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75093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8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包括顶盖、筛子、连接圈和地漏集水部;所述地漏集水部为盒体结构,其入水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圈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其出水端通过过渡段过渡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连接;所述地漏集水部的底部由入水端向出水端倾斜;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筛子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并紧贴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所述筛子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盖,且所述顶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筛子,使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该地漏装置占用空间小,且维修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
本技术涉及建筑构件
,尤其涉及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卫浴的排水方式多为隔层排放,地漏安装楼板之上,排水管安装在楼板之下,如出现问题进行维修,需要在楼下拆除吊顶进行检修,整体维修工作麻烦,且私密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层排水的地漏装置,该地漏装置占用空间小,维修方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筛子、连接圈和地漏集水部;所述地漏集水部为盒体结构,其入水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圈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其出水端通过过渡段过渡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连接;所述地漏集水部的底部由入水端向出水端倾斜;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筛子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并紧贴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所述筛子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盖,且所述顶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筛子,使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优选地,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筛子的轴向向上凸起,且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筛子螺纹连接,使所述顶盖与所述筛子之间留有间隙。优选地,所述顶盖的上表面与所述连接圈的上表面齐平。优选地,所述连接圈的上端设有翻边,所述翻边的上表面与用于安装同层排水地漏装置的地面齐平。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上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胶垫圈,且所述第一胶垫圈位于所述连接孔上。优选地,所述连接圈上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胶垫圈,且所述第二胶垫圈位于所述翻边下侧的位置。优选地,所述U型存水弯的底部设有可开启的修理盖。优选地,所述U型存水弯的入水管高于出水管。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包括顶盖、筛子、连接圈和地漏集水部,所述连接圈与所述地漏集水部连接,所述地漏集水部的出水端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筛子位于所述连接圈内,且所述顶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筛子,使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水流直接经过筛子后排出,方便清理过滤的垃圾,且该同层排水地漏装置整体高度较小,节约空间,维修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同层排水地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同层排水地漏装置纵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地漏集水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顶盖;2:连接圈;3:筛子;4:地漏集水部;41:连接孔;51:第一胶垫圈;52:第二胶垫圈;6:卫生间底盘;7:U型存水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以应用在整体卫生间为例对技术方案进行更进一步地说明,并且本实施例中仅示出了与同层排水地漏装置有关的卫生间底盘6。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包括顶盖1、筛子3、连接圈2和地漏集水部4,地漏集水部4为盒体结构,其入水端设有连接孔41,连接圈2的末端与连接孔41螺纹连接,其出水端通过变径的过渡段过渡为圆形管口,圆形管口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7通过管道连接。如图2所示,为方便横向排水,地漏集水部4的底部由入水端向出水端倾斜。优选地,斜坡面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范围为2~3。连接圈2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筛子3设置在凸台上,并紧贴连接圈2的内侧壁,防止垃圾从筛子3侧边漏进地漏集水部4。采用下沉式的筛子3能够更好的收集垃圾,例如脱落的头发,垃圾存留在筛子3上且不超过顶盖1的高度,不会被踩住再带出来。筛子3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顶盖1,顶盖1的直径小于筛子3的直径,使顶盖1与连接圈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优选地,顶盖1的直径与筛子3的直径的比值范围为0.6~0.8。优选地,筛子3的安装部沿筛子3的轴向向上凸起,且安装部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螺纹孔,顶盖1通过螺纹孔与筛子3螺纹连接,使顶盖1与筛子3之间留有间隙,这样的设计可使得筛子3有更大的漏水面积,漏水速度更快。且清理的时候抓住顶盖1取出筛子3即可,清洗较为方便。进一步优选地,顶盖1的上表面与连接圈2的上表面齐平,避免使用者绊倒。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该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嵌设在卫生间底盘6上,卫生间底盘6上设有地漏排水孔。优选地,连接圈2的上端设有翻边,地漏排水孔与翻边相匹配,翻边的上表面与用于安装同层排水地漏装置的地面(即本实施例中的卫生间底盘6底面)齐平,可避免使用者划伤。为了防止水流从连接圈2的外侧渗入,浸泡地面或墙体,连接圈2上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一胶垫圈51,且第一胶垫圈51位于连接孔41上,如图2所示,地漏集水部4上设有平台,第一胶垫圈51位于该平台与卫生间底盘6之间。进一步优选地,连接圈2上套设有用于密封的第二胶垫圈52,且第二胶垫圈52位于翻边下侧的位置,位于连接圈2与卫生间底盘6之间。U型存水弯7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高度和位置,优选地,如图1所示,为了在管道堵塞时方便疏通,U型存水弯7的底部还设有可开启的修理盖。进一步优选地,U型存水弯7的入水管高于出水管,防止水封不严造成臭气进入室内。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卫生间底盘6底部还设有用于辅助支撑的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连接圈2和地漏集水部4周围,增加卫生间底盘6的强度,避免地漏附近的卫生间底盘6因强度不够而塌陷。优选地,卫生间底盘6上方设有用于防滑的防滑条。为防止地漏的臭气进入卫生间,优选地,筛子3下方还设有V型的硅胶防臭垫(图中未示出),硅胶防臭垫的中心处低于四周,水流下时,硅胶防臭垫在重力作用下打开,将水排出,水排出后,硅胶防臭垫在硅胶的弹性作用下闭合,阻挡臭气。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占用空间小,且安装与维修较为方便。顶盖不完全覆盖筛子,方便清理过滤的垃圾。U型存水弯设置在管井中,不易受损,能有效防止水封干涸,且入水管高于出水管,进一步防止臭气进入室内。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筛子、连接圈和地漏集水部;所述地漏集水部为盒体结构,其入水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圈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其出水端通过过渡段过渡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连接;所述地漏集水部的底部由入水端向出水端倾斜;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筛子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并紧贴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所述筛子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盖,且所述顶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筛子,使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筛子、连接圈和地漏集水部;所述地漏集水部为盒体结构,其入水端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圈的末端与所述连接孔螺纹连接,其出水端通过过渡段过渡为圆形管口,所述圆形管口与设置在同层的管井内的U型存水弯连接;所述地漏集水部的底部由入水端向出水端倾斜;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上设有凸台,所述筛子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并紧贴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所述筛子设有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顶盖,且所述顶盖的直径小于所述筛子,使所述顶盖与所述连接圈的内侧壁之间形成进水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层排水地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沿所述筛子的轴向向上凸起,且所述安装部上设有沿轴向设置的螺纹孔,所述顶盖通过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筛子螺纹连接,使所述顶盖与所述筛子之间留有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桦付继辉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旭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