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实用新形涉及一种雨伞,特别涉及一种四折自动开收伞伞架。常用的自动开收伞,通常均为三折伞,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由于其恢复弹簧(A)是装设于第一主伞骨(B)与第一副伞骨(C)之间,使得在收伞时,其拉回的弹力较差,无法完成四折伞的回收,所以只能应用于三折伞,使得伞在收伞之后长度仍较长,不便于携带。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收伞后长度较短、便于携带的四折自动开收伞伞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包括有中棒,中棒上设有上巢及可滑动的活动巢,由上巢向外延伸出第一主伞骨,主伞骨外端枢接在伞支骨的中段位置,伞支骨的内端枢接在活动巢上,外端则与第三主骨的前段枢接,而第二主骨的内端枢接于第一主骨的后段位置,其外部枢接于第三主骨的内端,形成与伞支骨相平行的状态。第四主骨的内端与第三主骨的外端枢接,其外端枢接于伞尾骨的内端,而在第三主骨的下方及第四主骨的上方分别结合有二挠性骨,形成一四折伞伞架结构,其中,恢复弹簧的内端结合于伞支骨的外端,恢复弹簧的外端固定在第三主骨的中段位置,即恢复弹簧位于伞架的第二组平行四边行的内部位置。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图1为常用三折自动开收伞的伞架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收伞后的状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有中棒1,中棒1上设有上巢11及可滑动的活动巢12,由上巢11向外延伸出第一主伞骨2,主伞骨2外端枢接在伞支骨3的中段位置,伞支骨3的内端枢接在活动巢12上,外端则与第三主骨5的前段枢接,而第二主骨4的内端枢接于第一主骨2的后段位置,其外部枢接于第三主骨5的内端,形成与伞支骨3相平行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四折自动开收伞伞架,其包括有中棒(1),中棒(1)上设有上巢(11)及可滑动的活动巢(12),由上巢(11)向外延伸出第一主伞骨(2),主伞骨(2)外端枢接在伞支骨(3)的中段位置,伞支骨(3)的内端枢接在活动巢(12)上,外端则与第三主骨(5)的前段枢接,而第二主骨(4)的内端枢接于第一主骨(2)的后段位置,其外部枢接于第三主骨(5)的内端,形成与伞支骨(3)相平行的状态,第四主骨(6)的内端与第三主骨(5)的外端枢接,其外端枢接于伞尾骨(7)的内端,而在第三主骨(5)的下方及第四主骨(6)的上方分别结合有挠性骨(51)、(61),形成一四折伞伞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恢复弹簧(31)的内端结合于伞支骨(3)的外端,恢复弹簧(31)的外端固定在第三主骨(5)的中段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