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包括加热器和换热仓;所述的换热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换热仓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加热器一侧设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与换热仓的下腔连通;所述的换热仓的上腔一侧设有进风管;所述的热换仓上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所述的换热仓的下腔连通有尾气排放管;所述的换热仓内设有换热机构;所述的换热机构贯穿隔板且安装在换热仓的上腔和下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加热器的尾气通过换热机构实现对进风管的空气加热,加热空气从出气管引流至微藻干燥仓,利用加热器尾气的热量提供温度较高的空气引至微藻干燥仓,干燥效果好,节省了燃料,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加热器尾气排放改造
,尤其是涉及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
技术介绍
螺旋藻是一类低等生物,原核生物,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体长200-500μm,宽5-10μm,圆柱形,呈疏松或紧密的有规则的螺旋旋形弯曲,形如钟表发条,故而得名。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螺旋藻是多细胞藻体,圆柱形螺旋状的丝状体,单生或集群聚生,藻丝直径5-10μm,先端钝形,螺旋数2-7个。藻体可以颤动和旋转运动,常像围绕着一个纵轴似地很快旋转,向前爬行。细胞内含物均匀,无真正的细胞核。由于体内的藻红素和藻蓝素等的数量不同,而呈现不同体色,如蓝绿色、黄绿色或紫红色等。并有纤弱的横隔壁。属原核生物的简单繁殖方式,可直接分裂。目前微藻干燥的方式基本上采用的是高速离心喷雾方式,将加热器产生的热能传递给物料,在旋风分离状态下,让水蒸气和物料分离,加热器的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尾气的温度在100度-120度左右,直接排放高热量的尾气会造成热源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现有技术的不足或缺陷,本技术的提供一种回收尾气热量、结构简单、成本低、节能降耗的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包括加热器和换热仓;所述的换热仓内设有隔板,隔板将换热仓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加热器一侧设有排气管;所述的排气管与换热仓的下腔连通;所述的换热仓的上腔一侧设有进风管;所述的换热仓上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所述的换热仓的下腔连通有尾气排放管;所述的换热仓内设有换热机构;所述的换热机构贯穿隔板且安装在换热仓的上腔和下腔内。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换热机构包括五根或五根以上的换热单元;所述的换热仓的下腔内设有导气通道;所述的导气通道与排气管相连;所述的导气通道为变径通道。加热器的尾气热量通过变径的导气通道进入到换热仓内,可以防止热量散失,同时增强了气体湍流,使得换热单元吸收更多热量。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换热仓底部还设有水箱和出水口;所述的水箱安装在换热仓底部的支腿上;所述的水箱一侧连通有管件;所述的管件另一端穿过换热仓进入到上腔且位于隔板的上方;所述的管件上设有水泵。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隔板上还设有喷淋装置;所述的喷淋装置包括水管和喷头;所述的水管一端连接在管件上,水管另一端穿过隔板连接有喷头;所述的水管和喷头的数量相匹配,数量至少有三个以上。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隔板和导气通道为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换热单元为圆柱形铁柱或片状铁板。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排气管的表面套有两层隔热套件。本技术进一步优化,所述的隔热套件为棉布套和铝板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加热器的尾气从排气管引到换热仓的下腔内,换热机构底部吸收尾气的热量并向上传递,空气从换热仓一侧的进风管进入换热仓的上腔内,空气在换热仓上腔内与换热机构及隔板进行热交换,空气加热,热空气从出气管引出至微藻干燥仓,尾气热量回收再利用,节能降耗,被吸收热量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流出。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是加热器的尾气通过换热机构实现对进风管的空气加热,加热空气从出气管引流至微藻干燥仓,利用尾气的余热进行空气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引至微藻干燥仓,干燥效果好,并对尾气进行了二次利用,节省了燃料,降低了生产成本。2.本技术水箱连接的喷淋装置对尾气进行清洗和进一步降温,避免尾气的热量流出,减少尾气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3.本技术结构简单,容易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以及相对应的名称:1-加热器,2-进风管,3-导气通道,4-换热仓,5-换热机构,6-尾气排放管,7-出风管,8-喷淋装置,9-管件,10-水泵,11-隔板,12-水箱,13-换热单元,14-支腿,15-出水口,16-排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包括加热器1和换热仓4;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换热仓4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加热器1一侧设有排气管16;所述的排气管16与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所述的换热仓4的上腔一侧设有进风管2;所述的换热仓4上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7;所述的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有尾气排放管6;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换热机构5;所述的换热机构5贯穿隔板11且安装在换热仓4的上腔和下腔内。所述的换热机构5包括五根换热单元;所述的换热仓4的下腔内设有导气通道3;所述的导气通道3与排气管16相连;所述的导气通道3为变径通道。所述的换热仓4底部还设有水箱12和出水口15;所述的水箱12安装在换热仓4底部的支腿14上;所述的水箱12一侧连通有管件9;所述的管件9另一端穿过换热仓4进入到上腔且位于隔板11的上方;所述的管件9上设有水泵10。所述的隔板11上还设有喷淋装置8;所述的喷淋装置8包括水管和喷头;所述的水管一端连接在管件9上,水管另一端穿过隔板11连接有喷头;所述的水管和喷头的数量相匹配,数量为三个。所述的隔板11和导气通道3为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所述的换热单元13为圆柱形铁柱。所述的排气管16的表面套有两层隔热套件。所述的隔热套件为棉布套和铝板件。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加热器1的尾气从排气管16引到换热仓4的下腔内,换热机构5底部吸收尾气的热量并向上传递,空气从换热仓4一侧的进风管2进入换热仓4的上腔内,空气在换热仓4上腔内与换热机构5及隔板11进行热交换,空气加热,热空气从出气管7引出至微藻干燥仓,尾气热量回收再利用,节能降耗,被吸收热量的尾气从尾气排放管流出。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换热机构5包括六根换热单元;所述的水管和喷头的数量相匹配,数量为四个;所述的换热单元13为片状铁板。片状的铁板增加吸热的面积,吸热效果更明显。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和换热仓(4);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换热仓(4)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加热器(1)一侧设有排气管(16);所述的排气管(16)与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所述的换热仓(4)的上腔一侧设有进风管(2);所述的换热仓(4)上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7);所述的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有尾气排放管(6);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换热机构(5);所述的换热机构(5)贯穿隔板(11)且安装在换热仓(4)的上腔和下腔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器(1)和换热仓(4);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隔板(11),隔板(11)将换热仓(4)分为上腔和下腔;所述的加热器(1)一侧设有排气管(16);所述的排气管(16)与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所述的换热仓(4)的上腔一侧设有进风管(2);所述的换热仓(4)上腔的另一侧设有出风管(7);所述的换热仓(4)的下腔连通有尾气排放管(6);所述的换热仓(4)内设有换热机构(5);所述的换热机构(5)贯穿隔板(11)且安装在换热仓(4)的上腔和下腔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机构(5)包括五根或五根以上的换热单元;所述的换热仓(4)的下腔内设有导气通道(3);所述的导气通道(3)与排气管(16)相连;所述的导气通道(3)为变径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尾气余热回收利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换热仓(4)底部还设有水箱(12)和出水口(15);所述的水箱(12)安装在换热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命雄,
申请(专利权)人:北海生巴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