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35036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包括上旋翼操纵系统和下旋翼操纵系统,上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伺服舵机、第一倾斜器、操纵长拉杆和头部支撑,第一倾斜器位于头部支撑的下方,并通过操纵长拉杆与头部支撑连接,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并与第一倾斜器连接,头部支撑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下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二倾斜器、第二伺服舵机和伺服小翼,第二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并与第二倾斜器连接;伺服小翼设置于下旋翼的上方,并与第二倾斜器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桨距分控的操纵系统,机械系统较为简单、安全且美观;在下旋翼加装伺服小翼提高了直升机的稳定性,解决了常规桨距分控操纵系统上旋翼无法安装伺服小翼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器设计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
技术介绍
共轴式直升机没有常规布局中的尾桨及其传动系统,其所需的功率相对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所需的功率要少;同时,共轴式直升机具有更加紧凑的结构,相对于单旋翼带尾桨直升机尺寸要减少35%~40%,进而拥有较小的惯性矩,从而增加共轴式直升机的可控性和机动性。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上下旋翼联合操纵,即通过平行四边形将上下两个倾斜器连接在一起,使两个倾斜器同时进行总距运动与周期变距,航向运动通过只控制一副旋翼的总距运动的半差动形式实现,这种操纵系统所需伺服舵机较少,但机械连杆较多,机械结构较为复杂,其机械结构暴露在轴外,旋转阻力大且容易造成损伤,失效后坠毁风险大。另一种操纵形式为桨距分控操纵,其特点为两个倾斜器分别独立控制两副旋翼的总距与周期变距,航向运动通过增加一副旋翼的总距同时减小另一副旋翼总距的全差动方式实现,这种操纵系统的优势在于机械结构简单,上旋翼的操纵系统位于轴内,更加安全美观,但存在所需舵机较多、飞行控制系统更复杂、内轴的内径较粗的缺点。而且小型无人直升机由于惯量和阻尼较小,旋翼转速高,机体本身不稳定且震荡周期短。因此,提供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以消除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成为现在亟待解决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下旋翼加装伺服小翼提高了直升机的稳定性,解决了常规桨距分控操纵系统上旋翼无法安装伺服小翼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包括上旋翼操纵系统和下旋翼操纵系统,所述上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伺服舵机、第一倾斜器、操纵长拉杆和头部支撑,所述第一倾斜器位于所述头部支撑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操纵长拉杆与所述头部支撑连接,所述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一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所述头部支撑还通过变距拉杆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所述下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二倾斜器、第二伺服舵机和伺服小翼,所述第二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二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连接;所述伺服小翼设置于下旋翼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优选的,所述头部支撑设置于旋翼内轴的顶部,所述操纵长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旋翼内轴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优选的,所述操纵长拉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操纵长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器以及所述头部支撑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优选的,所述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伺服舵机位于旋翼传动系统的下部呈120°角均布,并通过第一舵机连杆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优选的,所述伺服小翼包括小翼叶片、叶片连杆、稳定杆壳体、小翼摇杆主框和小翼摇臂,所述稳定杆壳体中部安装于旋翼外轴的外侧,所述小翼叶片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小翼叶片分别通过一所述叶片连杆对称安装于所述稳定杆壳体的两端,两个所述叶片连杆还与所述小翼摇杆主框的内部耳片连接;所述小翼摇杆主框设置于所述稳定杆壳体的上方,所述小翼摇杆主框的外部耳片与所述第二倾斜器连接;所述小翼摇臂设置有一对,一对所述小翼摇臂的外端分别与所述稳定杆壳体的两端旋转连接,一对所述小翼摇臂还均与所述第二倾斜器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伺服舵机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伺服舵机位于旋翼传动系统的上部呈120°角均布,并通过第二舵机连杆与所述第二倾斜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倾斜器的外环伸出有四个耳片,两个所述耳片分别通过小翼摇臂连杆与两个所述小翼摇臂的内端连接,另外两个所述耳片均通过传扭拉杆连接有一个剪型摇臂,两个所述剪型摇臂的中部通过一个剪型摇臂滑套与所述旋翼外轴的外周滑动连接,另一端通过小翼连杆与所述小翼摇杆主框的的外部耳片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小翼摇臂的中部分别通过一变距摇臂连杆与所述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优选的,两个所述剪型摇臂关于所述剪型摇臂滑套的中心对称安装。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桨距分控的操纵系统,机械系统较为简单、安全且美观;在下旋翼加装伺服小翼提高了直升机的稳定性,解决了常规桨距分控操纵系统上旋翼无法安装伺服小翼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的轴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的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下旋翼伺服小翼的俯视图;图5为图4的J-J剖视图;图6为图5的I处放大图;其中,1、头部支撑,2、操纵长拉杆,3、第一倾斜器,4、第一伺服舵机,5、第一舵机连杆,6、第二倾斜器,7、第二伺服舵机,8、第二舵机连杆,9、伺服小翼,10、小翼摇臂,11、稳定杆壳体,12、小翼摇杆主框,13、叶片连杆,14、小翼叶片,15、变距摇臂连杆,16、下旋翼变距摇臂,17、小翼摇臂连杆,18、传扭拉杆,19、剪型摇臂,20、剪型摇臂滑套,21、小翼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在下旋翼加装伺服小翼提高了直升机的稳定性,解决了常规桨距分控操纵系统上旋翼无法安装伺服小翼的问题。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如图1-3所示,包括上旋翼操纵系统和下旋翼操纵系统,上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伺服舵机4、第一倾斜器3、操纵长拉杆2和头部支撑1,第一倾斜器3为上旋翼倾斜器,第一倾斜器3位于头部支撑1的下方,并通过操纵长拉杆2与头部支撑1连接,第一伺服舵机4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伺服舵机4沿第一倾斜器3的外周均布设置,并与第一倾斜器3连接;头部支撑1还通过变距拉杆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下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二倾斜器6、第二伺服舵机7和伺服小翼9,第二倾斜器6为下旋翼倾斜器,第二伺服舵机7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二伺服舵机7沿第二倾斜器6的外周均布设置,并与第二倾斜器6连接;伺服小翼9设置于下旋翼的上方,并与第二倾斜器6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16连接。头部支撑1设置于旋翼内轴的顶部,旋翼内轴设置于旋翼外轴内,与旋翼外轴同轴连接;操纵长拉杆2的一端与头部支撑1连接,另一端穿过旋翼内轴的内部与第一倾斜器3的内环连接。操纵长拉杆2设置有两根,两根操纵长拉杆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倾斜器3以及头部支撑1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第一伺服舵机4设置有三个,三个第一伺服舵机4位于旋翼传动系统的下部呈120°角均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包括上旋翼操纵系统和下旋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伺服舵机、第一倾斜器、操纵长拉杆和头部支撑,所述第一倾斜器位于所述头部支撑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操纵长拉杆与所述头部支撑连接,所述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一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所述头部支撑还通过变距拉杆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所述下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二倾斜器、第二伺服舵机和伺服小翼,所述第二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二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连接;所述伺服小翼设置于下旋翼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包括上旋翼操纵系统和下旋翼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一伺服舵机、第一倾斜器、操纵长拉杆和头部支撑,所述第一倾斜器位于所述头部支撑的下方,并通过所述操纵长拉杆与所述头部支撑连接,所述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第一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一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所述头部支撑还通过变距拉杆连接上旋翼变距摇臂;所述下旋翼操纵系统包括第二倾斜器、第二伺服舵机和伺服小翼,所述第二伺服舵机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第二伺服舵机沿所述第二倾斜器的外周设置,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连接;所述伺服小翼设置于下旋翼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二倾斜器以及下旋翼变距摇臂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支撑设置于旋翼内轴的顶部,所述操纵长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头部支撑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旋翼内轴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长拉杆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操纵长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倾斜器以及所述头部支撑连接组成平行四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舵机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一伺服舵机位于旋翼传动系统的下部呈120°角均布,并通过第一舵机连杆与所述第一倾斜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共轴式直升机操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伺服小翼包括小翼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空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