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包括腔室和烘筒,烘筒位于腔室内,烘筒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部的筒腔,筒体上设有用于腔室内干燥气体流入筒腔的开槽,开槽为长条形;开槽的一边设有凸肋,凸肋的顶端与物料接触,凸肋的顶端为避免在物料上产生压痕的弧形顶面设置,凸肋的侧边与筒体表面平缓过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物料卷绕在烘筒上,通过烘筒上开槽将热气从干燥腔带入到烘筒内部,干燥的热气能够快速通过潮湿的物料将其中的水分带走,达到使得进入干燥腔内的潮湿物料快速烘干的目的;并且物料卷绕在烘筒上时与凸肋的弧形顶端向接触,物料在干燥的过程中烘筒上的开槽不会在物料上留下压印,保证物料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机械,具体为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
技术介绍
水刺无纺布是将高压微细水流喷射到一层或多层纤维网上,使纤维相互缠结在一起,从而使纤网得以加固而具备一定强力,得到的织物即为水刺无纺布。现在所有水刺无纺布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经过高压水刺的无纺布中含有大量的水分,要将无纺布中的水分进行压干或者烘干处理。传统的水刺无纺布加工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压扎机进行挤压或者烘燥机进行烘干处理。两种去除水分的方式与生产的无纺布的种类有关,对于不能经轧车生产的布面,由于布面含水量大,生产线只能采取降速处理,让布缓慢通过烘干机,以增加烘干时间。但是,传统的烘燥机进行相应的处理大大地降低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和生产效率,所以如何使烘燥机快速将物料中的水分烘干成了一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物料卷绕在烘筒上,通过烘筒上开槽将热气从干燥腔带入到烘筒内部,干燥的热气能够快速通过潮湿的物料将其中的水分带走,达到使得进入干燥腔内的潮湿物料快速烘干的目的;并且物料卷绕在烘筒上时与凸肋的弧形顶端向接触,物料在干燥的过程中烘筒上的开槽不会在物料上留下压印,保证物料的完整性。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包括位于烘燥机壳体内部的腔室和用于卷绕待烘干物料的烘筒,所述烘筒位于腔室内,所述烘筒包括筒体和位于筒体内部的筒腔,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腔室内干燥气体流入筒腔的开槽,所述开槽为轴向贯穿筒体的长条形;所述开槽的一边设有凸肋,所述凸肋的顶端与物料接触,凸肋的顶端为避免在物料上产生压痕的弧形顶面设置,凸肋的侧边与筒体表面平缓过渡。优选的,所述开槽设有多个,多个开槽相互平行,开槽均匀周向分布在筒体的表面,所述凸肋与多个开槽相互对应设置;物料卷绕在烘筒上时,与均匀周向分布的凸肋的弧形顶面相接触。优选的,所述相邻开槽与烘筒中心连接,两开槽连接线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优选的,所述烘筒的一端封闭,烘筒的另一端设有用于干燥热气流出的排气口。优选的,所述烘筒内设有加速气体排出烘筒的排气风机,所述排气风机设置在烘筒设有排气口的一端。优选的,所述腔室包括用于加热气体的加热腔、烘干物料的干燥腔、用于潮湿物料进入干燥腔的进料仓和用于干燥物料离开干燥腔的出料仓;还包括将加热腔内干燥热气送入干燥腔的热风机,所述烘筒设置在干燥腔的内部。优选的,所述进料仓和出料仓与干燥腔的连接处均设有用于控制物料移动的导料辊。优选的,所述烘筒设有多个,多个烘筒上下均匀间隔排布,物料呈倒“S”型卷绕在多个烘筒上。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采用本技术的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干燥的热气从加热腔流入干燥腔中,干燥腔内的热气可以直接透过潮湿的物料流入烘筒中,干燥热气直接带走物料中的大部分水分,极大地加快物料的烘干速度。二、烘筒上的开槽横向贯穿过烘筒的筒体表面,使得烘筒的筒腔内与腔室相互连通,开槽为长条形,最大程度地使干燥空气与卷绕在筒体上的物料相接触,加快物料的干燥速度。三、开槽的一边设有凸肋,在物料卷绕过筒体时,物料和凸肋的弧形顶面相接触,筒体上开设的开槽的边缘不会与物料直接,避免在干燥的过程中开槽边缘在物料上产生压印,保证了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中烘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烘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图4为本实施例中烘筒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实施例中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烘筒;12、排气口;13、排气风机;14、筒体;15、筒腔;16、开槽;17、凸肋;2、加热腔;3、干燥腔;41、进料仓;42、出料仓;5、热风机;6、导料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至5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无压印的烘筒1式烘燥机,如图5所示为烘燥机的结构简图,待烘干的物料通过进料仓41进入干燥腔3,潮湿物料通过多个烘筒1从左到右呈倒“S”型通过整个干燥腔3,而后经过干燥腔3干燥的物料从出料仓42脱离烘燥机,完成整个烘燥的过程。进料仓41位于干燥腔3的前端,出料仓42位于干燥腔3的后端,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物料进入或者排出干燥腔3的方向,在进料仓41与干燥腔3的连接处设有导料辊6,同样在储料仓与干燥腔3的连接处也设有导料辊6。图5中,烘筒1内的虚线箭头为各个烘筒1的实际转动方向,实线箭头为干燥热气在干燥腔3内的流动方向。潮湿的物料在进入干燥腔3后贯穿了整个干燥腔3保证了潮湿物料与干燥热气的充分接触。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腔2用于将进入干燥腔3的干燥气体加热,并通过热风机5将干燥热气通入干燥腔3中。加热腔2与进料仓41位于干燥腔3的同一端,为了使得热气能够充满整个干燥腔3,利用热气上浮原理,加热腔2位于进料仓41的下方。潮湿的物料贴附在烘筒1的表面向着进料方向移动,在潮湿物料移动的过程中,热风机5将加热腔2内的热气通入干燥腔3中,热气进入干燥腔3内后,热气将物料上的干燥腔3的腔室内没有用于热气流出的排热气口,热气在干燥腔3内流动后,在烘筒1一端的排气风扇的作用下,热气通过筒体14上的开槽16被带入到烘筒1的筒腔15内,最终通过烘筒1一端的排气口12排出烘燥机。图1为本实施例中烘筒1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烘筒1转动平面的截面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筒体14上开槽16和凸肋17的结构。图2中的实线箭头为热气透过物料流入烘筒1的腔内的流动方向,烘筒1表面设有多个长条形的开槽16,多个长条形的开槽16相互平行,开槽16均匀周向分布在筒体14的表面。每个开槽16的一边相应地设有一个凸肋17,如图2所示物料卷绕在烘筒1上时,与均匀周向分布的凸肋17的弧形顶面相接触。开槽16用于将干燥腔3内的热气透过物料进入筒腔15内,开槽16轴向贯穿筒体14,开槽16的一边设有凸肋17,筒体14通过凸肋17的顶端与物料接触,所以凸肋17的顶端为避免在物料上产生压痕的弧形顶面且凸肋17的侧边与筒体14表面平缓过渡。如图3所示,筒体14上开设的开槽16的边缘不会与物料直接,避免在干燥的过程中开槽16边缘在物料上产生压印,保证了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品质。在本实施例中吗,相邻开槽16与烘筒1中心连接,两开槽16连接线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所以一个圆形烘筒1上设有相应的开槽16和凸肋17十二组,在烘筒1转动的过程中,能够保证物料被均匀干燥,保证产品的品质。以上所述使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型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包括位于烘燥机壳体内部的腔室和用于卷绕待烘干物料的烘筒(1),所述烘筒(1)位于腔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筒(1)包括筒体(14)和位于筒体(14)内部的筒腔(15),所述筒体(14)上设有用于腔室内干燥气体流入筒腔(15)的开槽(16),所述开槽(16)为轴向贯穿筒体(14)的长条形;所述开槽(16)的一边设有凸肋(17),所述凸肋(17)的顶端与物料接触,凸肋(17)的顶端为避免在物料上产生压痕的弧形顶面设置,凸肋(17)的侧边与筒体(14)表面平缓过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包括位于烘燥机壳体内部的腔室和用于卷绕待烘干物料的烘筒(1),所述烘筒(1)位于腔室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烘筒(1)包括筒体(14)和位于筒体(14)内部的筒腔(15),所述筒体(14)上设有用于腔室内干燥气体流入筒腔(15)的开槽(16),所述开槽(16)为轴向贯穿筒体(14)的长条形;所述开槽(16)的一边设有凸肋(17),所述凸肋(17)的顶端与物料接触,凸肋(17)的顶端为避免在物料上产生压痕的弧形顶面设置,凸肋(17)的侧边与筒体(14)表面平缓过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槽(16)设有多个,多个开槽(16)相互平行,开槽(16)均匀周向分布在筒体(14)的表面,相应凸肋(17)设有多个,多个凸肋(17)与多个开槽(16)对应设置;物料卷绕在烘筒(1)上时,与均匀周向分布的凸肋(17)的弧形顶面相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压痕的烘筒式烘燥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开槽(16)与烘筒(1)中心连接,两开槽(16)连接线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4.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刚,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天晟合纤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