得部分溶于雨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与雨水分离开来,进一步增强雨水初期的净化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滤网朝向排污口呈倾斜设置。采用上述结构,第一滤网朝向排污口倾斜设置,使得落在第一滤网上的污染物更容易沿第一滤网倾斜的表面滑向排污口。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沟远离路缘石一侧的顶部设置有若干溢流孔,所述溢流孔与集污管的顶部通过排水管连接。采用上述结构,下暴雨时,水沟中的雨水的水位达到溢流孔处,雨水可从溢流孔流入集污管中,使得水沟中的雨水不容易漫到路面上;且雨水中大部分的固体污染物在第二滤网的拦截作用下留在集污管中,保证了雨水的初期净化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滤网的滤孔孔径比第二滤网的滤孔孔径大,雨水排进水沟,借助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的拦截作用,先将较大的固体污染物拦截在第一滤网上,再将较小的污染物拦截在第二滤网上,使得雨水在排进城市污水管网之前得到初期的净化,尤其是在暴雨时,减轻污水处理厂的负荷,节省能耗。路面上的雨水经过透水混凝土面层和找平层流进碎石基层中,经过碎石基层的过滤作用,部分雨水从排水孔排进水沟时,冲击翻板,翻板带动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和第一转轴上的锥齿轮啮合传动,使得第一转轴转动;套设在单旋往复丝杆和导向杆上的刮板在单旋往复丝杆和导向杆上做水平的往复滑动,推动第一滤网上堆积的污染物至排污口处,并使其从排污口排出,保证了该路面结构的排水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图2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滤网处的结构图;图3是本实施例中联动机构处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水沟与出水管处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路床;2、砂石垫层;3、无纺布过滤层;4、碎石基层;5、找平层;6、透水混凝土面层;7、水沟;8、路缘石;9、第一滤网;10、第二滤网;11、排水孔;12、第一转轴;13、刮板;14、排污口;15、联动机构;151、单旋往复丝杆;152、导向杆;16、第二转轴;17、翻板;18、锥齿轮;19、集污管;20、挡板;21、毛刷;22、溢流孔;23、排水管;24、出水管;25、超滤膜;26、盖板;27、漏水孔;28、水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到上设置的路床(1)、砂石垫层(2)、无纺布过滤层(3)、碎石基层(4)、找平层(5)和透水混凝土面层(6),所述路床(1)的一侧设置有水沟(7),所述砂石垫层(2)靠近水沟(7)的一侧上方设有路缘石(8),所述无纺布过滤层(3)靠近路缘石(8)的一侧通过排水管(23)与水沟(7)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水沟(7)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滤网(9)和第二滤网(10),所述第一滤网(9)的滤孔孔径大于第二滤网(10)的滤孔孔径;在所述第一滤网(9)上方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水沟(7)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上滑动套设有刮板(13),所述水沟(7)远离路缘石(8)的一侧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污口(14),所述第一转轴(12)与刮板(13)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5),该联动机构(15)在第一转轴(12)转动时联动刮板(13)在第一转轴(12)上做往复滑动,并推动堆积在第一滤网(9)上的污染物且使其从排污口(14)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包括由下到上设置的路床(1)、砂石垫层(2)、无纺布过滤层(3)、碎石基层(4)、找平层(5)和透水混凝土面层(6),所述路床(1)的一侧设置有水沟(7),所述砂石垫层(2)靠近水沟(7)的一侧上方设有路缘石(8),所述无纺布过滤层(3)靠近路缘石(8)的一侧通过排水管(23)与水沟(7)连接,其特征是:所述水沟(7)内由上至下设置有第一滤网(9)和第二滤网(10),所述第一滤网(9)的滤孔孔径大于第二滤网(10)的滤孔孔径;在所述第一滤网(9)上方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与水沟(7)转动连接的第一转轴(12),所述第一转轴(12)上滑动套设有刮板(13),所述水沟(7)远离路缘石(8)的一侧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污口(14),所述第一转轴(12)与刮板(13)之间设置有联动机构(15),该联动机构(15)在第一转轴(12)转动时联动刮板(13)在第一转轴(12)上做往复滑动,并推动堆积在第一滤网(9)上的污染物且使其从排污口(14)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碎石基层(4)与路缘石(8)之间沿路面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排水孔(11),所述排水孔(11)的出水口位于第一滤网(9)的上方,所述排水孔(11)处转动设置有第二转轴(16),所述第二转轴(16)沿其周向设置有若干翻板(17),所述第二转轴(16)和第一转轴(12)上均设置有锥齿轮(18),两锥齿轮(18)相啮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净化水质的透水混凝土路面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阳,李东波,耿伟伟,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城欣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