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92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5: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取暖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扇装置、与风扇装置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以及与箱体内部配合的控制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隔热箱、设置在隔热箱底部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配合连接的加热U型管,所述加热U型管至少设有六列交错均布在隔热箱内,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方便接线的抽拉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所述加热U型管交叉设置在隔热箱内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隔热箱内的空间,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而且在箱体内设置的抽拉装置方便用户对取暖器的安装接线,安全耐用,提高了工业取暖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取暖器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
技术介绍
目前,工业取暖器是指用于工厂,车间等工业领域取暖的设备。工业取暖器有多种,最常见的工业取暖器是以电、燃油、燃气为能源进行加热供暖的取暖设备。其中,电热取暖器是一种消耗电能转换为热能,来对需加热物料进行加热。在工作中低温流体介质通过管道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其输入口,沿着电加热容器内部特定换热流道,运用流体热力学原理设计的路径,带走电热元件工作中所产生的高温热能量,使被加热介质温度升高,电加热器出口得到工艺要求的高温介质。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取暖器在装配过程中,通常会采用多组螺栓、螺母或螺钉进行紧固,这种紧固方式在紧固和拆卸的时间较长且需要较多的劳动力,而且由于数量较多在进行紧固时往往会发生缺失或未上紧等不良现象,常会留下安全事故隐患;在工业取暖器使用过程中,正常的加热管设置的平行设置或者同列设置的加热方式,热能利用率较低,降低取暖器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工业取暖器紧固方式稳定性差、存在安全隐患、加热管设置方式热能利用率低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外部无螺栓、提高热能利用率、安全耐用的工业取暖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扇装置、与风扇装置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以及与箱体内部配合的控制系统,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隔热箱、设置在隔热箱底部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配合连接的加热U型管,所述加热U型管至少设有六列交错均布在隔热箱内,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方便接线的抽拉装置。作为优选:所述抽拉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安装板、设置在箱体内的内腔、设置在内腔底部的调动滑轨、与调动滑轨配合滑动连接的框板以及方便控制系统接线的接线板,所述框板的两侧平行设有与调动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接线板与框板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风扇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上的连接框、与连接框配合连接的第一进风罩、与驱动电机配合连接的风扇以及与风扇对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内设有与风扇配合设置的风孔,所述第一进风罩与箱体配合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包括设有出风罩的前框、对称卡接在前框两侧的固定板、与前框对应设置的后框以及设置在前框、固定板及后框顶端的上框,所述前框、固定板及后框的底部还设有底板,所述加热U型管与出风罩对应设置。所述后框与第一进风罩配合连接,所述后框上还均布有第二进风罩,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挖手,所述后框上设有安装块,所述抽拉装置与所述固定板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板上还设有安放架,所述安放架内设有控制器。作为优选:所述前框上还设有与控制系统配合连接的控制面板,所述底板上还均布有滚轮。作为优选:所述出风罩包括外罩以及均布在外罩上的栅板,所述栅板与外罩为活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框上还设有出热框。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所述加热U型管交叉设置在隔热箱内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隔热箱内的空间,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而且在箱体内设置的抽拉装置方便用户对取暖器的安装接线,安全耐用,提高了工业取暖器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抽拉装置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加热U型管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箱体;2、风扇装置;3、加热装置;4、控制系统;5、抽拉装置;6、安装板;7、内腔;8、调动滑轨;9、框板;10、接线板;11、滑块;12、驱动电机;13、连接框;14、第一进风罩;15、风扇;16、隔板;17、风孔;18、隔热箱;19、连接板;20、加热U型管;21、前框;22、固定板;23、后框;24、上框;25、底板;26、出风罩;27、控制面板;28、安放架;29、控制器;30、挖手;31、第二进风罩;32、安装块;33、滚轮;34、外罩;35、栅板;36、出热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包括箱体1、设置在箱体1内的风扇装置2、与风扇装置2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3以及与箱体1内部配合的控制系统4,所述加热装置3包括与箱体1配合连接的隔热箱18、设置在隔热箱18底部的连接板19以及与连接板19配合连接的加热U型管20,所述加热U型管20至少设有六列交错均布在隔热箱18内,所述箱体1内还设有方便接线的抽拉装置5,所述加热U型管20交叉设置在隔热箱18内不仅能够充分利用隔热箱18内的空间,从而提高热能利用率,而且在箱体1内设置的抽拉装置5方便用户对取暖器的安装接线,安全耐用,提高了工业取暖器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拉装置5包括与箱体1配合连接的安装板6、设置在箱体1内的内腔7、设置在内腔7底部的调动滑轨8、与调动滑轨8配合滑动连接的框板9以及方便控制系统4接线的接线板10,所述框板9的两侧平行设有与调动滑轨8配合连接的滑块11,所述接线板10与框板9配合连接,所述内腔7的设置方便接线板10的安装防护,通过所述框板9上的滑块11与调动滑轨8的配合连接,方便用户使用时接线板10的接线工作,提高用户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装置2包括驱动电机12、设置在驱动电机12上的连接框13、与连接框13配合连接的第一进风罩14、与驱动电机12配合连接的风扇15以及与风扇15对应设置的隔板16,所述隔板16内设有与风扇15配合设置的风孔17,所述第一进风罩14与箱体1配合连接,在电机启动后带动风扇15转动,风扇15通过所述第一进风罩14及第二进风罩31进冷风,然后将冷风通过风孔17传递至加热装置3,同时经过加热U型管20时对冷风进行加热,加热后的热风经过出风罩26散热至室内,从而对室内空间进行加热,提高工业暖风机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1包括设有出风罩26的前框21、对称卡接在前框21两侧的固定板22、与前框21对应设置的后框23以及设置在前框21、固定板22及后框23顶端的上框24,所述前框21、固定板22及后框23的底部还设有底板25,所述加热U型管20与出风罩26对应设置。所述后框23与第一进风罩14配合连接,所述后框23上还均布有第二进风罩31,所述固定板22上还设有挖手30,所述后框23上设有安装块32,所述抽拉装置5与所述固定板22配合连接,所述固定板22上还设有安放架28,所述安放架28内设有控制器29,所述固定板22、与前框21及后框23配合卡接连接,外部看不到螺栓,提高了工业取暖器的外形美观度,而且提高了工业取暖器结构的稳定性,所述加热U型管20与出风罩26对应设置能够方便冷风充分的经过加热U型管20从而提高热风的出风量,提高出了效率,所述挖手30方便对取暖器进行移动,所述控制器29方便对工业取暖器远程控制,提高工业取暖器的使用性能。本实施例中,所述前框21上还设有与控制系统4配合连接的控制面板27,所述底板25上还均布有滚轮33,所述控制系统4方便对取暖器进行开关以及加热量的快慢进行控制,所述滚轮33方便对取暖器进行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风罩26包括外罩34以及均布在外罩34上的栅板35,所述栅板35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扇装置、与风扇装置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以及与箱体内部配合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隔热箱、设置在隔热箱底部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配合连接的加热U型管,所述加热U型管至少设有六列交错均布在隔热箱内,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方便接线的抽拉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内的风扇装置、与风扇装置对应设置的加热装置以及与箱体内部配合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隔热箱、设置在隔热箱底部的连接板以及与连接板配合连接的加热U型管,所述加热U型管至少设有六列交错均布在隔热箱内,所述箱体内还设有方便接线的抽拉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拉装置包括与箱体配合连接的安装板、设置在箱体内的内腔、设置在内腔底部的调动滑轨、与调动滑轨配合滑动连接的框板以及方便控制系统接线的接线板,所述框板的两侧平行设有与调动滑轨配合连接的滑块,所述接线板与框板配合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工业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装置包括驱动电机、设置在驱动电机上的连接框、与连接框配合连接的第一进风罩、与驱动电机配合连接的风扇以及与风扇对应设置的隔板,所述隔板内设有与风扇配合设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军枢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宝工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