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29348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09: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良、茶园施肥、茶园水分管理、风、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具有科学化对比研究,系统化的管理,注重细节的特点,与传统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相比较而言,本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从细节入手,对茶叶种植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本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对茶叶种植的每一个步骤进行科学系统化的规范指导,尤其针对病虫害的预防,从茶叶种植的土壤准备期开始对整个种植过程进行科学系统化的管理,提高茶叶育苗自身的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小后期病虫害治理的困难。

Methods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which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soil improvement, fertilization in tea plantations, water management in tea plantations, wind, freezing injury prevention, pest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nd requirements for safe use of pesticid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which has scientific comparative study, systematic management and injection.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starts from the details and manages every link of tea planting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survival rate of tea planting standardizes every step of tea planting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Guidance, especiall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sts and diseases, starts from the soil preparation period of tea planting to manage the whole planting process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tea seedling to resist pests and diseases, and reduce the difficulties of pest control in the later st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种植工艺
,具体为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的种植过程中如何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一直是研究的热门话题,从土壤的改良一直到茶叶的病虫害预防和治理,每一步骤都关系到成品茶叶的品质,传统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大多缺少科学性的研究和系统化的管理,通过传统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得到的茶叶无论是产量和品质都并非佳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而提供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良、茶园施肥、茶园水分管理、风、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优选的,所述土壤改良包括以下步骤:地力指标、深翻改土、中耕除草和铺草。a、地理指标:土壤pH值4.5~6.5,土层深5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并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营养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b、深翻改土: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一次,在茶行间进行,深度15cm~25cm。时间一般在秋茶结束后,9月至11月进行,秋冬季茶园翻耕应结合施基肥。c、中耕除草:春茶前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浅耕除草,深度为5cm~10cm,春茶采制结束后即5月中下旬,进行松土除草,深度为5cm~10cm。陡坡茶园应以拔草为主,不宜全面中耕,避免梅雨季节水土流失,伏耕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5cm~10cm。d、铺草:坡地茶园和高山茶园,应在春茶后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公顷铺鲜草15000kg~20000kg。优选的,所述茶园施肥包括以下步骤:肥料要求、施肥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a、肥料要求:茶园用各种肥料、叶面营养液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证明,对茶叶无毒、无污染危害。不应用城市有害垃圾或工厂、医院的有害废弃物。b、施肥时期:春茶前施催芽肥,2月上中旬,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旬,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批施,秋末初冬结合深耕施基肥,时间为10月至11月。高山茶园应早施,一般在10月上、中旬。c、施肥量:幼龄茶园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为2:1:1,每年施肥的氮素用量为20kg/公顷~80kg/公顷,具体施肥量根据茶园不同种植密度和树龄决定,成龄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全年干茶产量指标确定。一般每采收100kg干茶需施纯氮18kg~20kg,再按氮、磷、钾三要素配比4:1:1计算磷、钾肥用量。树冠改造茶园应增施有机肥,基肥与追肥用量比为3:7;追肥中春、夏、秋三季用量比为6:2:2,基肥应施有机肥即畜肥、饼肥、有机复合肥等。d、施肥方法:根际施肥在树冠下(坡地茶园于茶行上方)茶行间开10cm深条形沟,施肥后立即覆土,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傍晚进行树冠叶面喷雾。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微量元素类及其它叶面营养液,应严格按产品说明规定浓度使用。优选的,所述茶园水分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土壤要求、旱害预防、湿害预防和土壤水分测定。a、土壤要求:茶树生长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90%,空气相对湿度应大于70%。b、旱害预防:成龄茶园通过深翻改土、铺草、灌溉、浅耕、种植遮荫树等办法保持土壤水分,幼龄茶园应采取浅锄保水、培土护蔸、追施粪肥、浇灌、种植绿肥等措施。c、湿害预防:低洼积水茶园,应完善排水系统。坡地茶园上方开沿山排水沟,每隔5行~8行茶树开一条横向排水沟,沟应狭而深,沟底宽10cm~20cm,沟深60cm~80cm。平地茶园从低洼处向外开排水沟。d、土壤水分测定:按NY/T52的规定执行。优选的,所述风、冻害防治包括以下步骤:风、冻害预防和风、冻后护理。a、风、冻害预防: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高山茶园在西、北方向及山坡风口上方营造防护林带,加强肥水管理,秋末早施、重施基肥,基肥宜施有机肥,配施速效氮,增施磷、钾肥,冻害前,茶园行间铺草,低洼地雨后注意清沟排水。b、风、冻后护理:及时剪除受冻卷曲或冻焦的枝梢和枯枝,春季萌芽后受“倒春寒”冻害的茶树,及时摘除冻害芽梢,进行根外追肥。优选的,所述病虫害防治包括以下步骤:防治要求、防治方针、防治措施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a、防治要求:采取综合防治措施,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把病虫种群数控制在危害水平以下,提高防治效果,减少茶树鲜叶中农药残留量。b、防治方针:按照“预防结合,综合防治”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根据病虫发生、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等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c、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分步骤:虫情测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要求。c1、虫情测报:加强病虫预测预报,做到及时、准确地防治。c2、农业防治:合理修剪,勤除杂草,冬季清园,并及时清除病虫危害的枯枝、落叶;合理施肥,加强肥培管理。c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使用生物农药,发挥生物防治作用。扩大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应用范围,维持茶园生态平衡。c4、物理防治:大力推广冬季石硫合剂封园、茶季点灯灭蛾、人工捕杀等非化学农药防治措施。c5、化学防治要求:不准使用DDT、六六六、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水胺硫磷、氰戊菊酯、S-氰戊菊酯及以上农药的复混剂等,对发虫(病)中心进行点治或挑治,减少全面喷药,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杀伤力低的药剂。合理混用、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改进喷药技术,提倡低容量喷雾。注意喷药质量,减少喷药次数。按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规定执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涉及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具有科学化对比研究,系统化的管理,注重细节的特点,与传统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相比较而言,本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从细节入手,对茶叶种植的每个环节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良、茶园施肥、茶园水分管理、风、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其中,所述土壤改良包括以下步骤:地力指标、深翻改土、中耕除草和铺草。a、地理指标:土壤pH值4.5~6.5,土层深5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并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营养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b、深翻改土: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一次,在茶行间进行,深度15cm~25cm。时间一般在秋茶结束后,9月至11月进行,秋冬季茶园翻耕应结合施基肥。c、中耕除草:春茶前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浅耕除草,深度为5cm~10cm,春茶采制结束后即5月中下旬,进行松土除草,深度为5cm~10cm。陡坡茶园应以拔草为主,不宜全面中耕,避免梅雨季节水土流失,伏耕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5cm~10cm。d、铺草:坡地茶园和高山茶园,应在春茶后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公顷铺鲜草15000kg~20000kg。其中,所述茶园施肥包括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良、茶园施肥、茶园水分管理、风、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1.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土壤改良、茶园施肥、茶园水分管理、风、冻害防治、病虫害防治和农药安全使用要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改良包括以下步骤:地力指标、深翻改土、中耕除草和铺草。a、地理指标:土壤pH值4.5~6.5,土层深50cm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1.5%以上,并有一定量的速效氮、磷、钾营养元素及多种微量元素。b、深翻改土:投产茶园应每年或隔年一次,在茶行间进行,深度15cm~25cm。时间一般在秋茶结束后,9月至11月进行,秋冬季茶园翻耕应结合施基肥。c、中耕除草:春茶前即2月下旬至3月上旬,浅耕除草,深度为5cm~10cm,春茶采制结束后即5月中下旬,进行松土除草,深度为5cm~10cm。陡坡茶园应以拔草为主,不宜全面中耕,避免梅雨季节水土流失,伏耕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行,深度5cm~10cm。d、铺草:坡地茶园和高山茶园,应在春茶后和秋末,在茶树行间铺草,每公顷铺鲜草15000kg~20000kg。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园施肥包括以下步骤:肥料要求、施肥时期、施肥量和施肥方法。a、肥料要求:茶园用各种肥料、叶面营养液应经有关部门检测证明,对茶叶无毒、无污染危害。不应用城市有害垃圾或工厂、医院的有害废弃物。b、施肥时期:春茶前施催芽肥,2月上中旬,夏茶前追肥,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旬,秋茶追肥,夏茶结束后,6月下旬至9月中旬期间分批施,秋末初冬结合深耕施基肥,时间为10月至11月。高山茶园应早施,一般在10月上、中旬。c、施肥量:幼龄茶园氮、磷、钾三要素配比为2:1:1,每年施肥的氮素用量为20kg/公顷~80kg/公顷,具体施肥量根据茶园不同种植密度和树龄决定,成龄茶园以氮为主,辅以磷钾。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及全年干茶产量指标确定。一般每采收100kg干茶需施纯氮18kg~20kg,再按氮、磷、钾三要素配比4:1:1计算磷、钾肥用量。树冠改造茶园应增施有机肥,基肥与追肥用量比为3:7;追肥中春、夏、秋三季用量比为6:2:2,基肥应施有机肥即畜肥、饼肥、有机复合肥等。d、施肥方法:根际施肥在树冠下(坡地茶园于茶行上方)茶行间开10cm深条形沟,施肥后立即覆土,根外追肥宜选阴天、傍晚进行树冠叶面喷雾。常用肥料浓度:尿素0.3%~0.5%;过磷酸钙0.5%~1.0%;硫酸钾0.5%~1.0%。微量元素类及其它叶面营养液,应严格按产品说明规定浓度使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茶叶种植成活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园水分管理包括以下步骤:土壤要求、旱害预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山
申请(专利权)人:孝昌县凤凰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