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落水防溢地漏,属于固定建筑物的给水排水技术领域。它是在现有的落水地漏存水盒内,增设了由浮球管和浮球组成的密封装置,从而达到了防溢效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水封性能好,防溢,多落水通道共用,安装和清理简便等特点。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减少排水系统的部件,简化管道布置,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基建投资,还可有利于室内装璜,实乃是卫生间等场所的最为理想的排水装置。(*该技术在200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排除日常生活废水的管道装置,属于固定建筑物的给水、排水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卫生间设施日益先进完备,人们正在针对其排水系统的不相适应之处,作着各种有益的改进。目前见诸于众的一种地漏,是由上海东风阀门厂对日本冈谷钢机株式会社长谷川铸工所生产的地漏存水盒作了改进后提供的,专利申请号为CN87201022的名为“三向落水地漏存水盒”,参见附附图说明图1,它将卫生间内的浴缸、洗脸池以及洗衣机和地面积水等三者的排水管合用一个水封,从而废除了长久沿用的“P弯”、“S弯”,减少了排水系统的部件,简化了管道布置,,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基建投资,确实是目前比较理想的一种排除生活废水的管道装置。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毛病,这就是每当排水口(4)阻塞,使用中的浴缸和/或洗脸池的排水,就会从过滤板(7)处溢出,而产生麻烦事。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通道落水防溢地漏,以克服上述“三向落水地漏存水盒”的不足。实现本技术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在上海东风阀门厂提供的“三向落水地漏存水盒”的基础上作改进,它保留了壳体,过滤板,过滤板座,与壳体联成一体的内套管,水封盖,且在壳体的下部至少设有2个进水通道口和1个排水口,在进水通道和排水口内设有螺纹,壳体与过滤板座为螺纹(或滑动)连接,其改进后的特征在于,水封盖上端设有与其联成一体的浮球管,在浮球管的侧壁上至少设有1个排水孔,在浮球管上部中央设有进水孔,在进水孔的周壁处设有密封圈,浮球管内腔设有浮球,设在浮球管上沿的圆周凸台,与设在壳体中上部内壁的上凸台,两者成多头螺纹连接(犹如一种酱菜瓶的瓶口与瓶盖的连接那样),且浮球管上沿圆周凸台与壳体内壁下凸台之平面相关处,设有密封垫圈。为了方便安装,在土建的粗糙地面(或楼面)上施工时,使本技术能较快、较准确地达到所需高度和相对垂直状态,以便装接进水和排水管道,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在于,在壳体上端平面上,至少设有3只水平调节螺钉。为了方便本技术的自身安装,且有利于取出浮球管(含与其联成一体的水封盖),以清理阻塞之杂物,本技术的另一个进一步特征是在浮球管的上端面设有手把。本技术具有结构合理,水封性能佳,防溢,多落水通道共用,安装简便,清理简易,室内装璜工艺条件好等特点,且同样可以废除长久沿用的“P弯”、“S弯”,减少排水系统的部件,简化管道布置,提高施工效率,节省基建投资,实乃是目前宾馆、住宅等卫生间最为理想的排水装置。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1为上海东风阀门厂提供的专利申请号为CN87201022名为“三向落水地漏存水盒”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壳体,(2)为过滤板,(3)为过滤板座,(4)为与壳体(1)联成一体的内封管,(5)为水封盖,(6)为与水封盖联成一体的浮球管,(7)为排水孔,(8)为进水孔,(9)为密封圈,(10)为浮球,(11)为密封垫圈,(12)为进水通道口,(13)为排水口,(14)为水平调节螺钉,(15)为手把,(16)为设在浮球管上端平面(6-1)上的斜坡凸台,(6-2)为浮球管(6)上沿的圆周凸台,(1-1)为位于壳体(1)中上部内壁的上凸台,(1-2)为壳体(1)的内壁下凸台。附图3为附图2的T向视图。图中所示(1)为壳体,(6)为浮球管,(16)为设在浮球管上端平面上的斜坡凸台,(1-1)为位于壳体(1)中上部的内壁凸台,(φ1)为斜坡凸台(16)的外径,(φ2)为内壁凸台(1-1)的内径,(φ3)为浮球管(6)上端面的外径。且φ1>φ2>φ3。附图4为附图2的P向局部展开图。图中所示(1-1)为位于壳体(1)中上部的内壁凸台,(16)为设在浮球管(6)上端平面上的斜坡凸台,(6-1)为浮管(6)的上端平面。附图5为浮球管(6)的顶视图,图中所示(6-1)为浮球管(6)的上端平面,(16)为斜坡凸台。(φ1)为斜坡凸台的外径,(φ3)为浮球管(6)上端面的外径。附图6为附图2的A-A剖视图(不包括浮球管(6))。图中所示(1)为壳体,(1-1)为壳体(1)的内壁上凸台,(1-2)为壳体(1)的内壁下凸台,(1-3)为设在内壁上凸台(1-1)上的缺口。参见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6,壳体(1)与内套管(4)联成一体;在壳体(1)的下部设有2个进水通道口(12)和1个排水口(13),在进水通道(12)和排水口(13)内设有内螺纹;在壳体(1)的内腔中上部设有内壁上凸台(1-1)和内壁下凸台(1-2),在内壁上凸台(1-1)上开有3个缺口(1-3),(参见附图6);在壳体(1)的上端平面上设有3只(均布)水平调节螺钉(14);壳体(1)的中央设有孔,孔内设有内螺纹,且与过滤板座(3)的外螺纹相配合。水封盖(5)的内径大于内封管(4)的外径,且在其上端设有与其联成一体的浮球管(6),在浮球管(6)的侧壁上设有2个排水孔(7),在浮球管(6)的中央设有进水孔(8),在进水孔(8)的周壁处设有密封圈(9)(该密封圈安装时镶嵌在进水孔(8)的周壁的凹槽内),在浮球管(6)的内腔中设有浮球(10);在浮球管(6)的上端平面上设有3个(均布)斜布凸台(16)(其斜度具有自锁作用),斜坡凸台(16)的外径(φ1)大于浮球管(6)上端面的外径(φ3),也大于壳体(1)内壁上凸台(1-1)的内径,而浮球管(6)的上端面的外径(φ3),略小于壳体(1)的内壁上凸台(1-1)的内径。在浮球管(6)的上端面平面上设有方便操作用的环形手把(15)(本技术如不设手把(15),当安装或清理时,可以用手指直接扣住浮球管(6)的中央进水孔(8)进行操作)。本技术组装时,先将浮球(10)从浮球管(6)的中央进水孔(8)装入浮球管(6)的内腔中,然后在进水孔(8)的周壁处,镶嵌上密封圈(9),并在浮球管(6)上端面凸台(6-2)下部的外圆上,套装上密封垫圈(11),再手拎环行手把(15),将设在浮管(6)上端面上的斜坡凸台(16),对准设在壳本(1)中上部的内壁上凸台(1-1)上的缺口(1-3),稍用力下压并转动,斜坡凸台(16)即进入内壁凸台(1-1)的下方(如附图4所示),从而两者实现连接。压紧后的密封垫圈(11),也即起到密封作用,以防废水由此处渗漏出来。这里应当进一步说明的是,这种由3只斜坡凸台(16)所组成的结构,沿圆周展开,实际上构成了一个3头螺杆。所以采取这种结构,仅只是为了制作方便而已(可以整体铸造而不用车加工)。在装好与内封盖(5)联成一体的浮球管(6)以后,再装上过滤板座(3)和过滤板(2)后,且在壳体(1)的上端平面上拧上3只水平调节螺钉(14),本技术即组装完毕。在实地安装时,将本技术穿过在建筑物楼板(或地面)上预设的孔,用水平调节螺钉(14)校正高低和水平(即校正本技术的垂直。本技术在不设水平调节螺钉(14)时,安装时可用水平尺、直尺等工具校正),根据水泥结面的厚度,拧紧或松开过滤板座(3)与壳体(1)的螺纹连接,调整过滤板座(3)的高低上下,然后,再用水泥结面,并在进水通道口(12)和排水口(13)处接通管道,本技术即安装完毕。本技术的实施例壳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通道落水防溢地漏,它具有壳体(1),过滤板(2),过滤板座(3),与壳体(1)联成一体的内封管(4),水封盖(5),且在壳体(1)的下部至少设有2个进水通道口(12)和1个排水口(13),在进水通道口(12)和排水口(13)内设有内螺纹,过滤板座(3)与壳体(1)为螺纹(或滑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水封盖(5)上端设有与其联成一体的浮球管(6),在浮球管(6)的侧壁上至少设有1个排水孔(7),在浮球管(6)的上部中央设有进水孔(8),在进水孔(8)的周壁处设有密封圈(9),浮球管(6)内腔设有浮球(10),设在浮球管(6)上沿的圆周凸台(6-2),与设在壳体(1)中上部内壁的上凸台(1-1),两者成多头螺纹连接,且浮球管(6)上沿圆周凸台(6-2)与壳体(1)内壁下凸台(1—2)之平面相关处,设有密封垫圈(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才洪,王德兴,
申请(专利权)人:武进县第一建筑五金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