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院军专利>正文

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干燥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35052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1: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包括炉体、进料口、出料口、干燥气入口和干燥气出口,所述炉体沿横向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炉体内设有气体腔和物料腔,所述气体腔和物料腔之间以多孔板隔开,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所述干燥气入口与所述干燥气出口均与所述气体腔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该装置进行底吹干燥的方法,包括将待干燥物料从进料口送入物料腔,受重力和干燥气共同作用沿倾斜的炉体缓缓向下移动,最终被干燥并从出料口输出。该方法无需使用推动杆或传送带驱动舟皿运动,省略了舟皿和传送装置的使用。能够实现高效率、低损耗、低能耗生产的粉体干燥。

Bottom blowing type drying device and drying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bottom-blown dry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urnace body, a inlet and outlet, a drying gas inlet and a drying gas outlet. The furnace body is arranged along the transverse direction and at an angle with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long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furnace body, the furnace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gas chamber and a material chamber, the gas chamber and the material chamber.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drying ga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gas chamber. The invention also provides a bottom blowing drying method using the device, including feeding the material to be dried from the inlet port into the material chamber, moving slowly downward along the inclined furnace body under the combined action of gravity and dry gas, and eventually being dried and exported from the outlet port. The method does not need to use a push rod or a conveyor belt to drive the boat motion, and omits the use of the boat and the conveyor device. It can achieve high efficiency, low loss and low energy consumption for powder dry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干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业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以及使用该装置进行干燥的方法。
技术介绍
粉体干燥技术广泛应用于冶金、有色、建材、化工、医药等领域。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有喷雾干燥、流态化干燥、蒸汽回转干燥、气流干燥、回转圆筒干燥、旋转快速干燥、圆盘干燥、带式干燥、双锥回转真空干燥、桨叶式干燥、冷冻干燥、微波及远红外干燥等。上述干燥方式各有特点,可以针对不同的物料特性和含水量进行选择。为提高干燥的效率,可以从干燥过程的本质进行分析,干燥的实质是物料中水分被蒸发分离的过程。因此,干燥既是一个传热过程,使水分子具有更高的热能实现液态向气态转化;干燥也是一个传质过程,在气流干燥方式中,将热气传进物料,而将水蒸汽传出或抽出。有的干燥方式,诸如流态化或回转式干燥中存在机械能转化的现象,微波干燥中存在微波能转化热能的过程。可以认为干燥过程类似于“传热、传质、传能”过程。因此,要提升干燥效率,就要同步提高水分蒸发效率和水蒸汽排出效率,从而达到高效降低水分含量的目的。传热有三种方式:传导、对流与辐射。而对于除去粉体中的水分而言,干燥温度一般不高,因此传导效率低,辐射作用不突出。对流是最为理想的导热方式。对于传质而言,就需要动力,无论是流化床的气吹还是真空抽气,都是解决传质的动力问题。传能主要是解决传质的扩散途径问题,对于静态干燥易团聚的物料尤为重要。因此流化床干燥技术,以“热气对流导热、吹动传能和传质”的特点实现干燥的高效率,成为粉末干燥重要技术之一。现有粉体干燥技术中,真空干燥机和箱式干燥机是间歇式生产,无法连续。回转窑、桨叶螺旋干燥机、回转窑和网带式干燥机基本上是依靠物料自身蒸发水蒸汽的压力驱动水蒸汽外排,因此物料始终处于水蒸汽的包围之中,对干燥效率显然影响较大。流化床式干燥机效率高、处理量大,但是因为出气量大,收尘装置庞大,因此应用领域受到限制。而实现中由于应用领域和生产批量的不同,大量使用的还是箱式干燥器或者网带式干燥器。因此,理想的粉末干燥器应该将“传质、传热、传能”三者结合,重点在于提高加热效率和排出效率。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使用该装置进行干燥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包括炉体、进料口、出料口、干燥气入口和干燥气出口,其中,所述炉体沿横向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炉体内设有气体腔和物料腔,所述气体腔和物料腔之间以多孔板隔开,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送入待干燥物料;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从所述炉体中输出已干燥物料;所述干燥气入口与所述干燥气出口均与所述气体腔相通。优选地,所述物料腔位于所述气体腔的上方。优选地,所述炉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35°。优选地,所述干燥气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低的一端,所述干燥气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优选地,所述炉体包括加热段和冷却段,所述加热段用于对待干燥物料和干燥气进行加热,所述冷却段用于对已干燥物料进行冷却,所述气体腔和物料腔均贯穿所述加热段和冷却段。优选地,所述加热段位于所述炉体较高的部分,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加热段顶端;所述冷却段位于所述炉体较低的部分,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冷却段底端。优选地,所述冷却段外设冷却套,采用循环水进行冷却。优选地,所述加热段内设置有加热器,所述加热器为多个并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气体腔的底部。优选地,所述多孔板上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为20-80μm。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使用所述装置进行底吹干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从进料口向炉体内送入待干燥物料,同时从干燥气入口向炉体内送入干燥气;(2)待干燥物料进入物料腔,在重力和干燥气共同作用下,待干燥物料沿倾斜的炉体下行,在加热段完成干燥过程,得到已干燥物料;(3)已干燥物料继续下行,在冷却段完成冷却过程,最终从出料口输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通过底吹干燥,提高干燥效率。干燥过程中,湿物料的密度较大,容易滚落在料层下面。采用底吹干燥使热气向上运动,在干燥气的吹动下物料被分散,热交换面积增加,热交换效率得到提高。在此过程中,水蒸汽挥发加快,湿物料因为失水而变轻,与水蒸气一起随着热气流向上移动,“传热、传质、传能”同步进行。(2)实现气固原位分离。传统的流化床技术,是通过引风机将干燥器上部的气体抽走,并经过旋风除尘器和布袋收尘器实现气固分离。热风底吹虽然能提高了换热效率,但是也容易引起物料的飞扬。本专利技术的干燥装置类似一个封闭厢,干燥气由底部向上吹动物料,实现物料分散——热交换——蒸发的过程。由于气体腔内的气压大于物料腔,水蒸气在内压下向外排出,而粉体由于物料腔和多孔板的限制而被阻止在炉体内,实现物料高的收得率。(3)实现水蒸汽快速排出。传统箱式干燥器或者网带式干燥机,基本是以物料中的水分不断蒸发,提升炉内压力排出水蒸汽,因此物料始终处于水蒸汽氛围中。而水的蒸发与冷凝是一个可逆过程,在出口温度较低时水蒸汽因冷凝而重新进入物料,不能有效降低水分。要想进一步降低水分含量,就需要物料一直处于高温状态,进而又增加了热能浪费。此外由于热物料出炉后,由于温度骤降,还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降低干燥品质。本专利技术是以干燥气底吹为主,水蒸汽的挥发为辅的作用下提升炉体内的气压,加强水蒸汽排放。随着干燥过程的持续,水蒸汽含量显著减少,水蒸汽的冷凝可能性也显著减少。在冷却阶段采用干燥空气进行冷却,有效杜绝了水蒸汽的冷凝,提升了干燥效果。(4)无舟皿和动力输送。一般的网带干燥机,是以电机为动力通过驱动网带带动物料进出干燥炉。干燥效率与料层厚度、网带移动速度、温度等指标有关。本专利技术中物料的驱动主要依托气体底吹、坡度角和振动器。无需舟皿或者网带运输,可以连续进行并节省动力消耗。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底吹式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11-气体腔;12-物料腔;13-多孔板;14-冷却套;141-冷却水入口;142-冷却水出口;15-加热器;2-进料口;3-出料口;4-干燥气入口;5-干燥气出口;6-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包括炉体1、进料口2、出料口3、干燥气入口4和干燥气出口5。其中,炉体1沿横向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沿炉体1的长度方向,在炉体1内的炉腔中设有气体腔11和物料腔12,两者之间以多孔板13隔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包括炉体、进料口、出料口、干燥气入口和干燥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沿横向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炉体内设有气体腔和物料腔,所述气体腔和物料腔之间以多孔板隔开,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送入待干燥物料;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从所述炉体中输出已干燥物料;所述干燥气入口与所述干燥气出口均与所述气体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吹式干燥装置,包括炉体、进料口、出料口、干燥气入口和干燥气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沿横向设置,并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沿所述炉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炉体内设有气体腔和物料腔,所述气体腔和物料腔之间以多孔板隔开,所述进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所述进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向所述炉体内送入待干燥物料;所述出料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低的一端,所述出料口与所述物料腔相通,用于从所述炉体中输出已干燥物料;所述干燥气入口与所述干燥气出口均与所述气体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腔位于所述气体腔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10~3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气入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低的一端,所述干燥气出口设置于所述炉体较高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包括加热段和冷却段,所述加热段用于对待干燥物料和干燥气进行加热,所述冷却段用于对已干燥物料进行冷却,所述气体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院军史慧群孙紫昂
申请(专利权)人:孙院军史慧群孙紫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