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58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包括上壳和下壳;上壳和下壳配合盖紧,下壳上设置有安装槽,和遮盖安装槽的中壳,安装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和充电接口均与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电连接;中壳设有与电容笔对应的第一凹槽,第一凹槽设有与充电接口对应的第一开口;实用性高,具备收纳保护和无线充电功能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
本技术涉及电容笔充电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
技术介绍
电容笔作为一款智能触控笔,需要有电源持续供电,且外形紧凑、带有高灵敏度感应器,目前大部分的电容笔保护套仅起收纳作用,不具备无线充电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能收纳和无线充电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包括上壳和下壳;其中,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配合盖紧,所述下壳上设置有安装槽,和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中壳,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和所述充电接口均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中壳设有与电容笔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对应的第一开口。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设有配件盒,所述配件盒设有与所述电容笔的充电转接头、笔帽和笔尖分别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中壳设有与所述配件盒对应的第二开口。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设有数据线收纳器;所述中壳设有与所述数据线收纳器对应的第三开口,和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缺口。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内底面设有与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对应的环形限位槽。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设有硅胶笔套,所述硅胶笔套固定在所述下壳内底面,所述中壳设有与所述硅胶笔套对应的通孔;所述上壳设有与所述电容笔对应的插孔。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设有安装座,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上设有指示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灯和导光柱;所述上壳和所述中壳均设有与所述导光柱对应的导光孔。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设有支撑座和多个安装块;所述支撑座固定在所述下壳内底面;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设有与所述支撑座对应的第四开口,和与多个所述安装块一一对应的安装孔。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上设有旋转支架,所述充电接口通过所述旋转支架与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板相连。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上壳的上表面固定有磁铁和装饰件,且所述磁铁正下方的所述下壳内底面固定有所述磁铁。本技术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中,所述下壳内相对的两个面均设有多个固定块,所述中壳设有与多个固定块一一对应的固定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打开上壳,将电容笔放入中壳的第一凹槽并与无线充电控制板上的充电接口进行连接,通过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和无线充电接收线圈向电容笔充电,盖上上壳使其与下壳配合盖紧;实现收纳保护和无线充电的功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的使用状态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如图1所示,同时参阅图2和图3,包括上壳1和下壳3;上壳1和下壳3配合盖紧,下壳3上设置有安装槽300,和遮盖安装槽300的中壳2,安装槽300内设有充电接口301、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303,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303和充电接口301均与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电连接;中壳2设有与电容笔4对应的第一凹槽200,第一凹槽200设有与充电接口301对应的第一开口2000;打开上壳1,将电容笔4与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上的充电接口301进行连接并放入中壳2的第一凹槽200,通过下壳3上的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303向电容笔4充电,盖上上壳1使其与下壳3配合盖紧,从而对电容笔4进行收纳保护和无线充电。如图1和图2所示,下壳3设有配件盒304,配件盒304设有与电容笔4的充电转接头305、笔帽306和笔尖307分别对应的第二凹槽3050、第三凹槽3060和第四凹槽3070,中壳2设有与配件盒304对应的第二开口3040;配件盒304上设有多个相对应的凹槽以供存放,有效避免因电容笔的配件较小而丢失的情况。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3设有数据线收纳器308;中壳2设有与数据线收纳器308对应的第三开口2380,和与第三开口2380连通的缺口2381;数据线收纳器308可以有效避免数据线的丢失,缺口2381便于用户取放数据线收纳器308。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3内底面设有与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303对应的环形限位槽3030;环形限位槽3030可以有效防止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303乱窜。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3设有硅胶笔套309,硅胶笔套309固定在下壳3内底面,中壳2设有与硅胶笔套309对应的通孔3090;上壳1设有与电容笔4对应的插孔101;电容笔4穿过相应的孔并套插在硅胶笔套309,呈斜插状态易于取放,又不会刺穿硅胶笔套309。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上设有指示充电状态的充电指示灯3020和导光柱3021;上壳1和中壳2均设有与导光柱3021对应的导光孔;导光柱3021和充电指示灯3020的光能使用户直观了解电容笔的充电状态。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3设有支撑座310和多个安装块311;支撑座310固定在下壳3内底面;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设有与支撑座310对应的第四开口3100,和与多个安装块311一一对应的安装孔3110;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放在支撑座310上并通过安装孔3110固定,安装便捷。如图1所示,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上设有旋转支架3022,充电接口301通过旋转支架3022与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302相连;旋转支架3022使得充电接口301可转动,便于电容笔4和充电接口301连接后安放。如图1和图3所示,上壳1的上表面固定有磁铁102和装饰件103,且磁铁102正下方的下壳3内底面固定有磁铁102,磁铁102间的吸引力确保装饰件103不会脱落,使产品更美观。如图1和图3所示,下壳3内相对的两个面均设有多个固定块312,中壳2设有与多个固定块312一一对应的固定槽3120,使得中壳2能固定在下壳3上,防止中壳2乱窜掉落。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包括上壳和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配合盖紧,所述下壳上设置有安装槽,和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中壳,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和所述充电接口均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中壳设有与电容笔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对应的第一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包括上壳和下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配合盖紧,所述下壳上设置有安装槽,和遮盖所述安装槽的中壳,所述安装槽内设有充电接口、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和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和所述充电接口均与所述无线充电接收控制板电连接;所述中壳设有与电容笔对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设有与所述充电接口对应的第一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设有配件盒,所述配件盒设有与所述电容笔的充电转接头、笔帽和笔尖分别对应的第二凹槽、第三凹槽和第四凹槽,所述中壳设有与所述配件盒对应的第二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设有数据线收纳器;所述中壳设有与所述数据线收纳器对应的第三开口,和与所述第三开口连通的缺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内底面设有与所述无线充接收线圈模组对应的环形限位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笔无线充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设有硅胶笔套,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在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立健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