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姚同刚专利>正文

自动储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503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储水器,主要由壳体、上盖连杆、凹形浮子、限位滑行柱、定位转轴、叉式控制杠杆、转动插式连杆、转动柄、复位弹簧、手柄、注水阀、注、用水管、溢水管、水箱等组成,其特点凹形浮子位于壳体内,并用叉式控制杠杆、转动柄、注水阀、转动插式连杆、复位弹簧联接控制注水阀,注、用水管、溢水管分别与水箱、壳体、上盖联通。此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用时只要转动手柄到开位置时,即可储水应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自动储水器本技术是属于自来水的储供装置。目前,世界上淡水资源日趋紧张,而我国更是缺水国家,有诸多城市和乡镇民用水不足,实行定时供给;这样就出现因工作时间紧张及其它原因而接不到水,有的高层楼在用水高峰时也得不到用水。有的居民想在家中安装自动储水箱,但因成本高,不易安装,不得还用水缸和水桶储水,给居民生活带来困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储水器,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保证用水,满足用户的要求。本技术主要由:壳体1、注水管2、用水管3、溢水管4、排气管5、转动插式连杆6、复位弹簧7、定位弹簧8、转动柄9、手柄10、定位转轴11、叉式控制杠杆12、连杆13、限位滑行柱14、凹形浮子15、水阀16、注水阀17、固定螺母18、上盖19、水箱20、连接螺丝21组成,如图1、2所示;其特征在于:凹形浮子15位于壳体1内,限位滑行柱14穿过凹形浮子,其两端与壳体1底部、上盖19联接,定位转轴11穿过叉式控制杠杆12一端部,其两端与壳体1侧面联接,叉式控制杠杆一端与转动柄9一端相接触,另一端叉卡在固定于凹形浮子15的凹型处连杆13上,转动插式连杆6一端穿过壳体1侧面与手柄10联接,另一端用连接螺丝21与转动柄9联接,定位弹簧8套联在转动插式连杆6上,转动柄9的另一端与注水阀17固定联接,注水阀17与注水管2内联接,注水管2上端用固定螺母18与上盖19联接,并用套管与水箱20联通,其另一端用固定螺母18与壳体1底部联通,复位弹簧7两端分别与转动柄9、注水管2联接,用水管3用固定螺母18与上盖19、壳体1底部联接,其上端用套管与水箱20联通,溢水管4下端与上盖19联接,上端用套管与水箱20侧面的注水管3的下面处联通,排气管5与壳体1的-->上端部内联通,并位于壳体1表面上,水阀16可分别与用水管3、壳体1底部联通,上盖19与壳体1的上端面联接,组成自动储水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由壳体1、上盖2、凹形浮子15、连杆13、叉式控制杠杆12、转动柄9、手柄10、转动插式连杆6、注水阀17、注水管2、用水管3等组成,如图1所示;首先将手柄10转动到“开”的位置,这时水由注水管2经过注水阀17进入水箱20内,当水箱20水满时,水由水箱20上注水管2下面的溢水管4流入壳体1内,当水在壳体1内上升,将位于壳体1内腔中的凹形浮子15托起;随着凹形浮15沿限位滑行柱14上升,插联在凹形浮子15的凹处的连杆13上的叉式控制杠杆12托起,叉式控制杠杆12以定位转轴11转动,使叉式控制杠杆12的另一端与转动柄9的下端脱离,转动柄9在复位弹簧7的作用下,使与转动柄9另一端联接在注水管2内的注水阀17关闭,使注水管2向水箱20的通道停止供水;同时连杆6在转动柄9的带动下使手柄10转到“关闭”位置。需要用水时,打开用水管3下边的水阀16即可用水。壳体1内的水位上升,其腔内的空气可通过排气管5排出。当下次储水时,打开壳体1底部的水阀16时,将壳体1内的残水放掉,凹形浮子15下沉,使叉式控制杠杆12与连杆13的一端下降,而与转动柄9相接的一端升起,并用手转动手柄10转动到“开”的位置,通过转动插式连杆6、转动柄9将注水阀17打开,来水由注水管2向水箱20加水,重新储水,重复上述过程。当壳体1底部水阀16的排水量远远小于溢水管4的流量时,壳体1内的水位同样自动上升,使凹形浮子上升,同样能关闭注水阀17的效果,同时壳体1内的残水由开着的水阀16而自动排出,而下一次储水时,只需将手柄10转至“开”的位置即可。本技术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此装置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水箱可根据用户需要而设置,用塑料制成水箱,不怕锈蚀。使用时只要将手柄转到“开”的位置,即可储水,-->防止因没有及时接水而没有水用和因放水忘记关闭造成浪费水资源。此装置维修方便,经久耐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去掉壳体两侧面后的总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手柄、转动柄、转动插式连杆、注水阀的联接及水管与壳体、上盖联接示意图。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主要由壳体1、注水管2、用水管3、溢水管4、排气管5、转动插式连杆6、复位弹簧7、定位弹簧8、转动柄9、手柄10、定位转轴11、叉式控制杠杆12、连杆13、限位滑行柱14、凹形浮子15、水阀16、注水阀17、固定螺母18、上盖19、水箱20、连接螺丝21组成自动储水器,如图1所示;其中水阀16、注水阀17、连接螺丝21、复位弹簧7、固定弹簧8为选用件;壳体1、上盖19为铸铁浇铸成;注水管2、用水管3、溢水管4为铜管;排气管5可用塑料制成;转动插式连杆6用硬塑注塑而成,其一端有通槽,可与转动柄9插接;手柄10、连杆13、限位滑行柱14可用硬塑注塑而成;转动柄9用铜制成T字形;叉式控制杠杆12用硬塑料注塑而成,其一端有型,可与连杆13插接;水箱20用塑料制成;凹形浮子15用塑料注塑而成,其中间是凹型;固定丝母18用铜制成,内、外表面均有螺纹;定位转轴11用不锈钢制成。连杆13插入凹形浮子15的凹型处,将凹形浮子15位于壳体1内,并用限位滑行柱14通过凹形浮子中间联接在壳体1与上盖19上;叉式控制杠杆12一端叉联于凹形浮子15凹处连杆13上,另一端部用定位转轴11穿过联接,定位转轴两端联接在壳体1的两侧面上;将注水管2、用水管3用固定螺母18分别固定在上盖19、壳体1上面;注水阀17固定在注水管2内,转动柄9的T型一端与注水阀17固定联接,另一端用连接螺丝21与转动插式连杆6的一端插联,另一端可与叉式控制杠杆一端相接;转动插式连杆6的另一端通过壳体1侧面与手柄10联接;复位弹簧7套联在转动柄9上,-->其两端分别卡扣在注水管2、转动柄9的一端部上;定位弹簧8套联在转动插式连杆6上。排气管5固定在壳体1处面,与壳体1上部内腔联通;水箱20置于壳体1的上方处,用注水管2、用水管3的套管与水箱20联通;溢水管4上、下两端与水箱20、上盖19联通;水阀16分别与用水管3、壳体1的底部联接,组成自动储水器。用时,将手柄10转到“开”的位置,即可储水、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储水器,包括壳体、水管、水箱,其特征在于:凹形浮子(15)位于壳体(1)内,限位滑行柱(14)穿过凹形浮子,其两端与壳体(1)底部、上盖(19)联接,定位转轴(11)穿过叉式控制杠杆(12)一端部,其两端与壳体(1)侧面联接,叉式控制杠杆一端与转动柄(9)一端相接触,另一端叉卡在固定于凹形浮子(15)的凹型处连杆(13)上,转动插式连杆(6)一端穿过壳体(1)侧面与手柄(10)联接,另一端用连接螺丝(21)与转动柄(9)联接,定位弹簧(8)套联在转动插式连杆(6)上,转动柄(9)的另一端与注水阀(17)固定联接,注水阀(17)与注水管(2)内联接,注水管(2)上端用固定螺母(18)与上盖(19)联接,并用套管与水箱(20)联通,其另一端用固定螺母(18)与壳体(1)底部联通,复位弹簧(7)两端分别与转动柄(9)、注水管(2)联接,用水管(3)用固定螺母(18)与上盖(19)、壳体(1)底部联接,其上端用套管与水箱(20)联通,溢水管(4)下端与上盖(19)联接,上端用套管与水箱(20)侧面的注水管(3)的下面处联通,排气管(5)与壳体(1)的上端部内联通,并位于壳体(1)表面上,水阀(16)可分别与用水管(3)、壳体(1)底部联通,上盖(19)与壳体(1)的上端面联接,组成自动储水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自动储水器,包括壳体、水管、水箱,其特征在于:凹形浮子(15)位于壳体(1)内,限位滑行柱(14)穿过凹形浮子,其两端与壳体(1)底部、上盖(19)联接,定位转轴(11)穿过叉式控制杠杆(12)一端部,其两端与壳体(1)侧面联接,叉式控制杠杆一端与转动柄(9)一端相接触,另一端叉卡在固定于凹形浮子(15)的凹型处连杆(13)上,转动插式连杆(6)一端穿过壳体(1)侧面与手柄(10)联接,另一端用连接螺丝(21)与转动柄(9)联接,定位弹簧(8)套联在转动插式连杆(6)上,转动柄(9)的另一端与注水阀(17)固定联接,注水阀(17)与注水管(2)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同刚赵淑英
申请(专利权)人:姚同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