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龙门架、电控箱、排线装置和摆线装置,电控箱置于龙门架侧面,排线装置置于龙门架上,摆线装置通过连接板与龙门架连接,摆线装置包括X向移动装置、Y向移动装置、Z向移动装置、测距装置和摆动轮组,摆动轮组进行摆线,测距装置测定距离,当测得的距离小于设定的范围,控制箱控制摆线装置在X、Y、Z三个方向运动,重复循环这样的操作进行排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绕线后每圈线缆紧密排列、提高排线质量、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将线缆整齐排列在摆线盘上,且龙门架加强了整体设备的强度,能够适应更大线径的线缆排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线缆收卷的
,特别是一种自动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线缆或电缆是建设城市通信不可或缺的材料。线缆的生产工艺为:将塑料熔化后送入挤出机,挤出后的线缆进入冷却槽中冷却,冷却后的线缆穿过导向轮并缠绕于摆线机构的的排线盘上,导向轮旋转安装于水平移动机构的执行端上,水平移动移动平行于摆线盘设置。当进行收卷时,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导向轮沿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移动过程中导向轮直引线缆绕在摆线盘的柱体上,当线缆快要绕到末圈时,控制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导向轮做反向直线运动,从而在摆线盘的柱体上缠绕有两圈线缆。所述摆线盘的柱体的两端还安装有木质圆盘,用于限制绕线后的线缆从柱体上脱出,然而木质圆盘的内侧面并不平整,在随柱体转动过程中,以偏心运动,导致绕后的最后一圈线缆与木质圆盘之间有间隙,最终导致每圈线缆之间松散,存在排列不紧密的缺陷,影响排线质量,且市场上的排线装置很多只适合小线径的线缆,大线径的线缆的排线装置需要更高的强度要求。鉴于以上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排线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绕线后每圈线缆紧密排列、提高排线质量、自动化程度高、能够适应多种线径的的线缆排线、实现将线缆整齐排列在排线盘上的自动排线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龙门架、电控箱、排线装置和摆线装置,所述龙门架包括右龙门架和左龙门架,右龙门架的连接轴内嵌于左龙门架连接轴,电控箱置于龙门架侧面,排线装置置于龙门架上,摆线装置通过连接板与龙门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摆线装置包括X向移动装置、Y向移动装置、Z向移动装置、测距装置和摆动轮组;所述X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X、齿条X、齿轮X和滑轨X,所述马达X通过连接架I与L板和垫板连接,所述L板置于垫板上,所述垫板置于滑轨Y的滑块上,齿轮X与马达X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齿条X与齿轮X啮合,所述齿条X置于立L板的底部,滑轨X置于立L板底部,滑轨X的滑块置于L板上;所述Y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Y、丝杆、横臂和滑轨Y,所述马达Y、丝杆和滑轨Y置于横臂上,马达Y置于横臂的一端,丝杆与马达Y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滑轨Y的滑轨与垫板连接;所述的Z向移动装置包括立柱Z、滑轨Z、齿条Z、马达Z、减速机、齿轮Z和轴Z,所述立柱Z竖直安装,滑轨Z和齿条Z竖直安装在立柱Z上,滑轨Z的滑块与立L板连接,减速机和马达Z安装于立L板侧面,减速机与马达Z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轴Z穿过立L板与减速机连接,齿轮Z置于立L板内,轴Z穿过齿轮Z,齿轮Z,与齿条Z啮合;所述测距装置安装于立柱Z连接,摆动轮组与马达D连接,马达D与连接架II连接,连接架II与立柱Z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丝杆与相应的丝杆螺母配合,丝杆螺母安装在丝杆螺母座内,丝杆螺母座与L板底部连接,所述丝杆安装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座有两件且置于丝杆两端,丝杆穿过深沟球轴承与支撑座连接,深沟球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横臂上。进一步地,护线滚轮与滚轮支架底部连接,滚轮支架与立L板连接,所述护线滚轮有两件且竖直对称安装在滚轮支架上。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轨X是单滑轨,滑轨Y和滑轨Z是双滑轨。进一步地,所述的齿条Z置于立柱Z的中间位置,齿条X置于立L板底部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地,所述的马达X、马达Y、马达Z和马达D是带抱闸的马达,所述齿轮Z和齿轮X是圆柱齿轮。进一步地,所述的测距装置与头部连接架连接,头部连接架与立柱Z连接。进一步地,减速机支架与立L板连接,减速机顶部与减速机支架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测距装置和摆动轮组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排线装置包括排线盘和转动箱,所述的排线盘两端与夹轴连接,左端的夹轴穿过夹块与转动箱连接,右端的夹轴与夹块连接,所述夹块与右龙门架和左龙门架连接。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紧凑、绕线后每圈线缆紧密排列、提高排线质量、自动化程度高、实现将线缆整齐排列在摆线盘上,且龙门架加强了整体设备的强度,能够适应更大线径的线缆排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的后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摆线装置的右视图;图4为图3的II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III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的摆线装置的后视图;图7为图6的I局部放大图;图8为本技术的摆线装置的仰视图;图9为图8的IIII局部放大图;图中,1-右龙门架,2-左龙门架,3-电控箱,4-排线装置,5-摆线装置,6-护线滚轮,7-滚轮支架,8-立L板,9-摆动轮组,10-测距装置,11-马达D,12-立柱Z,13-滑轨Z,14-齿条Z,15-马达Z,16-减速机,17-齿轮Z,18-轴Z,19-马达Y,20-丝杆,21-横臂,22-滑轨Y,23-马达X,24-齿条X,25-齿轮X,26-滑轨X,27-支撑座,28-深沟球轴承,29-连接板,30-连接架I,31-垫板,32-L板,33-连接架II。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如图1~9所示,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龙门架、电控箱3、排线装置4和摆线装置5,所述龙门架包括右龙门架1和左龙门架2,右龙门架1的连接轴内嵌于左龙门架2连接轴,电控箱3置于龙门架侧面,排线装置4置于龙门架上,摆线装置5通过连接板29与龙门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摆线装置5包括X向移动装置、Y向移动装置、Z向移动装置、测距装置10和摆动轮组9;所述X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X23、齿条X24、齿轮X25和滑轨X26,所述马达X23通过连接架I30与L板32和垫板31连接,所述L板32置于垫板31上,所述垫板31置于滑轨Y22的滑块上,齿轮X25与马达X2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齿条X24与齿轮X25啮合,所述齿条X24置于立L板8的底部,滑轨X26置于立L板8底部,滑轨X26的滑块置于L板32上;所述Y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Y19、丝杆20、横臂21和滑轨Y22,所述马达Y19、丝杆20和滑轨Y22置于横臂21上,马达Y19置于横臂21的一端,丝杆20与马达Y19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滑轨Y22的滑轨与垫板31连接;所述的Z向移动装置包括立柱Z12、滑轨Z13、齿条Z14、马达Z15、减速机16、齿轮Z17和轴Z18,所述立柱Z12竖直安装,滑轨Z13和齿条Z14竖直安装在立柱Z12上,滑轨Z13的滑块与立L板8连接,减速机16和马达Z15安装于立L板8侧面,减速机16与马达Z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轴Z18穿过立L板8与减速机16连接,齿轮Z17置于立L板8内,轴Z18穿过齿轮Z17,齿轮Z17,与齿条Z14啮合;所述测距装置10安装于立柱Z12连接,摆动轮组9与马达D11连接,马达D11与连接架II33连接,连接架II33与立柱Z12连接。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丝杆20与相应的丝杆螺母配合,丝杆螺母安装在丝杆螺母座内,丝杆螺母座与L板32底部连接,所述丝杆20安装在支撑座27上,所述支撑座27有两件且置于丝杆20两端,丝杆20穿过深沟球轴承28与支撑座27连接,深沟球轴承28座固定安装在横臂21上。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护线滚轮6与滚轮支架7底部连接,滚轮支架7与立L板8连接,所述护线滚轮6有两件且竖直对称安装在滚轮支架7上。作为可选的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龙门架、电控箱(3)、排线装置(4)和摆线装置(5),所述龙门架包括右龙门架(1)和左龙门架(2),右龙门架(1)的连接轴内嵌于左龙门架(2)连接轴,电控箱(3)置于龙门架侧面,排线装置(4)置于龙门架上,摆线装置(5)通过连接板(29)与龙门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摆线装置(5)包括X向移动装置、Y向移动装置、Z向移动装置、测距装置(10)和摆动轮组(9);所述X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X(23)、齿条X(24)、齿轮X(25)和滑轨X(26),所述马达X(23)通过连接架I(30)与L板(32)和垫板(31)连接,所述L板(32)置于垫板(31)上,所述垫板(31)置于滑轨Y(22)的滑块上,齿轮X(25)与马达X(2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齿条X(24)与齿轮X(25)啮合,所述齿条X(24)置于立L板(8)的底部,滑轨X(26)置于立L板(8)底部,滑轨X(26)的滑块置于L板(32)上;所述Y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Y(19)、丝杆(20)、横臂(21)和滑轨Y(22),所述马达Y(19)、丝杆(20)和滑轨Y(22)置于横臂(21)上,马达Y(19)置于横臂(21)的一端,丝杆(20)与马达Y(19)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滑轨Y(22)的滑轨与垫板(31)连接;所述的Z向移动装置包括立柱Z(12)、滑轨Z(13)、齿条Z(14)、马达Z(15)、减速机(16)、齿轮Z(17)和轴Z(18),所述立柱Z(12)竖直安装,滑轨Z(13)和齿条Z(14)竖直安装在立柱Z(12)上,滑轨Z(13)的滑块与立L板(8)连接,减速机(16)和马达Z(15)安装于立L板(8)侧面,减速机(16)与马达Z(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轴Z(18)穿过立L板(8)与减速机(16)连接,齿轮Z(17)置于立L板(8)内,轴Z(18)穿过齿轮Z(17),齿轮Z(17),与齿条Z(14)啮合;所述测距装置(10)安装于立柱Z(12)连接,摆动轮组(9)与马达D(11)连接,马达D(11)与连接架II(33)连接,连接架II(33)与立柱Z(1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排线装置,包括龙门架、电控箱(3)、排线装置(4)和摆线装置(5),所述龙门架包括右龙门架(1)和左龙门架(2),右龙门架(1)的连接轴内嵌于左龙门架(2)连接轴,电控箱(3)置于龙门架侧面,排线装置(4)置于龙门架上,摆线装置(5)通过连接板(29)与龙门架连接,其特征在于:摆线装置(5)包括X向移动装置、Y向移动装置、Z向移动装置、测距装置(10)和摆动轮组(9);所述X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X(23)、齿条X(24)、齿轮X(25)和滑轨X(26),所述马达X(23)通过连接架I(30)与L板(32)和垫板(31)连接,所述L板(32)置于垫板(31)上,所述垫板(31)置于滑轨Y(22)的滑块上,齿轮X(25)与马达X(23)的动力输出轴连接,齿条X(24)与齿轮X(25)啮合,所述齿条X(24)置于立L板(8)的底部,滑轨X(26)置于立L板(8)底部,滑轨X(26)的滑块置于L板(32)上;所述Y向移动装置包括马达Y(19)、丝杆(20)、横臂(21)和滑轨Y(22),所述马达Y(19)、丝杆(20)和滑轨Y(22)置于横臂(21)上,马达Y(19)置于横臂(21)的一端,丝杆(20)与马达Y(19)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滑轨Y(22)的滑轨与垫板(31)连接;所述的Z向移动装置包括立柱Z(12)、滑轨Z(13)、齿条Z(14)、马达Z(15)、减速机(16)、齿轮Z(17)和轴Z(18),所述立柱Z(12)竖直安装,滑轨Z(13)和齿条Z(14)竖直安装在立柱Z(12)上,滑轨Z(13)的滑块与立L板(8)连接,减速机(16)和马达Z(15)安装于立L板(8)侧面,减速机(16)与马达Z(15)的动力输出轴连接,轴Z(18)穿过立L板(8)与减速机(16)连接,齿轮Z(17)置于立L板(8)内,轴Z(18)穿过齿轮Z(17),齿轮Z(17),与齿条Z(14)啮合;所述测距装置(10)安装于立柱Z(12)连接,摆动轮组(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愈红,李向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九系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