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压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951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层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中间层的熔点和抗穿刺强度均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和抗穿刺强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层压膜具有优异的抗穿刺强度,保证膜层不被刺穿的前提下,可显著减薄层压膜的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和减薄组件厚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池芯片失效的风险,并且还采用高挺度、高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中间层,使得在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气泡,大大提高了光伏组件层压的成品率。

A laminated fil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laminating film,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surface layer,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 lower surface layer arranged in sequence. The thickness of the upper surface lay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layer are 2-50 microns,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middle layer is 10-200 microns. The upper surface lay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layer have heat sealing property. The melting point and puncture resistance of the middle layer a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upper surface layer and the lower surface layer. Strength. The laminated film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excellent puncture resistance and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thickness of the laminated film, reduce the cost of materials and the thickness of components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laminated film is not punctured. At the same time, it reduces the risk of failure of the battery chip, and also adopts an intermediate layer with excellent stiffness, high strength and thermal stability. It is not easy to produce bending, deformation and bubbles in the lamination process, 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yield of photovoltaic module lam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层压膜
本技术涉及软性膜层连接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层压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电力短缺成为了各种电子设备体验的一大痛点。方便易携的柔性太阳能电池成为了一种理想的能源选择。在现有的柔性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封装过程中,通常将柔软的热熔胶层放置于各个功能薄层之间,然后通过热压的方式将各层黏合在一起,热压的过程中需要抽真空,将层间的气体抽出。由于柔软的热熔胶很薄,其强度和挺度都很差,在压合和抽真空的过程热熔胶层很容易产生褶皱而造成产品缺陷。同时,太阳能电池芯片和有些功能层会存在一些尖角,很容易将热熔胶层刺穿,使得电池失效。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通常要加厚热熔胶层的厚度,通常厚度300~500μm,增加了材料成本。为解决上述的几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透光性良好、耐候性优良、高强度、高挺度、抗穿刺的太阳能电池层压膜,能够有效的提高柔性太阳能电池封装的成品率,降低了柔性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层压膜,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所述中间层的熔点或软化点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抗穿刺强度。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的挺度和强度均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挺度和强度。进一步的,所述层压膜为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压膜。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厚度为20~80μm,所述上表层以及下表层的厚度为5~25μm。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2N。进一步的,所述中间层在层压温度下热收缩率≤5%。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80~15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中间层为骨架层,提供较好的强度和挺度,优选软化点50℃以上的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90~14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中间层为骨架层,提供较好的强度和挺度,优选软化点50℃以上的材料。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包括树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树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聚4-甲基异戊烯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中间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层压膜还包括其他层,所述其他层为上表层与中间层以及下表层与中间层之间的过渡层和/或加厚层;所述其他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还包括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表面为亚光面。上下表层表面为亚光面,手感稍粗,目的是防止薄膜粘连。进一步的,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干复、无溶剂复合、湿复、压敏胶或冷封胶黏合、挤出复合、热贴合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所述各层之间的剥离强度≥0.5N/15mm。进一步的,所述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中包括质量比为0~10%的抗老化剂。本技术的层压膜具有优异的抗穿刺强度,保证膜层不被刺穿的前提下,可显著减薄层压膜的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和减薄组件厚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池芯片失效的风险,并且还采用高挺度、高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中间层,使得在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气泡,大大提高了光伏组件层压的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层压膜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表层为1,中间层为2,下表层为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更易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的界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的层压膜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所述中间层的熔点或软化点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结晶聚合物为熔点,非晶聚合物为软化点,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可都为结晶聚合物或非晶聚合物,也可以结晶聚合物和非晶聚合物并存),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抗穿刺强度。本实施例的层压膜具有优异的抗穿刺强度,保证膜层不被刺穿的前提下,可显著减薄层压膜的厚度,降低材料成本和减薄组件厚度,同时也降低了电池芯片失效的风险。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2N,软化点≥50℃,且在层压温度下热收缩率≤5%;在上表层与中间层以及下表层与中间层之间设有其他层作为过渡层和/或加厚层;中间层可选用高挺度、高强度、热稳定性优异的膜材,来实现层压膜的高挺度、高强度,使得在组件层压的过程中不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气泡,大大提高了光伏组件层压的成品率。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树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聚4-甲基异戊烯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中间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再生纤维素、环氧树脂、有机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他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所述中间层的熔点或软化点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抗穿刺强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层压膜,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上表层、中间层和下表层,所述上表层与下表层的厚度均为2~50μm,所述中间层厚度为10~200μm,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具有热封性,所述中间层的熔点或软化点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抗穿刺强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挺度和强度均高于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挺度和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层压膜为柔性太阳能电池层压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厚度为20~80μm,所述上表层以及下表层的厚度为5~2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抗穿刺强度≥2N。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在层压温度下热收缩率≤5%。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80~15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熔点或软化点为90~140℃,所述中间层软化点≥5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包括树脂,所述上表层和下表层的树脂包括聚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及其共聚物、聚酰胺及其共聚物、聚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酯及其共聚物、甲基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盐、聚氨酯及其共聚物、聚醚及其共聚物、聚苯硫醚及其共聚物、聚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偏氯乙烯及其共聚物、含氟塑料、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酰胺及其共聚物、聚丙烯腈及其共聚物、聚丁烯及其共聚物、聚4-甲基异戊烯及其共聚物、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润财高虎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宝柏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