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8574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有效阻挡车外热气进入车内,并且能够降低抗紫外线对人的辐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在夏天,人们将车停在室外,下班开车时车内温度比外界温度还要高,人们呆在车内犹如在一个“烤箱”,需要开空调进行降温,造成一些环境污染,在开车时即使开车空调,但是外界紫外线还是能够进行车内,所以需要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薄膜有效阻挡太阳辐射的热量,防止热气进去车内,同时降低紫外线的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可以有效防爆以最低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能够起到隔热,抗紫外线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13份、氮化硅晶须:3-6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5-8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3-6份、溶剂:3-6份、固化剂:2-5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2份、纳米气凝胶:1份、纳米氧化锡锑:7份、纳米材料溶液:12份、玻璃纤维:6份、乙酸乙酯:1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份、消泡剂:2份、成膜助剂:2份、流平剂:3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3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氮化硅晶须:3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6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4份、溶剂:3份、固化剂:2份。前述的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4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5份、纳米气凝胶:1.5份、纳米氧化锡锑:9份、纳米材料溶液:13份、玻璃纤维:8份、乙酸乙酯:12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5份、消泡剂:3份、成膜助剂:3份、流平剂: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8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3份、氮化硅晶须:5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7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6份、溶剂:6份、固化剂:4份。前述的消泡剂为有机硅消泡剂,流平剂为聚醚改性聚有机硅氧烷流平剂。前述的溶剂为丙酮。前述的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为2,2',4,4'-四羟基二苯甲酮,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为2-(5-氯-2H-苯三唑-2-基)-6-(1,1-二甲基乙基)-4-甲基苯酚。7.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所述的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界面剂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44-48%,填料:25-27%,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4.3-4.8%,聚氧乙烯脂肪醇醚:4.5-4.7%,聚二甲基硅氧烷:1.6-1.9%,聚醚改性硅油:1.2-1.4%,助溶剂:余量;所述填料为硫酸钡、硅微粉或碳酸钙。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纳米氧化锡锑、玻璃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混合,加入分散剂,在分散研磨机中于3500-4500r/min研磨2-4h,备用;步骤二:将改性氟碳树脂、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和乙酸乙酯混合搅拌20-30min,搅拌结束后再加入纳米材料溶液和步骤(1)制得混合物,以1000-1200r/min搅拌30-40min,在搅拌过程中加入纳米气凝胶、消泡剂、成膜助剂和流平剂,搅拌均匀即可得到A组分,备用;步骤三: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和溶剂混合,再向其中加入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和氮化硅晶须,搅拌1-2h,均匀后,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和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搅拌3-5h,搅拌过程加入固化剂,即可得到B组分,备用;步骤四:将A,B两组分按质量比3:5进行混合均匀,加热至100-130℃,使混合料熔解后送至流延机,流延成0.05-0.1mm,;步骤五:在热压的作用下将交联粘结胶与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进行高温粘接复合,热压复合温度为100-105℃,时间为1-2min,线压力为1.3~1.5Kg/mm;步骤六:在玻璃本体表面喷涂界面剂,喷涂流量控制在40-50ml/10s,然后将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薄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玻璃本体具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纳米气凝胶、纳米氧化锡锑、纳米材料溶液和玻璃纤维,能够提高薄膜的隔热能力;本专利技术中同时加入二苯甲酮类与苯并三唑类的紫外吸收剂,复配使用并且与用量恰当的适宜的其它组分配合,在各组分相互协同下,能有效地减缓紫外光的光降解作用以及具有持久的紫外阻隔效果,使得膜使用周期得到相应延长;在玻璃本体表面喷涂界面剂,可增加复合膜与玻璃本体的外表面的粘贴强剥离强度和撕裂强度,本专利技术紫外阻隔性能持久,紫外阻隔率达到97%以上,同时也能够阻挡掉通过窗户进入车内高达85%以上的热气;此外,本专利技术的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简单易操作,粘贴在汽车玻璃或建筑物玻璃表面,既能阻隔紫外线,又安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2份、纳米气凝胶:1份、纳米氧化锡锑:7份、纳米材料溶液:12份、玻璃纤维:6份、乙酸乙酯:1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份、消泡剂:2份、成膜助剂:2份、流平剂:3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3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氮化硅晶须:3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6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4份、溶剂:3份、固化剂:2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纳米氧化锡锑、玻璃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混合,加入分散剂,在分散研磨机中于4000r/min研磨3h,备用;步骤二:将改性氟碳树脂、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和乙酸乙酯混合搅拌25min,搅拌结束后再加入纳米材料溶液和步骤(1)制得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13份、氮化硅晶须:3‑6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5‑8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3‑6份、溶剂:3‑6份、固化剂: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13份、氮化硅晶须:3-6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5-8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3-6份、溶剂:3-6份、固化剂: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2份、纳米气凝胶:1份、纳米氧化锡锑:7份、纳米材料溶液:12份、玻璃纤维:6份、乙酸乙酯:1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份、消泡剂:2份、成膜助剂:2份、流平剂:3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3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氮化硅晶须:3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6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4份、溶剂:3份、固化剂: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4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5份、纳米气凝胶:1.5份、纳米氧化锡锑:9份、纳米材料溶液:13份、玻璃纤维:8份、乙酸乙酯:12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5份、消泡剂:3份、成膜助剂:3份、流平剂: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8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3份、氮化硅晶须:5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7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6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立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