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良专利>正文

自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23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闭地漏,它包括漏碗(1)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2)、排水管(3)和扣在排水管口的护罩(4),其特征在于护罩(4)的侧壁上开有小孔(5),排水管(3)的上端口有一伸向排水管(3)轴心的突沿(6),排水管(3)内装有浮球(7),其直径大于突沿(6)的直径,排水管(3)的下口外套接有一管箍(8),管箍(8)的内壁上有一突沿(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可有效防止污水返溢和污气返逸,净化人们的居住环境。(*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物室内地面的排水地漏,均为漏斗式一次直通地漏,在使用中,该种地漏存在如下技术缺陷(1)在安装、施工中建筑垃圾易直接从地漏入水口处流入排水系统,造成排水系统被堵塞;(2)使用中,杂物等垃圾经常随污水流入管道系统,从而造成堵塞;(3)易出现污水秽气返溢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有效防止杂物进入排水管道,并且可禁止污水污气返溢的排水地漏,即自闭地漏。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闭地漏,它包括漏碗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排水管和扣在排水管口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护罩的侧壁上开有小孔,排水管的上端口有一伸向轴心的突沿,排水管内装有一浮球,其直径大于排水管口突沿的直径,排水管的下口外还套接有一管箍,在管箍的内壁上还有一突沿。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室内排水地漏不但可以排除污水,还可以避免排水管道堵塞,特别是其还设计有一浮球,这样可以有效地禁止污水、污气返溢,从而使得室内更加清净卫生,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漏碗1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2,排水管3和扣在排水管3管口的护罩4,护罩4的侧壁上开有小孔5,排水管3的上端口有一伸向排水管3轴心的突沿6,排水管3内装有浮球7,其直径大于突沿6的直径,排水管3的下口外套接有一管箍8,管箍8的内壁上有一突沿9,当污水自漏箅2进入漏碗1,在漏碗1底部沉淀后,经护罩4上的小孔5过滤后,自排水管3进入管道系统,当管道发生堵塞时,污水回流,在污水浮力的作用下,浮球7向上顶住突沿6的口,污水便不会溢出排水管3;而在平时,浮球7是落在管箍8内的突沿9上,管道内的污气便不会返逸出来,有利于清洁室内空气,有利于人们身体健康。权利要求1.一种自闭地漏,它包括漏碗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排水管和扣在排水管口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护罩的侧壁上开有小孔,排水管的上端口有一伸向轴心的突沿,排水管内装有一浮球,其直径大于排水管口突沿的直径;在排水管的下口外还套接有一管箍,在管箍的内壁上还有一突沿。专利摘要一种自闭地漏,它包括漏碗(1)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2)、排水管(3)和扣在排水管口的护罩(4),其特征在于护罩(4)的侧壁上开有小孔(5),排水管(3)的上端口有一伸向排水管(3)轴心的突沿(6),排水管(3)内装有浮球(7),其直径大于突沿(6)的直径,排水管(3)的下口外套接有一管箍(8),管箍(8)的内壁上有一突沿(9),本技术设计巧妙,可有效防止污水返溢和污气返逸,净化人们的居住环境。文档编号E03C1/282GK2713019SQ20042004164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金良 申请人:李金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闭地漏,它包括漏碗和位于其上方的漏箅、排水管和扣在排水管口的护罩,其特征在于护罩的侧壁上开有小孔,排水管的上端口有一伸向轴心的突沿,排水管内装有一浮球,其直径大于排水管口突沿的直径;在排水管的下口外还套接有一管箍,在管箍的内壁上还有一突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良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3[中国|青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