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斌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46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有地漏主体和地漏盖,其中地漏盖上有漏水孔,地漏盖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所述的地漏主体呈碗状,其底端呈缩径的盆形口,在地漏主体内放置一浮球,且坐于地漏主体下端的盆形口上。在该地漏的中心处设有一定位针,使其分别穿过浮球、地漏主体的中心。由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浮球随水柱的降低可自动密封,避免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了材料,可选用稍粗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废水排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的住宅房内的地漏均是生铁扣碗式地漏,且在其底端接U型管做水封,但是地漏裸露在室内,地下臭味气味易从地漏返入室内,不利于室内的卫生,另外,传统下水管的流量小,污物滞留时间长,容易滋生病菌和臭气。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美观易清洁,隔绝下水道中的臭气向外逸出的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有地漏主体和地漏盖,其中地漏盖上有漏水孔,地漏盖与地漏主体的上端口相吻合,所述的地漏主体呈碗状,其底端呈缩径的盆形口,在地漏主体内放置一浮球,且坐于地漏主体下端的盆形口上。更优的是,在该地漏的中心处设有一定位针,使其分别穿过浮球、地漏主体的中心。-->所述地漏主体和浮球的接触处增设一层硅胶。所述浮球的下半部分为阶梯状。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浮球随水柱的降低可自动密封,避免了产生臭气的问题,取代U型管的水封作用,节省了材料,可选用稍粗的下水管,增大流量,缩短了污物的滞留时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排水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2、3所示,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有地漏主体1和地漏盖2,其中地漏盖2上有漏水孔20,地漏盖2与地漏主体1的上端口相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主体1呈碗状,其底端呈缩径的盆形口10,在地漏主体1内放置一浮球3,且坐于地漏主体1下端的盆形口上。在该地漏的中心处设有一定位针4,使其分别穿过浮球3、地漏主体1的中心。-->所述地漏主体1和浮球3的接触处增设一层硅胶5。所述浮球3的下半部分为阶梯状。如图4所示,出水管6与地漏主体底端的盆形口10相连。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与实施一类似,只是出水管6与地漏主体1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有地漏主体(1)和地漏盖(2),其中地漏盖(2)上有漏水孔(20),地漏盖(2)与地漏主体(1)的上端口相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主体(1)呈碗状,其底端呈缩径的盆形口(10),在地漏主体(1)内放置一浮球(3),且坐于地漏主体(1)下端的盆形口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密封的防臭地漏,包括有地漏主体(1)和地漏盖(2),其中地漏盖(2)上有漏水孔(20),地漏盖(2)与地漏主体(1)的上端口相吻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地漏主体(1)呈碗状,其底端呈缩径的盆形口(10),在地漏主体(1)内放置一浮球(3),且坐于地漏主体(1)下端的盆形口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斌
申请(专利权)人:罗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