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防护主体,所述安全防护主体前端内部安装有施工提示板,且施工提示板前端外部连接有警示反光条,所述施工提示板顶端外部安装有顶端加固杆,且顶端加固杆顶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所述施工提示板底端外部安装有底端加固杆,且底端加固杆底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所述安全防护主体底端后部安装有底部重心板,且底部重心板内部设置有流体填充室,所述流体填充室顶端外部安装有流体进口塞,且流体填充室左侧外部连接有流体出口塞。该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风效果,且自重较轻,方便进行搬运,本装置重心不会过于偏离本装置中心造成重心不稳而容易被风吹倒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本技术涉及施工防护装置
,具体为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建筑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总称,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生活需要,利用所掌握的物质技术手段,并运用一定的科学规律、风水理念和美学法则创造的人工环境,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工地通常都是使用安全防护装置用以警示路人。常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抗风性能略有不足,容易被大风吹倒,且自重较重,不易搬运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常用的安全防护装置存在抗风性能略有不足,容易被大风吹倒,且自重较重,不易搬运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防护主体,所述安全防护主体前端内部安装有施工提示板,且施工提示板前端外部连接有警示反光条,所述施工提示板顶端外部安装有顶端加固杆,且顶端加固杆顶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所述施工提示板底端外部安装有底端加固杆,且底端加固杆底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所述安全防护主体底端后部安装有底部重心板,且底部重心板内部设置有流体填充室,所述流体填充室顶端外部安装有流体进口塞,且流体填充室左侧外部连接有流体出口塞。优选的,所述顶端加固杆与底部重心板的宽度相等,且顶端加固杆与底部重心板之间的夹角为65°-80°。优选的,所述施工提示板横向平分线与安全防护主体横向平分线重合,且施工提示板上下两端均匀分布有至少7个顶端加固杆和底端加固杆。优选的,所述流体填充室为蛇形管结构,且流体填充室直径小于底部重心板高度。优选的,所述流体出口塞和流体进口塞均通过螺纹结构与底部重心板为固定结构,且流体出口塞底端高度与流体填充室底端高度相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具有良好的抗风效果,且自重较轻,方便进行搬运。本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顶端加固杆与底部重心板的宽度相等,且顶端加固杆与底部重心板之间的夹角为65°-80°,使得顶端加固杆与底部重心板之间的中心处于本装置的中心位置附近,本装置重心不会过于偏离本装置中心造成重心不稳而容易被风吹倒的情况,本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的施工提示板横向平分线与安全防护主体横向平分线重合,且施工提示板上下两端均匀分布有至少7个顶端加固杆和底端加固杆,使得施工提示板处于安全防护主体的中心位置,令安全防护主体的上下两侧与顶端加固杆和底端加固杆之间均存在空隙,以令大风可以从此空隙中流通,不会造成大风将本装置掀起吹倒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底部重心板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端加固杆,2、施工提示板,3、安全防护主体,4、警示反光条,5、底端加固杆,6、流体填充室,7、底部重心板,8、流体出口塞,9、流体进口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防护主体3,安全防护主体3前端内部安装有施工提示板2,且施工提示板2前端外部连接有警示反光条4,施工提示板2横向平分线与安全防护主体3横向平分线重合,且施工提示板2上下两端均匀分布有至少7个顶端加固杆1和底端加固杆5,此结构使得施工提示板2处于安全防护主体3的中心位置,令安全防护主体3的上下两侧与顶端加固杆1和底端加固杆5之间均存在空隙,以令大风可以从此空隙中流通,不会造成大风将本装置掀起吹倒的情况,施工提示板2顶端外部安装有顶端加固杆1,且顶端加固杆1顶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顶端加固杆1与底部重心板7的宽度相等,且顶端加固杆1与底部重心板7之间的夹角为65°-80°,此结构使得顶端加固杆1与底部重心板7之间的中心处于本装置的中心位置附近,不会过于偏离本装置中心造成重心不稳而容易被风吹倒的情况,施工提示板2底端外部安装有底端加固杆5,且底端加固杆5底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安全防护主体3底端后部安装有底部重心板7,且底部重心板7内部设置有流体填充室6,流体填充室6为蛇形管结构,且流体填充室6直径小于底部重心板7高度,此结构使得流体填充室6能够均匀的分布在底部重心板7内部,且倒入流体填充室6内部的流体能够均匀的分布在流体填充室6内部,不会出现流体填充室6内部各个位置的流体数量不一致的情况,令流体填充室6为中空结构时,本装置的自重较轻,方便进行搬运,流体填充室6顶端外部安装有流体进口塞9,且流体填充室6左侧外部连接有流体出口塞8,流体出口塞8和流体进口塞9均通过螺纹结构与底部重心板7为固定结构,且流体出口塞8底端高度与流体填充室6底端高度相等,此结构使得操作者可以将流体出口塞8和流体进口塞9从底部重心板7内取出,以方便在流体填充室6内填充流体,并且流体填充室6内的流体能够全部通过底部重心板7与流体出口塞8的结合部分流出,不会出现流体高度过低而无法从流体填充室6内部流出的情况。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时,先检查本装置有无破损、开裂之处,若一切完好则开始使用,先扶住安全防护主体3将底部重心板7放置在需要进行警示的安全防护位置,然后将流体进口塞9从底部重心板7中取出,将水或沙土等重物填充至流体填充室6内部,直到本装置具有足够的重量后停止,再将流体进口塞9固定在底部重心板7内部,此时施工提示板2上的警示反光条4会提醒路人,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当大风吹起,风会穿过安全防护主体3与顶端加固杆1和底端加固杆5二者之间的空隙,不会抵在本装置上将本装置掀起,待本装置使用结束后,将流体出口塞8从底部重心板7内部取出,则流体填充室6内的水或沙土则会通过流体出口塞8安装的孔隙流至底部重心板7外部,然后将流体出口塞8安装在底部重心板7内部,从而完成一系列工作。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防护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主体(3)前端内部安装有施工提示板(2),且施工提示板(2)前端外部连接有警示反光条(4),所述施工提示板(2)顶端外部安装有顶端加固杆(1),且顶端加固杆(1)顶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所述施工提示板(2)底端外部安装有底端加固杆(5),且底端加固杆(5)底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所述安全防护主体(3)底端后部安装有底部重心板(7),且底部重心板(7)内部设置有流体填充室(6),所述流体填充室(6)顶端外部安装有流体进口塞(9),且流体填充室(6)左侧外部连接有流体出口塞(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包括安全防护主体(3),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防护主体(3)前端内部安装有施工提示板(2),且施工提示板(2)前端外部连接有警示反光条(4),所述施工提示板(2)顶端外部安装有顶端加固杆(1),且顶端加固杆(1)顶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所述施工提示板(2)底端外部安装有底端加固杆(5),且底端加固杆(5)底端连接有安全防护主体(3),所述安全防护主体(3)底端后部安装有底部重心板(7),且底部重心板(7)内部设置有流体填充室(6),所述流体填充室(6)顶端外部安装有流体进口塞(9),且流体填充室(6)左侧外部连接有流体出口塞(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用安全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端加固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志勇,郑聪,高帅,
申请(专利权)人:廖志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