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
技术介绍
汽车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在夏天,人们将车停在室外,下班开车时车内温度比外界温度还要高,人们呆在车内犹如在一个“烤箱”,需要开空调进行降温,造成一些环境污染,在开车时即使开车空调,但是外界紫外线还是能够进行车内,所以需要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薄膜有效阻挡太阳辐射的热量,防止热气进去车内,同时降低紫外线的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可以有效防爆以最低限度的减少事故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能够起到隔热,抗紫外线的作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13份、氮化硅晶须:3‑6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5‑8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3‑6份、溶剂:3‑6份、固化剂:2‑5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包括玻璃本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贴有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的一面涂有交联粘结胶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在所述玻璃本体的表面喷涂有界面剂,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具有交联粘结胶的那一面与所述玻璃本体涂有界面剂的表面贴合,所述隔热抗紫外线复合膜由A组分和B组分按照质量比3:5比例混合制成;其中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35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0-25份、纳米气凝胶:0.5-2份、纳米氧化锡锑:7-10份、纳米材料溶液:10-15份、玻璃纤维:5-8份、乙酸乙酯:10-13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25份、消泡剂:2-4份、成膜助剂:1-3份、流平剂:2-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0-30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13份、氮化硅晶须:3-6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5-8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3-6份、溶剂:3-6份、固化剂:2-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0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2份、纳米气凝胶:1份、纳米氧化锡锑:7份、纳米材料溶液:12份、玻璃纤维:6份、乙酸乙酯:10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0份、消泡剂:2份、成膜助剂:2份、流平剂:3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3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5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0份、氮化硅晶须:3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6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4份、溶剂:3份、固化剂:2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抗紫外线车窗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改性氟碳树脂:34份、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脂:25份、纳米气凝胶:1.5份、纳米氧化锡锑:9份、纳米材料溶液:13份、玻璃纤维:8份、乙酸乙酯:12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25份、消泡剂:3份、成膜助剂:3份、流平剂:5份;B组分按质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28份、纳米二氧化钛光触煤:8份、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3份、氮化硅晶须:5份、二苯甲酮类紫外吸收剂:7份、苯并三唑类紫外吸收剂:6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斌,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安立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