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8919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2: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该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包括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支撑座的后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后支撑座的前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该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提高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本身刚度及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周边局部结构在垂向和侧面的刚度,同时提升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周边区域的中通道刚度,解决了因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刚度及中通道局部刚度不足而引起的换挡杆座在行车中容易抖动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商品性。此外,减少了零件数量,以便于生产管理。

Shift lever support bracket and bod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automobile parts and components, and relates to a fixed bracket of a shift rod seat and a body structure. The fixing bracket of the shift rod seat comprises a front support seat, a rear support seat and a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The front support seat, a rear support seat and a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are formed in one. The rear lower edge of the front support sea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edge of the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front lower edge of the rear support seat and the middle connecting plate are connected. The rear edge is connected. The fixing bracket and body structure of the shifting rod base improve the rigidity of the fixing bracket itself and the vertical and lateral rigidity of the surrounding local structure of the fixing bracket of the shifting rod base. At the same time, the stiffness of the middle passage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of the fixing bracket of the shifting rod base is increased, and the stiffness of the fixing bracket and the part of the middle passage due to the rigidity of the shifting rod base It is easy to shake the shift lever seat caused by insufficient rigidity, which improves the commercial quality of the vehicle. In addition, the number of parts is reduced to facilitate production manag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换挡器的安装强度和操作舒适性,通常需要通过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将换挡器的换档杆座安装在中通道上。现有的换挡杆座固定支架通常包括相互独立的多个支架,每一个独立的支架在不同的位置分别与中通道焊接。但是,现有的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多个支架之间未连接为整体,多个支架不能相互加强,存在换挡杆座固定支架本身刚度偏弱及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周边局部结构在垂向和侧面的刚度偏弱的情况,导致换挡杆座在行车中容易抖动,降低整车商品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换挡杆座固定支架本身刚度偏弱及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周边局部结构在垂向和侧面的刚度偏弱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包括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支撑座的后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后支撑座的前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一体成型,将现有的相互独立的多个支架整合为一个一体的换挡杆座固定支架,不仅提高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本身刚度及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周边局部结构在垂向和侧面的刚度,同时提升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周边区域的中通道刚度,解决了因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刚度及中通道局部刚度不足而引起的换挡杆座在行车中容易抖动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商品性。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减少了零件数量,以便于生产管理。可选地,所述前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前支撑座包括前支撑座前侧板、前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前支撑座顶板,所述前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前方弯折形成前翻边,所述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可选地,所述后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后支撑座包括后支撑座前侧板、后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后支撑座顶板,所述后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后方弯折形成后翻边,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所述前翻边的下表面、后翻边的下表面以及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所述前支撑座顶板的上表面以及后支撑座顶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可选地,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左翻边,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右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右翻边。可选地,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上均设有加强筋。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包括中通道以及换档杆座固定支架,所述换档杆座固定支架的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通道的顶面上。可选地,所述前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前支撑座包括前支撑座前侧板、前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前支撑座顶板,所述前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前方弯折形成前翻边,所述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中通道的顶面包括第一平面及第二平面,所述前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一平面上,所述中间连接板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二平面上。可选地,所述后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后支撑座包括后支撑座前侧板、后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后支撑座顶板,所述后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后方弯折形成后翻边,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所述中通道的顶面包括第三平面,所述后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第三平面上,所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及第三平面位于同一水平。可选地,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左翻边,所述左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中通道的左侧面上,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右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右翻边,所述右翻边贴合固定在所述中通道的右侧面上。可选地,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上均设有加强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的示意图。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前支撑座;101、前支撑座前侧板;102、前支撑座顶板;103、前支撑座后侧板;2、后支撑座;201、后支撑座前侧板;202、后支撑座顶板;203、后支撑座后侧板;3、中间连接板;4、前翻边;5、后翻边;6、左翻边;7、加强筋;8、中通道;801、第一平面;802、第二平面;803、第三平面;804、左侧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文以下的前、后、左、右是指汽车领域常规理解的方向,汽车的车头方向为前,其它方向以此为参照。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身结构,包括中通道8以及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包括前支撑座1、后支撑座2以及中间连接板3,所述前支撑座1、后支撑座2以及中间连接板3一体成型,所述前支撑座1的后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3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后支撑座2的前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3的后侧边沿相接。所述换档杆座固定支架的前支撑座1、后支撑座2以及中间连接板3固定连接在所述中通道8的顶面上,所述中通道8的顶面上与前支撑座1、后支撑座2以及中间连接板3固定连接的部分为平面,以使中通道8与换档杆座固定支架之间的固定更加稳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及车身结构,前支撑座1、后支撑座2以及中间连接板3一体成型,将现有的相互独立的多个支架整合为一个一体的换挡杆座固定支架,不仅提高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本身刚度及换挡杆座固定支架的周边局部结构在垂向和侧面的刚度,同时提升了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周边区域的中通道8的刚度,解决了因换挡杆座固定支架刚度及中通道8局部刚度不足而引起的换挡杆座在行车中容易抖动的问题,提高了整车商品性。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减少了零件数量,以便于生产管理。本技术实施例的“垂向”是指汽车的高度方向。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前支撑座1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前支撑座1包括前支撑座前侧板101、前支撑座后侧板103以及前支撑座顶板102,所述前支撑座顶板102连接在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101的上侧边沿和前支撑座后侧板103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101的下侧边沿向前方弯折形成前翻边4,所述前支撑座后侧板103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3的前侧边沿相接。具体的,所述前支撑座顶板102的前侧边沿与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101的上侧边沿相接,所述前支撑座顶板102的后侧边沿与所述前支撑座后侧板103的上侧边沿相接。如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支撑座的后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后支撑座的前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一体成型,所述前支撑座的后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所述后支撑座的前侧下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前支撑座包括前支撑座前侧板、前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前支撑座顶板,所述前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前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前方弯折形成前翻边,所述前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前侧边沿相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座沿前后方向的截面呈“几”字形,所述后支撑座包括后支撑座前侧板、后支撑座后侧板以及后支撑座顶板,所述后支撑座顶板连接在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上侧边沿和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上侧边沿之间,所述后支撑座后侧板的下侧边沿向后方弯折形成后翻边,所述后支撑座前侧板的下侧边沿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后侧边沿相接;所述前翻边的下表面、后翻边的下表面以及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位于同一水平,所述前支撑座顶板的上表面以及后支撑座顶板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左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左翻边,所述中间连接板的右侧边沿设置有向下方弯折的右翻边。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换档杆座固定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座、后支撑座以及中间连接板上均设有加强筋。6.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孝先易泽华罗培锋陈东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