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0293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32
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所述船坞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多浮体的单个及/或部分浮体结构内部,所述船坞的下甲板位于所述多浮体浮动平台空载吃水线以下。船坞内可携带和收放小型船艇或其他设施如浮桥等。船坞设置有重力注水装置和动力排水装置,使船坞的注排水作业方便可靠,无需对浮动平台进行整体压载作业即可方便的实现前述小型船艇或其他设施出入船坞。

Floating platform with multi floating body for dock

A multi-floating platform with a dock is arranged inside a single and/or part of the floating structure of the multi-floating platform, and the lower deck of the dock is located below the empty draft line of the multi-floating platform. A small boat or other facilities, such as a floating bridge, can be carried and retractable in the dock. The dock is equipped with gravity water injection device and power water drainage device, which makes the dock water injection and drainage operation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The aforementioned small boats or other facilities can enter and exit the dock conveniently without the overall ballast operation of the floating platfor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
本技术公开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属于海洋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两栖登陆船多为单体船,在其内部设置船坞,两栖车辆和小型船艇等设施出入时需要进行复杂和耗时的压载作业。对于多浮体结构的船舶或者浮动平台,尚未见设置船坞的实例。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该船坞无需对浮动平台实施大量的压载,即可实现小型船艇和浮桥等设施的搭载和出入。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所述船坞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多浮体的单个及/或部分浮体结构内部。进一步的,所述船坞的部分及/或全部下甲板位于所述多浮体浮动平台空载吃水线以下。进一步的,所述船坞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水密舱门。进一步的,所述船坞设置有重力注水装置和动力排水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船坞沿其长度方向是贯通的。进一步的,所述浮动平台为航岛式结构。前述的多浮体浮动平台指具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数量浮体的浮式结构。前述的航岛是指一种能够航行的人造岛屿,是一种新型的大型浮式结构。本申请文件中的“航岛”特指以专利号为ZL200410004398.2或者申请号为201720541426.7或者申请号为201720540329.6或者申请号为201720540347.4的专利文件内容构建的浮式结构。“航岛”具备以下主要特点:1.可以具有全向自主航行能力,其最大航速可以超过10节。2.可以具有常规浮式结构不易实现的超大尺度,其长度能够大于500米。3.可以具有常规浮式结构不易实现的高稳定性,在6级海况环境下,其摇摆运动响应小于1度。4.可以具有常规浮式结构不易实现的高安全性,在可预报的最不利海况和有记录的最严重事故条件下,具备确定性的不翻沉能力。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可以总结如下:通过浮动平台的自身结构设置船坞,船坞内可放置小型船舶或其他设施如浮桥等。由于所述船坞的部分及/或全部下甲板位于所述多浮体浮动平台空载吃水线以下,通过合理设计,使船坞的顶部在浮动平台满载吃水线以上,并且根据作业要求留出适当的空间距离。因此,当重力注水装置开启时,船坞即可很容易的进水,船坞内的船艇、两栖装备和浮桥等设施即可处于漂浮状态,此时,开放水密舱门,船坞内的设施即可方便的出入。当水密舱门关闭后,为了防止液体晃动对浮动平台结构造成的不利影响,应启动动力排水装置,将船坞内的水排净。需要说明的是,设置于多浮体内部的船坞水容量相对较小,所以其注水和排水作业操作相对简单,并且作业时间较短。当船坞首尾两端均设有水密舱门时,整个船坞是沿长度方向贯通的,将为各类设施的出入提供极为便利的条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采用航岛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采用航岛结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采用航岛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船坞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的船坞吃水示意图。标号说明:1、浮动平台;2、可移动浮桥;3、遮蔽区边界线;4、海岸;5、船坞;6、滚装通道;7、浮体;8、上部结构;9、中间连接结构;10、浮动平台艏部;11、浮动平台艉部;12、水密舱门;13、上甲板;14、滚装通道上甲板出入口;15、排水泵;16、进水口;17、排水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船坞5位于浮动平台1的甲板下方,船坞5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1的浮体7内部,浮体7的尺寸为船坞1的设置提供足够的空间,船坞与浮体的具体关系示意见图5,阴影区域即为船坞5的区域。在设计船坞5时,充分考虑置于船坞5内机构的尺寸,及可能置于船坞5内的机构尺寸。船坞5可沿浮动平台1的长度方向设置,一个浮动平台1可设置多个船坞5。船坞5的部分及/或全部下甲板位于多浮体结构空载吃水线以下。使置于船坞5内的设施能够浮于水面,通过水的浮力,使前述设施能够方便进出船坞5。如图1所示,船坞5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水密舱门12,水密舱门12关闭后,可向船坞5内部注水,当船坞5内水位与外部水线平齐时,打开水密舱门12,各类设施可以出入船坞5。当船坞5首尾两端均设有水密舱门12时,整个船坞5是沿长度方向贯通的。如图6所示,船坞设置有重力注水装置和动力排水装置,具体说,船坞5在多浮体静吃水线以下设有若干个由阀门控制的与外部连通的进水口16和若干台排水口17与外部连通的排水泵15。排水泵进水口16在船坞5甲板最低处,排水口17在静水线以上通往船坞外部。浮动平台1具体可为航岛式结构。浮动平台1具体可为大型驳船。浮动平台1具有自主航行系统。本技术中的实施例:1.浮动平台1概述如图1-图4给出了本技术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中的浮动平台1采用“航岛”式结构。浮动平台1整体结构示意见图4。该浮动平台1整体结构设计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参见图3-图5),即上部结构8、下部多浮体7、连接上部结构和下部多浮体的中间连接结构6。其主要参数为总长度300米,总宽度105米,浮动平台下部设有9个筒状浮体7。总排水量约10万吨,其中,承载能力约4万吨。浮动平台1最大吃水深度约7米,最小吃水深度约5.5米。浮动平台1整体被设计成适用于海上航行,设置有18套全回转推进器,其最大航速可大于10节。浮动平台1首部设置两套锚定系统,浮动平台1定位系统可采用锚链、系缆组合进行定位或者采用动力装置定位。浮动平台1自身携有足够数量的辅助水陆两栖车辆,用于系缆和架设可移动浮桥2。2.船坞5概述该实施例在下部多浮体的一个浮体内设有一个船坞5,见图1,具体设置于第五个下部浮体7的内部,见图5的阴影区域。船坞5宽度为6米,高度约为7米,长度约为300米。由于航岛结构为超大水线面的浮动平台,其吃水线在满载与空载时变化较小,对应浮动平台1的任何装载工况,船坞5与外部联通时,船坞5内的水深变化在约1.5米到3.5米之间,其上部的空间高度变化在3.5米到5.5米之间,无需通过对浮动平台1压载进行吃水调整,即可满足小型船艇等设施出入船坞5的需要。如图6所示,船坞5在下浮体7静水吃水线以下设置有20个由阀门控制的与外部连通的进水口16和30台与外部连通的排水泵15,排水泵进水口16在船坞5甲板最低处,排水口17在静水线以上通往外部。进排水的时间约为10~30分钟。需要说明的是,在部分船坞5内的注排水作业相对于浮动平台1整体压载作业的进排水量是非常小的,所以其注水和排水作业操作相对简单,并且作业时间较短。以上通过具体的和优选的实施例详细的描述了本技术,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实施例,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多浮体的单个及/或部分浮体结构内部;所述船坞的下甲板位于所述多浮体浮动平台空载吃水线以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设置于所述浮动平台的多浮体的单个及/或部分浮体结构内部;所述船坞的下甲板位于所述多浮体浮动平台空载吃水线以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船坞的多浮体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船坞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水密舱门。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纪王士朝
申请(专利权)人:唐山航岛海洋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