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029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吸力桩、固定压载舱、桁架、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均为环形舱室且同心设置,桁架、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围成的内部通道中间隙配合有柱形浮芯;柱形浮芯通过风机塔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组;浮芯通道的敞口处安装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用于锁紧风机塔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塔体湿拖至现场,不需导管架下水驳辅助,运输、安装方便、安全;也不需大型浮吊配合安装,可实现塔体自动扶正;浮式风电塔依靠自身提供的复原刚度,从而不需设置系泊系统等设备,也不需征用大型起重船,结构简单化,降低了风电场建设成本。

A floating wind power tower for easy installation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nd power generation, and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floating wind power tower which is easy to install, including suction piles, fixed ballast tanks, trusses, adjustable buoyancy cabins and fixed buoyancy cabins, which are fixed and connected from bottom to top in sequence; the adjustable buoyancy cabins and fixed buoyancy cabins are annular cabins with concentric arrangement, trusses and adjustable buoyancy cabins. The interior passage gap between buoyancy chamber and fixed buoyancy chamber is matched with a cylindrical floating core; the cylindrical floating core is equipped with a wind turbine through the fan tower; the opening of the floating core passage is equipped with a locking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lock the base of the fan tower. The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utility model are as follows: the tower body is wet towed to the site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jacket launching barge,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installation and safety; the tower body can be automatically upgraded without the cooperation of large floating cranes; the floating wind power tower relies on the restoring rigidity provided by itself, so it does not need to install mooring system and other equipment, nor need to recruit.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cranes is simplified and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wind farms is reduc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
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
,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
技术介绍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风能质量好,平均风功率密度大,累计有效风能小时数高。海上风电开发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开发的新战场。海上风电技术也经历了从潮间带、近海、深海的发展。尤其是水深50m以上海域,风速稳定、风切变小、范围广,有利于风力发电的持续可靠性,以及大规模装机,是未来海上风电应用的热点。目前,潮间带、浅海海域风电基础结构型式通常采用单桩基础、多桩导管架式基础、重力式基础这类固定式结构。随着海上风电场开发不断向深海发展,固定式风电塔没有技术上的优势,而浮式风电塔结构将是一个更为理想的选择。现有浮式风电塔结构主要从浮式海洋平台结构演变而来,比如Spar、张力腿、半潜式平台,等等。相对于浅水海域,深海海域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而且,深海海域的风机单机功率大、叶片长、风荷载的作用点更高,若因设计不当而导致风电塔的大幅度摇摆运动,则有可能改变叶片平衡的空气动力效应,使风电机组的风能转换效率降低。因此,与浅水海域的风电塔相比,深水浮式风电塔的结构更为复杂。然而,风电市场又是一个对价格高度敏感的市场。电力市场的规则要求风电价格在政府退出价格补贴之后仍然具备竞争优势。因此,控制和降低浮式风电的建设成本成为事关风电技术未来发展前途的头等大事,各种形式的新方案也在不断出现。欧洲专利文献EP2606228B1《Offshorewindturbineandmethodsofinstallingsame》提供了一种桁架式海洋风电塔解决方案。该方案包括:桁架式吸力塔、浮芯结构、安装于浮芯上端的风机及风叶、系泊系统。桁架式吸力塔下方设置压载软舱配重。安装时,桁架式吸力塔脱离运输船,通过吊机配合灌注压载,实现桁架整体扶正。随后,安装多点系泊系统,限制侧向平台运动。向浮芯内充气,下部的通海口中排出海水,浮力增加,使浮芯在桁架塔内抬升,将风机升至设计高度,此时在桁架塔内的锁紧装置将浮芯锁定。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桁架本身无浮力舱,需要采用干拖方式运输,其脱离运输船的方式类似于导管架下水,在安装过程中安全风险很大。此时还需要大型浮吊配合才能扶正、完成基座安装。在受到外部环境载荷风、浪、流载荷时,桁架本身无法提供复原力,而只能依靠系泊系统提供复原刚度。系泊系统又需要配置张紧设备。总之,桁架式风电塔的安装需要征用大型海上起重船,系泊系统的布置、锚泊吸力桩的安装以及缆索的张紧都导致系统设计及安装过程的复杂化,进而影响风电场建设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塔体湿拖至现场,不需导管架下水驳辅助,运输、安装方便、安全;也不需大型浮吊配合安装,可实现塔体自动扶正;浮式风电塔依靠自身提供的复原刚度,从而不需设置系泊系统等设备,也不需征用大型起重船,结构简单化,降低了风电场建设成本的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其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吸力桩、固定压载舱、桁架、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吸力桩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状结构;固定压载舱连通有砂浆泵入管,固定压载舱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海口;可调浮力舱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海口,可调浮力舱连通有第一压缩空气管,第一压缩空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三通海口上方;固定浮力舱为全封闭空心舱室;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均为环形舱室且同心设置,桁架、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围成的内部通道中间隙配合有柱形浮芯,柱形浮芯连通有第二压缩空气管,柱形浮芯的下端设有第二通海口,第二压缩空气管的出气口位于第二通海口的上方;柱形浮芯的顶端通过风机塔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组,风力发电机组位于浮芯通道的敞口之外;浮芯通道的敞口处安装有锁紧装置,锁紧装置用于锁紧水中的柱形浮芯上浮后的风机塔底座。首先关闭第一通海口、第二通海口和第三通海口,柱形浮芯内充有部分海水,且固定压载舱和可调浮力舱内部均空心设置,塔体可横置地浮于水面上,拖船湿拖至现场,此时风力发电机组并未安装在塔体上。接着,打开第一通海口和第三通海口,将固定压载舱和可调浮力舱中灌满水,实现塔体自行竖起扶正。竖起后通过砂浆泵入管泵入磨碎的铁矿砂浆,使固定压载舱中的海水从上方的第一通海阀排出,实现固定压载舱的打压固定压载,将塔体整体重心调整至浮心以下,使塔体呈稳定平衡状态。接着,在位于水面上的风机塔顶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机和叶片。接着,往第一压缩空气管中打入空气,由于空气密度小于海水密度,压缩空气迫使海水从下方的第三通海口中排出,使液面下降,塔体浮力增加;即通过第一压缩空气管降低可调浮力舱中的液面高度,塔体浮力增加,实现安装过程中对风机塔的上举,并移至作业场地时,通过第一压缩空气管升高可调浮力舱中的液面高度,使塔体整体下沉,使吸力桩依靠自身重力插入海床,插入过程中泥土进入桩内自然挤出其中的水,最终塔体安装于海床上。接着,打开第二通海口,第二压缩空气管打入空气,通过第二通海口排出海水,柱形浮芯浮力增加,柱形浮芯从可调浮力舱和固定浮力舱围成的内部通道中浮起至合适位置,锁紧装置锁紧水中的柱形浮芯上浮后的风机塔底座,最终本技术的浮式风电塔安装成型。本技术的塔体采用湿拖的方式,通过拖运至现场,不需导管架下水驳辅助,运输、安装方便、安全;也不需大型浮吊配合安装,可调浮力舱可实现塔体自动扶正。可调浮力舱在塔体上的位置由计算结构确定,在在波浪力、恢复力矩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让风电塔运动最小,且在较高的塔体上,可调浮力舱使得塔体还具有较大的复原力,更稳定;因此本技术的浮式风电塔依靠自身提供的复原刚度,保持较大的的复原力,从而不需设置复杂的系泊系统、锚泊吸力桩、张紧设备,因此也不需征用大型海上起重船,安装更方便,结构简单化,降低了风电场建设成本。具体地,吸力桩的外周面上环向均布有多个翅板。本技术的吸力桩位于固定压载舱下方。翅板远离塔体中心轴线,因其力臂较长,在翅板表面压力相同条件下可产生更大的抵抗旋转的扭矩,以增加吸力桩插入海床后对上部旋转载荷的抵抗能力。吸力桩直径高度比经过计算确定,其顶端略高于泥线,以确保在塔体摇摆运动时底部结构不与海床发生触碰。吸力桩通过连接段和固定压载舱相接。进一步地,吸力桩连通有抽空/排水管。安装时,如果塔体自重不足以使吸力桩插入泥土,则用泵通过抽空/排水管抽空吸力桩内的水,依靠桩内负压增大插桩力度,安装更方便。当浮力塔需要移位时,往抽空/排水管中注水加压,同时可调浮力舱排出压载增大浮力,即可将吸力桩连同浮力塔一起拔出,移位更简单。进一步地,第一压缩空气管、第二压缩空气管、砂浆泵入管和抽空/排水管的进口均位于固定浮力舱的顶部;方便操作。本技术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塔体采用湿拖的方式,通过拖运至现场,不需导管架下水驳辅助,运输、安装方便、安全;2.本技术的塔体也不需大型浮吊配合安装,通过可调浮力舱可实现塔体自动扶正;3.可调浮力舱在塔体上的位置由计算结构确定,在在波浪力、恢复力矩之间选择一个平衡点,让风电塔运动最小,且在较高的塔体上,可调浮力舱使得塔体还具有较大的复原力,更稳定;因此本技术的浮式风电塔依靠自身提供的复原刚度,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吸力桩(8)、固定压载舱(7)、桁架(9)、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所述吸力桩(8)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固定压载舱(7)连通有砂浆泵入管(10),所述固定压载舱(7)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海口(13);所述可调浮力舱(3)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海口(14),所述可调浮力舱(3)连通有第一压缩空气管(15),所述第一压缩空气管(15)的出气口位于第三通海口(14)上方;所述固定浮力舱(6)为全封闭空心舱室;所述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均为环形舱室且同心设置,所述桁架(9)、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围成的内部通道中间隙配合有柱形浮芯(5),所述柱形浮芯(5)连通有第二压缩空气管(17),所述柱形浮芯(5)的下端设有第二通海口(16),所述第二压缩空气管(17)的出气口位于第二通海口(16)的上方;所述柱形浮芯(5)的顶端通过风机塔(4)安装有风力发电机组(1),所述风力发电机组(1)位于浮芯通道的敞口之外;所述浮芯通道的敞口处安装有锁紧装置(2),所述锁紧装置(2)用于锁紧水中的柱形浮芯(5)上浮后的风机塔(4)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浮式风电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下至上依次固定连接的吸力桩(8)、固定压载舱(7)、桁架(9)、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所述吸力桩(8)为上端封闭、下端敞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固定压载舱(7)连通有砂浆泵入管(10),所述固定压载舱(7)的顶部设有第一通海口(13);所述可调浮力舱(3)的底部设有第三通海口(14),所述可调浮力舱(3)连通有第一压缩空气管(15),所述第一压缩空气管(15)的出气口位于第三通海口(14)上方;所述固定浮力舱(6)为全封闭空心舱室;所述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均为环形舱室且同心设置,所述桁架(9)、可调浮力舱(3)和固定浮力舱(6)围成的内部通道中间隙配合有柱形浮芯(5),所述柱形浮芯(5)连通有第二压缩空气管(17),所述柱形浮芯(5)的下端设有第二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巍旻周志清李翠东钟兴锦王军辉闫小军
申请(专利权)人:惠生南通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