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旭帆专利>正文

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及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4977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及使用方法,包括:套管、楔形块、夹持块、导电杆、托块、复位弹簧、调节机构,套管围成带通口的框形夹持空间体,框形夹持空间体夹持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楔形块活动设置于套管内,夹持块与楔形块固连,夹持块与楔形块同步运动,导电杆固定设置于楔形块底端,导电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托块固定于套管的底端,托块上设有供接触电极伸出的通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导电杆相连,另一端与托块上端面相抵接,调节机构通过驱动楔形块活动,并带动夹持块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与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软铜线端部与接触电极接触压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及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
,尤其涉及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负荷增长迅猛,特别在夏、冬大负荷、重负荷情况下设备发热情况异常严峻,电力系统中经常出现因设备发热处理不及时而引起设备损坏或被迫非计划停电的事故。目前,处理设备发热的常规方法有诸多弊端:必须非计划停电:特别是母线下设备发热,处理时必须将整段母线退出运行,对整个电力系统正常运行影响较大,同时也延误处理时间;不安全因素增加:为了减少停电的不利影响,停电一般错开用电高峰期,选择零点以后,这样一来停、送电和设备故障处理多是夜间执行,由于夜晚工作的环境局限性造成施工风险加大,不安全因素明显增多;处理不彻底:由于引起设备发热故障原因较为复杂,设备在运行状态下无法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往往根据经验做出预判断,有时可能造成设备停运后处理发热时无合适的备品、备件,只能临时简单处理,待所需备件购进后再次停电处理。目前有中国专利CN202423578U公开过一种带电处理装置,能够进行带电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目前仍然没有能够方便对接线端进行快速夹紧,效率还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快捷、效率高、性能稳定的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及使用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包括:套管,所述套管围成一带通口的框形夹持空间体,所述框形夹持空间体用于夹持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楔形块,所述楔形块活动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且具有导电功能;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楔形块相固连并位于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所述夹持块能够与楔形块保持同步运动,且具有导电功能;导电杆,所述导电杆固定设置于楔形块的底端,所述导电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托块,所述托块固定设置于套管的底端,所述托块上设置有一供接触电极伸出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与通口相连通;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杆相连,另一端与托块上端面相抵接;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套管靠近通口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固连有一软铜线端部,所述调节机构通过驱动楔形块活动,楔形块活动并带动夹持块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与变电设备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同时软铜线端部与接触电极接触压紧。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套管包括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内部均开设有L形槽,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垂直相连接,且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上的L形槽相连通,套管一下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四,套管四内部开设有与L形槽相连通的直槽,托块固定设置于套管三的底端,通口由托块底面与套管四侧面之间的间距形成。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楔形块包括楔形块一、楔形块二、楔形块三、楔形块四,且所述楔形块一、楔形块二、楔形块三、楔形块四依次一一对应滑动容置于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套管四内,楔形块一、楔形块二、楔形块三、楔形块四相邻之间设置为斜面接触且传动配合,导电杆固定在楔形块三的底端。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夹持块包括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依次一一对应与楔形块一、楔形块二、楔形块三、楔形块四相固连。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套管一、套管二、套管三、套管四均开设有一滑槽,每个滑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楔形块一、楔形块二、楔形块三、楔形块三依次通过连接块与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相固连。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与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触面均设置为弧面。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一固定设置于所述楔形块四右端并位于套管四内的传动板,套管四右侧开设有螺纹通孔并且螺纹连接有一螺纹杆,传动板的右端与螺纹杆转动连接,螺纹杆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旋钮,螺纹杆和旋钮均设置为绝缘,传动板的上表面开始有梯形槽,套管四的上表面开设有通孔,并且通过该通孔滑动连接有顶杆,顶杆的下端伸入到梯形槽中,软铜线端部固设于顶杆的上端。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S1:将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放入到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围成的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放置完之后,转动旋钮,通过螺纹配合推动传动板,传动板移动一方面使楔形块四向左侧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梯形槽使顶杆向上移动,传动板向左侧移动后通过斜面配合使楔形块一向上移动,楔形块一向上移动使楔形块二向右移动,进而使楔形块三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此时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向中间收缩空间,夹紧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S2:楔形块三向下移动能够通过导电杆带动接触接触电极向下移动进而与顶杆进行相向移动,最终将软铜线端部夹紧,此时,楔形块三上所在的夹持块三接触到接线端,这时,夹持块三、连接块、楔形块三、导电杆以及接触电极导通电路并与软铜线形成电路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公开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包括:套管、楔形块、夹持块、导电杆、托块、复位弹簧、调节机构,所述套管围成一带通口的框形夹持空间体,所述框形夹持空间体用于夹持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所述楔形块活动设置于所述套管内,且具有导电功能,所述夹持块与楔形块相固连并位于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所述夹持块能够与楔形块保持同步运动,且具有导电功能,所述导电杆固定设置于楔形块的底端,所述导电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所述托块固定设置于套管的底端,所述托块上设置有一供接触电极伸出的通孔,且所述通孔与通口相连通,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杆相连,另一端与托块上端面相抵接,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套管靠近通口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固连有一软铜线端部,所述调节机构通过驱动楔形块活动,楔形块活动并带动夹持块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与变电设备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同时软铜线端部与接触电极接触压紧,这样本技术方案通过将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放入到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放置完之后,通过调节机构驱动楔形块活动,楔形块活动并带动夹持块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与变电设备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同时软铜线端部与接触电极接触压紧,这时,夹持块、楔形块、导电杆以及接触电极导通电路并与软铜线形成电路回路,不仅方便快捷、效率高、而且性能稳定,用户体验感好,应用前景广,从而极大地增强了生产厂家的市场竞争力。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的使用方法,使用步骤依次如下:S1:将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放入到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围成的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放置完之后,转动旋钮,通过螺纹配合推动传动板,传动板移动一方面使楔形块四向左侧移动,另一方面通过梯形槽使顶杆向上移动,传动板向左侧移动后通过斜面配合使楔形块一向上移动,楔形块一向上移动使楔形块二向右移动,进而使楔形块三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下移动,此时夹持块一、夹持块二、夹持块三、夹持块四向中间收缩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围成一带通口的框形夹持空间体,所述框形夹持空间体用于夹持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楔形块(20),所述楔形块(20)活动设置于所述套管(10)内,且具有导电功能;夹持块(30),所述夹持块(30)与楔形块(20)相固连并位于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所述夹持块(30)能够与楔形块(20)保持同步运动,且具有导电功能;导电杆(40),所述导电杆(40)固定设置于楔形块(20)的底端,所述导电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41);托块(50),所述托块(50)固定设置于套管(10)的底端,所述托块(50)上设置有一供接触电极(41)伸出的通孔(51),且所述通孔(51)与通口相连通;复位弹簧(70),所述复位弹簧(70)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杆(40)相连,另一端与托块(50)上端面相抵接;调节机构(60),所述调节机构(60)设置于套管(10)靠近通口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60)固连有一软铜线(80)端部,所述调节机构(60)通过驱动楔形块(20)活动,楔形块(20)活动并带动夹持块(30)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30)与变电设备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同时软铜线(80)端部与接触电极(41)接触压紧。...

【技术特征摘要】
1.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围成一带通口的框形夹持空间体,所述框形夹持空间体用于夹持变电设备的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楔形块(20),所述楔形块(20)活动设置于所述套管(10)内,且具有导电功能;夹持块(30),所述夹持块(30)与楔形块(20)相固连并位于框形夹持空间体内,所述夹持块(30)能够与楔形块(20)保持同步运动,且具有导电功能;导电杆(40),所述导电杆(40)固定设置于楔形块(20)的底端,所述导电杆(4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接触电极(41);托块(50),所述托块(50)固定设置于套管(10)的底端,所述托块(50)上设置有一供接触电极(41)伸出的通孔(51),且所述通孔(51)与通口相连通;复位弹簧(70),所述复位弹簧(70)的一端与所述导电杆(40)相连,另一端与托块(50)上端面相抵接;调节机构(60),所述调节机构(60)设置于套管(10)靠近通口的一侧,所述调节机构(60)固连有一软铜线(80)端部,所述调节机构(60)通过驱动楔形块(20)活动,楔形块(20)活动并带动夹持块(30)在框形夹持空间体内移动,以改变框形夹持空间的大小并使夹持块(30)与变电设备输入端或输出端接头的接线端相接触,同时软铜线(80)端部与接触电极(41)接触压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套管(10)包括套管一(11)、套管二(12)、套管三(13),套管一(11)、套管二(12)、套管三(13)内部均开设有L形槽,套管一(11)、套管二(12)、套管三(13)垂直相连接,且套管一(11)、套管二(12)、套管三(13)上的L形槽相连通,套管一(11)下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四(14),套管四(14)内部开设有与L形槽相连通的直槽,托块(50)固定设置于套管三(13)的底端,通口由托块(50)底面与套管四(14)侧面之间的间距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楔形块(20)包括楔形块一(21)、楔形块二(22)、楔形块三(23)、楔形块四(24),且所述楔形块一(21)、楔形块二(22)、楔形块三(23)、楔形块四(24)依次一一对应滑动容置于套管一(11)、套管二(12)、套管三(13)、套管四(14)内,楔形块一(21)、楔形块二(22)、楔形块三(23)、楔形块四(24)相邻之间设置为斜面接触且传动配合,导电杆(40)固定在楔形块三(23)的底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电设备接头发热带电处理机构,其特征在于:夹持块(30)包括夹持块一(31)、夹持块二(32)、夹持块三(33)、夹持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旭帆
申请(专利权)人:吴旭帆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