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匡桃红专利>正文

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012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婴儿推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包括框体,且导向筒内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导向筒的内腔底端之间通过竖弹簧连接,且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摇篮,所述框体的周向一侧设有推手,且框体的下端设有车轮。婴儿躺在摇篮内,移动时,遇到颠簸路面,摇篮带动支撑杆,在导向筒内竖直移动,这里竖弹簧起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水平方向的移动会带动支撑板的水平移动,支撑板的周向移动会挤压或拉伸侧弹簧,从而做到周向减震缓冲,这样就做到竖直方向和水平面内的周向减震,更全面,效果更好,更好的保护婴儿,减震槽和导向筒的设置,保证移动的平稳性,从而使摇篮不会歪斜。

A shock-absorbing baby car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shock absorption of a baby trolley, in particular to a baby trolley with shock absorption, including a frame body, and a support rod is inserted into the guide cylinder. The low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end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guide cylinder through a vertical spring, and the upper end of the support rod is provided with a cradle,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side of the fram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radle. The lower end of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wheels. When the baby lies in the cradle, when moving, it encounters bumpy road surface, the cradle drives the support rod and moves vertically in the guide cylinder. Here the vertical spring acts as a shock absorber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while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will drive the horizontal movement of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circumferential movement of the support plate will squeeze or stretch the side spring, so as to achieve the circumferential shock absorber. In this way, the vertical direction and the horizontal circumferential shock absorption can be achieved, more comprehensive, better effect, better protection of infants, shock absorber groove and guide barrel setting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of movement, so that the cradle will not be skew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
本技术涉及婴儿推车减震
,尤其涉及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
技术介绍
婴儿车,是一种专门为运送婴儿的手推车,让婴儿可以在车内坐、卧、休息,以代替过往的背儿带或摇篮。旧式的婴儿车不能折叠。在1960年代时的婴儿车,也只不过是一个手推车上的摇篮,纯綷让人把婴儿带出户外,所以用途不大。后来发展出可折叠的婴儿车,使之可以放进汽车的车尾箱,以方便运送。在香港,过往曾经禁止乘客把婴儿车带上公共交通工具,但后来随着无障碍交通工具的普遍,使乘客可以借用交通工具内放置轮椅的位置放置婴儿车,使这禁令得以放宽。婴儿的脑袋比较脆弱,因此,市场上很多的婴儿推车具有减震作用,但是,很多只能竖直方向减震,方向单一,不能抵抗水平方向的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市场上的婴儿推车只能竖直方向减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呈方形,且框体内设有支撑环,且支撑环的周向与框体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支撑环的内腔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且减震槽内安装有盘型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周向与减震槽的内腔壁周向之间均匀设有侧弹簧,且支撑板的上端中部设有向上的方形的导向筒,且导向筒内插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与导向筒的内腔底端之间通过竖弹簧连接,且支撑杆的上端设有摇篮,所述框体的周向一侧设有推手,且框体的下端设有车轮。优选的,所述减震槽的内腔底端设有环形的防滑槽,且防滑槽内设有滚珠,所述滚珠的上端抵在上侧的支撑板上。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周向端面呈圆弧形。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套接有伸缩筒,且伸缩筒的外端周向设有紧固旋钮,所述摇篮固定在伸缩筒的上端。优选的,所述导向筒与支撑板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有益效果在于:婴儿躺在摇篮内,移动时,遇到颠簸路面,摇篮带动支撑杆,在导向筒内竖直移动,这里竖弹簧起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水平方向的移动会带动支撑板的水平移动,支撑板的周向移动会挤压或拉伸侧弹簧,从而做到周向减震缓冲,这样就做到竖直方向和水平面内的周向减震,更全面,效果更好,更好的保护婴儿,减震槽和导向筒的设置,保证移动的平稳性,从而使摇篮不会歪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的主视图。图中:1框体、2支撑环、3减震槽、4支撑板、5侧弹簧、6导向筒、7支撑杆、8竖弹簧、9摇篮、10推手、11滚珠、12伸缩筒。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包括框体1,框体1呈方形,且框体1内设有支撑环2,且支撑环2的周向与框体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支撑环2的内腔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3,且减震槽3内安装有盘型的支撑板4,减震槽3的内腔底端设有环形的防滑槽,且防滑槽内设有滚珠11,滚珠11的上端抵在上侧的支撑板4上,减小支撑板4移动时的阻力,提高减震效果,这里防滑槽的截面宽度大于滚珠11的直径,支撑板4的周向端面呈圆弧形,减小与减震槽3的内腔上壁之间的刮擦。支撑板4的周向与减震槽3的内腔壁周向之间均匀设有侧弹簧5,且支撑板4的上端中部设有向上的方形的导向筒6,导向筒6与支撑板4之间为一体成型结构,更结实,且导向筒6内插接有支撑杆7,支撑杆7的下端与导向筒6的内腔底端之间通过竖弹簧8连接,且支撑杆7的上端设有摇篮9,这里摇篮9为市场常用的婴儿车用篮筐,支撑杆7的上端套接有伸缩筒12,且伸缩筒12的外端周向设有紧固旋钮,摇篮9固定在伸缩筒12的上端,便于高度调节,框体1的周向一侧设有推手10,且框体1的下端设有车轮。婴儿躺在摇篮1内,移动时,遇到颠簸路面,摇篮9带动支撑杆7,在导向筒6内竖直移动,这里竖弹簧8起到竖直方向的减震,而水平方向的移动会带动支撑板4的水平移动,支撑板4的周向移动会挤压或拉伸侧弹簧5,从而做到周向减震缓冲,这样就做到竖直方向和水平面内的周向减震,更全面,效果更好,更好的保护婴儿,减震槽3和导向筒6的设置,保证移动的平稳性,从而使摇篮9不会歪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呈方形,且框体(1)内设有支撑环(2),且支撑环(2)的周向与框体(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支撑环(2)的内腔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3),且减震槽(3)内安装有盘型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周向与减震槽(3)的内腔壁周向之间均匀设有侧弹簧(5),且支撑板(4)的上端中部设有向上的方形的导向筒(6),且导向筒(6)内插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下端与导向筒(6)的内腔底端之间通过竖弹簧(8)连接,且支撑杆(7)的上端设有摇篮(9),所述框体(1)的周向一侧设有推手(10),且框体(1)的下端设有车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减震的婴儿推车,包括框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呈方形,且框体(1)内设有支撑环(2),且支撑环(2)的周向与框体(1)之间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支撑环(2)的内腔周向开设有环形的减震槽(3),且减震槽(3)内安装有盘型的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的周向与减震槽(3)的内腔壁周向之间均匀设有侧弹簧(5),且支撑板(4)的上端中部设有向上的方形的导向筒(6),且导向筒(6)内插接有支撑杆(7),所述支撑杆(7)的下端与导向筒(6)的内腔底端之间通过竖弹簧(8)连接,且支撑杆(7)的上端设有摇篮(9),所述框体(1)的周向一侧设有推手(10),且框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匡桃红
申请(专利权)人:匡桃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