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4320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3 2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风大棚,涉及大棚结构技术领域,包括棚架、架设在棚架上的拱形顶架和裹设在棚架四周和拱形顶架顶部的薄膜,拱形顶架包括设置在棚架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设置在棚架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和连接第一拱形架和第二拱形架的通风架,第一拱形架高度大于第二拱形架高度;通风架包括框架和阵列开设在框架上的通风孔,通风孔内设置有与通风孔尺寸适配的盖膜,盖膜上端转动连接在框架上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风大棚,在风力作用下盖膜被吹起将风导流分散至拱形顶架两边排出,降低风阻;且风穿过通风架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对棚架进行下压固定,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风效果好。

A windbreak greenhou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proof greenhous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greenhouse structure, including a greenhouse frame, an arch roof mounted on the greenhouse frame and a film wrapped around the greenhouse frame and the top of the arch roof frame. The arch roof frame comprises a first arch frame set on the leeward side of the greenhouse frame, a second arch frame set on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greenhouse frame and a connection thereof. The ventilation frame of the first and second arch frames has a height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econd arch frames. The ventilation frame includes ventilation holes arranged on the frames and arrays. The ventilation holes are provided with a cap film adapted to the size of the ventilation holes. The upper end of the cap film rotates and connects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frame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wind-proof greenhouse, under the action of wind force, the cover film is blown to disperse the wind diversion to both sides of the arch-shaped roof frame to reduce the wind resistance, and when the wind passes through the ventilation frame, it generates downward pressure and fixes the greenhouse frame, which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good wind-proof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大棚
本技术涉及大棚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防风大棚。
技术介绍
目前,盆栽大多采用温室大棚进行种植,在南方设施盆栽种植过程中,因夏季台风聚集、风力强,防风是大棚结构稳定非常重要的一环。现有的大棚通常采用拱形的整体结构,利用空气动力学的设计减少风阻,但是该种设计只能抵御普通的阵风,不能有效抵抗风力强大的台风,在台风的强风作用下大棚很容易发生整体倒塌,棚内盆栽整体报废,导致损失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大棚,采用在拱形棚顶架设通风孔的设计,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风效果好。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大棚,包括棚架、架设在所述棚架上的拱形顶架和裹设在所述棚架四周和拱形顶架顶部的薄膜,所述拱形顶架包括设置在所述棚架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设置在所述棚架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和连接所述第一拱形架和所述第二拱形架的通风架,所述第一拱形架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拱形架高度;所述通风架包括框架和阵列开设在所述框架上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内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尺寸适配的盖膜,所述盖膜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端,在风力作用下盖膜被吹起降低风阻,风穿过所述通风架时产生向下的压力稳固所述棚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架下端朝向所述第一拱形架倾斜设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风架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檐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膜左边、右边和底边三边均贴设有用于增加所述盖膜与所述通风孔之间摩擦力的摩擦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摩擦条采用毛毡或橡胶材料制成。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盖膜背面设置有加强筋。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筋为对角十字交叉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棚架和所述拱形顶架采用桁架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拱形架的底端设置有导水槽,所述导水槽端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将雨水引流至地面的导流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风大棚,采用棚架和架设在棚架上由设置在棚架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设置在棚架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和连接第一拱形架和第二拱形架的通风架组成的拱形顶架的结构,棚架四周和拱形顶架顶部裹设有薄膜,通风架上的通风孔阵列覆盖有绕框架上端转动的盖膜,在风力作用下盖膜被吹起将风导流分散至拱形顶架两边排出,降低风阻;且风穿过通风架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对棚架进行下压固定,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风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防风大棚实施例的正视结构图。图2是图1的右视结构图。图3是图2中通风架的局部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一种防风大棚,包括棚架1、架设在棚架1上的拱形顶架2和裹设在棚架1四周和拱形顶架2顶部的薄膜3,拱形顶架2包括设置在棚架1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21、设置在棚架1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22和连接第一拱形架21和第二拱形架22的通风架23,第一拱形架21高度大于第二拱形架22高度;通风架23包括框架231和阵列开设在框架231上的通风孔232,通风孔232内设置有与通风孔232尺寸适配的盖膜4,盖膜4上端转动连接在框架231上端,在风力作用下盖膜4被吹起将风导流分散至拱形顶架2两边排出,降低风阻;且当风穿过通风架23时可产生向下的压力,对棚架1进行下压固定,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风效果好。本实施例中,通风架23下端朝向第一拱形架21倾斜设置,通风架2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0~30度,能有效减少通过通风架23流入大棚内的雨水量。优选的,通风架23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檐板233,进一步避免雨水通过通风架23流入大棚。如图3所示,盖膜4左边、右边和底边三边均贴设有用于增加盖膜4与通风孔232之间摩擦力的摩擦条41,优选的,摩擦条41采用毛毡或橡胶材料制成,在无风情况下保持通风孔232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拱形顶架2的异物侵入大棚。进一步优选的,盖膜4背面设置有加强筋42,加强筋42为对角十字交叉结构,增强了盖膜4的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此外,棚架1和拱形顶架2采用桁架结构,结构更加稳固;第二拱形架22的底端设置有导水槽5,导水槽5端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将雨水引流至地面的导流管6,使雨水能及时导流至地面,防止积水对薄膜3造成损害。采用本技术结构的一种防风大棚,采用棚架1和架设在棚架1上由设置在棚架1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21、设置在棚架1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22和连接第一拱形架21和第二拱形架22的通风架23组成的拱形顶架2的结构,棚架1四周和拱形顶架2顶部裹设有薄膜3,通风架23上的通风孔232阵列覆盖有绕框架231上端转动的盖膜4,在风力作用下盖膜4被吹起将风导流分散至拱形顶架2两边排出,降低风阻;且风穿过通风架23时产生向下的压力,对棚架1进行下压固定,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防风效果好;通风架23下端朝向第一拱形架21倾斜设置,有效减少通过通风架23流入大棚内的雨水量;通风架23上端向外延伸设置有檐板233,进一步避免雨水通过通风架23流入大棚;盖膜4左边、右边和底边三边均贴设有用于增加盖膜4与通风孔232之间摩擦力的摩擦条41,在无风情况下保持通风孔232处于封闭状态,避免拱形顶架2的异物侵入大棚;导水槽5端部连接设置有用于将雨水引流至地面的导流管6,使雨水能及时导流至地面,防止积水对薄膜3造成损害。以上具体结构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的说明,但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者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者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风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架(1)、架设在所述棚架(1)上的拱形顶架(2)和裹设在所述棚架(1)四周和拱形顶架(2)顶部的薄膜(3),所述拱形顶架(2)包括设置在所述棚架(1)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21)、设置在所述棚架(1)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22)和连接所述第一拱形架(21)和所述第二拱形架(22)的通风架(23),所述第一拱形架(21)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拱形架(22)高度;所述通风架(23)包括框架(231)和阵列开设在所述框架(231)上的通风孔(232),所述通风孔(232)内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232)尺寸适配的盖膜(4),所述盖膜(4)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231)上端,在风力作用下盖膜(4)被吹起降低风阻,风穿过所述通风架(23)时产生向下的压力稳固所述棚架(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大棚,其特征在于:包括棚架(1)、架设在所述棚架(1)上的拱形顶架(2)和裹设在所述棚架(1)四周和拱形顶架(2)顶部的薄膜(3),所述拱形顶架(2)包括设置在所述棚架(1)背风侧的第一拱形架(21)、设置在所述棚架(1)迎风侧的第二拱形架(22)和连接所述第一拱形架(21)和所述第二拱形架(22)的通风架(23),所述第一拱形架(21)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拱形架(22)高度;所述通风架(23)包括框架(231)和阵列开设在所述框架(231)上的通风孔(232),所述通风孔(232)内设置有与所述通风孔(232)尺寸适配的盖膜(4),所述盖膜(4)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框架(231)上端,在风力作用下盖膜(4)被吹起降低风阻,风穿过所述通风架(23)时产生向下的压力稳固所述棚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风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架(23)下端朝向所述第一拱形架(21)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风大棚,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丕
申请(专利权)人:台山市绿香美园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