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现玉专利>正文

一种扁平穿梭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09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扁平穿梭车,包括车体、升降机构、四轮驱动机构和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圆钢管一、圆钢管二、行走轴一和行走轴二;所述四轮驱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连接的行走电机、张紧轮、行走轴一上的行走轮四、行走轮一和行走轴二上的行走轮三、行走轮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扁平穿梭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动作;另外采用扁平形状,轨道高度较小时也可使用;向轨道放下或者运行时都有导向装置;搬运扁平穿梭车倒“凸”车底外形及魔术贴防滑防掉;使用方便,有利于市场推广。

A flat shuttle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lat shuttle car, which comprises a car body, a lifting mechanism, a four-wheel drive mechanism and an inverted \convex\ magic sticking anti-skid structure; the lift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lifting synchronous rocker arm, a lifting synchronous rocker arm, a lifting synchronous rocker arm, a lifting synchronous rocker arm, four lifting synchronous rockers, a circular steel tube, two inverted \convex\ bottom magic sticking anti-skid structure. The four-wheel driv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walking motor connected by a chain, a tensioning wheel, a walking wheel on the walking shaft, a walking wheel on the walking wheel and a walking wheel on the walking shaft, a walking wheel on the walking wheel and a walking wheel on the walking shaft two, and a walking wheel two. The flat shuttle car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reasonable design,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mall occupancy space, and realizes forward, backward, upward and downward movement; in addition, it adopts flat shape and can also be used when the track height is small; there are guiding devices when the track is lowered or running; and the shape and magic of the bottom of the inverted convex flat shuttle car are transported. The anti slip and anti dropping technique is convenient for use and is conducive to market promo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扁平穿梭车
本技术涉及一种穿梭车,具体是一种扁平穿梭车。
技术介绍
穿梭车在仓储物流设备中主要有两种形式:穿梭车式出入库系统和穿梭车式仓储系统,以往复或者回环方式,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台车,将货物运送到指定地点或接驳设备。现在市场上面主流的穿梭车高度大都在180-220毫米之间,由于普通穿梭车结构复杂、高度大,造成空间占用大,若轨道高度较小时则放不下该穿梭车。因此需要一种扁平的、高度小的穿梭车。本技术的穿梭车整体最大高度只有145毫米,可以有效节省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扁平穿梭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扁平穿梭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后车厢、右车厢、前车厢、左车厢和四个行走轮主体,四个行走轮主体分别为行走轮一、行走轮二、行走轮三和行走轮四;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四轮驱动机构和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圆钢管一、圆钢管二、行走轴一和行走轴二;所述圆钢管一、圆钢管二的内部分别设有行走轴一、行走轴二;圆钢管一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圆钢管二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均采用不规则形状;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盖板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与升降电机的输出端齿轮啮合,升降同步摇臂二与升降同步摇臂三通过连杆连接,连杆的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与升降同步摇臂二连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与升降同步摇臂三连接;行走轴二和行走轴一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主体;所述四轮驱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行走电机、张紧轮、行走轴一上的行走轮四、行走轮一和行走轴二上的行走轮三、行走轮二;行走轮四的右侧设有张紧轮,行走轮三设于张紧轮右侧,行走轮三右设有行走电机;所述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包括扁平穿梭车车体底部的倒“凸”形结构以及设于扁平穿梭车底部左右两端的魔术贴一、魔术贴二。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升降同步摇臂一和升降同步摇臂二通过圆钢管一以一样的同心度、平行度、高度焊接组合在一起;升降同步摇臂三和升降同步摇臂四也通过圆钢管二以一样的同心度、平行度、高度焊接组合在一起;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和圆钢管一组合固定在行走轴一上面;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和圆钢管二组合固定在行走轴二上面。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和圆钢管一组合件和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和圆钢管二组合件通过连杆保持同步动作;当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升降同步摇臂三和升降同步摇臂四都处于15°倾斜,上盖板下落,穿梭车处于低位;当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升降同步摇臂三和升降同步摇臂四都处于85°竖起,上盖板被顶起,穿梭车处于高位。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升降同步摇臂一、升降同步摇臂二和圆钢管一组合件和升降同步摇臂三、升降同步摇臂四和圆钢管二组合件分别以行走轴一、行走轴二为中心线以相同的速度、角度同步旋转。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行走轴一、行走轴二和行走电机三者以“三角形”固定安装,通过传输链条进行行走电机、张紧轮、行走轮四、行走轮一和行走轮三、行走轮二四轮驱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行走轮主体采用凸台车轮,行走轮主体的内侧设有导向板,行走轮主体的外边缘周向上设有导向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扁平穿梭车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占用空间小,实现前进、后退、上升、下降动作;另外采用扁平形状,轨道高度较小时也可使用;向轨道放下或者运行时都有导向装置;搬运扁平穿梭车倒“凸”车底外形及魔术贴防滑防掉;使用方便,有利于市场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扁平穿梭车的主视图。图2为扁平穿梭车的侧视图之一。图3为扁平穿梭车的侧视图之二。图4为扁平穿梭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5为扁平穿梭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之二。图6为扁平穿梭车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扁平穿梭车的工作结构示意图之一。图8为扁平穿梭车的工作结构示意之二。其中:1-后车厢;2-右车厢;3-前车厢;4-左车厢;5-升降电机;6-行走电机;7-行走轮一;8-行走轮二;9-行走轮三;10-行走轮四;11-升降同步摇臂一;12-升降同步摇臂二;13-升降同步摇臂三;14-升降同步摇臂四;15-链条;16-升降盖板;17-连杆;18-行走轴一;19-行走轴二;20-圆钢管一;21-圆钢管二;22-端杆关节轴承;23-张紧轮;24-魔术贴一;25-魔术贴二;26-左轨道;27-右轨道;28-导向板;29-导向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1-8,一种扁平穿梭车,包括车体、升降机构、四轮驱动机构和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车体包括后车厢1、右车厢2、前车厢3、左车厢4和四个行走轮主体,四个行走轮主体分别为行走轮一7、行走轮二8、行走轮三9和行走轮四10;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行走轴一18和行走轴二19;所述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的内部分别设有行走轴一18、行走轴二19;圆钢管一2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圆钢管二2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均采用不规则形状;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盖板16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同步摇臂二12与升降电机5的输出端齿轮啮合,升降同步摇臂二12通过圆钢管一20与升降同步摇臂一11同步,以及升降同步摇臂三13通过圆钢管二21与升降同步摇臂四14同步,升降同步摇臂二12和升降同步摇臂三13通过连杆17连接,连杆17的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22与升降同步摇臂二12、另一端与升降同步摇臂三13连接;当升降电机5逆时针旋转时,通过电机齿轮和升降同步摇臂二12的咬合传送,齿轮摇臂以它的圆心为中心顺时针旋转,升降同步摇臂一11也一起旋转,同时也通过连杆17带动升降同步摇臂四14、升降同步摇臂三13顺时针同步旋转,共同将升降盖板16降低;当升降电机5顺时针旋转时,通过电机齿轮和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的咬合传送,齿轮摇臂以它的圆心为中心逆时针旋转,同时也通过连杆17带动升降同步摇臂四14、升降同步摇臂三13逆时针同步旋转,共同将升降盖板16抬高;行走轴二19和行走轴一18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主体;所述四轮驱动机构包括通过链条15连接的行走电机6、张紧轮23、行走轴一18上的行走轮四10、行走轮一7和行走轴二19上的行走轮三9、行走轮二8;行走轮四10的右侧设有张紧轮23,行走轮三9设于张紧轮23右侧,行走轮三9设有行走电机6;当行走电机6通过链条带动两行走轮主体正反旋转,实现穿梭车的前进、后退,四轮同步驱动;当传动松紧度不合适时,可适当调整张紧轮的上下位置;升降同步摇臂一11和升降同步摇臂二12通过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平穿梭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后车厢(1)、右车厢(2)、前车厢(3)、左车厢(4)和四个行走轮主体,四个行走轮主体分别为行走轮一(7)、行走轮二(8)、行走轮三(9)和行走轮四(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四轮驱动机构和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行走轴一(18)和行走轴二(19);所述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的内部分别设有行走轴一(18)、行走轴二(19);圆钢管一(2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圆钢管二(2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均采用不规则形状;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盖板(16)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与升降电机(5)的输出端齿轮啮合,升降同步摇臂二(12)与升降同步摇臂三(13)通过连杆(17)连接,连杆(17)的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22)与升降同步摇臂二(12)连接,连杆(17)的另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22)与升降同步摇臂三(13)连接;行走轴二(19)和行走轴一(18)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主体;所述四轮驱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行走电机(6)、张紧轮(23)、行走轴一(18)上的行走轮四(10)、行走轮一(7)和行走轴二(19)上的行走轮三(9)、行走轮二(8);行走轮四(10)的右侧设有张紧轮(23),行走轮三(9)设于张紧轮(23)右侧,行走轮三(9)右设有行走电机(6);所述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包括扁平穿梭车车体底部的倒“凸”形结构以及设于扁平穿梭车底部左右两端的魔术贴一(24)、魔术贴二(2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平穿梭车,包括车体,车体包括后车厢(1)、右车厢(2)、前车厢(3)、左车厢(4)和四个行走轮主体,四个行走轮主体分别为行走轮一(7)、行走轮二(8)、行走轮三(9)和行走轮四(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机构、四轮驱动机构和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行走轴一(18)和行走轴二(19);所述圆钢管一(20)、圆钢管二(21)的内部分别设有行走轴一(18)、行走轴二(19);圆钢管一(20)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圆钢管二(21)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升降同步摇臂三(13)、升降同步摇臂四(14)均采用不规则形状;升降机构驱动升降盖板(16)上下运动;所述升降同步摇臂一(11)、升降同步摇臂二(12)与升降电机(5)的输出端齿轮啮合,升降同步摇臂二(12)与升降同步摇臂三(13)通过连杆(17)连接,连杆(17)的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22)与升降同步摇臂二(12)连接,连杆(17)的另一端通过端杆关节轴承(22)与升降同步摇臂三(13)连接;行走轴二(19)和行走轴一(18)的两端均安装有行走轮主体;所述四轮驱动机构包括相连接的行走电机(6)、张紧轮(23)、行走轴一(18)上的行走轮四(10)、行走轮一(7)和行走轴二(19)上的行走轮三(9)、行走轮二(8);行走轮四(10)的右侧设有张紧轮(23),行走轮三(9)设于张紧轮(23)右侧,行走轮三(9)右设有行走电机(6);所述倒“凸”车底魔术贴防滑结构包括扁平穿梭车车体底部的倒“凸”形结构以及设于扁平穿梭车底部左右两端的魔术贴一(24)、魔术贴二(25)。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现玉
申请(专利权)人:张现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