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承载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626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4: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承载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中段车架总成和后段车架总成,所述的前段车架总成是由第一下支架、前桥支架和驾驶区段支架所组成,所述的驾驶区段支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前桥支架连接在第一下支架的后端,所述的中段车架总成为水平设置的第二下支架,所述的第二下支架的前端与前桥支架相连,所述的后段车架总成又是由第三下支架、后桥支架和动力模块安装支架所组成,所述的后桥支架与第二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的第三下支架连接在后桥支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下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凹槽内,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A fully loaded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fully loaded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front frame assembly, a middle frame assembly and a rear frame assembly. The front frame assembly is composed of a first lower bracket, a front bridge bracket and a driving section bracket. The driving section bracket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lower bracket through a height regulating mechanism. The front axle bracket is connected to the rear end of the first lower bracket, and the middle section frame is always the second lower bracket horizontally arranged. The front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ront axle bracket. The rear section frame assembly is composed of the third lower bracket, the rear axle bracket and the power module installation bracket. The rear axle bracket is composed of the third lower bracket, the rear axle bracket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end of the second lower bracket, the third lower bracke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ck end of the rear bridge bracket, and the bottom of the third lower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The power module installation bracket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in the groove. The design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easy manufacture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承载车架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
,具体的涉及一种全承载车架。
技术介绍
全承载客车是我国目前最安全的客车之一,采用全承载结构,使客车的行车更加具有敏捷性、平稳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再加上其低地板设计、人性化配置、低排放、环保化、乘客空间大等优势,体现出现代社会倡导的"科技领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也造就了全承载客车独一无二的产品优势,但是现有的全承载客车的车架还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在安装和拆卸动力模块安装支架时,十分麻烦,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全承载车架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驾驶区段支架与第一下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驾驶区段支架的高度,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提供一种全承载车架。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承载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中段车架总成和后段车架总成,所述的前段车架总成是由第一下支架、前桥支架和驾驶区段支架所组成,所述的驾驶区段支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前桥支架连接在第一下支架的后端,所述的中段车架总成为水平设置的第二下支架,所述的第二下支架的前端与前桥支架相连,所述的后段车架总成又是由第三下支架、后桥支架和动力模块安装支架所组成,所述的后桥支架与第二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的第三下支架连接在后桥支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下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凹槽内。进一步:所述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缸、升降板和传动杆所组成,所述的电动缸安装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电动缸通过传动杆与升降板相连,所述的升降板安装在驾驶区段支架的底部。又进一步:所述的第一下支架与升降板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板,所述的限位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传动杆穿过限位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杆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限位板上下两侧的传动杆的螺纹上各连接有一个限位螺母。再进一步:所述的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的连接孔内通过弹簧连接有球形卡头,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球形卡头相匹配的半球形卡槽,所述的球形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在驾驶区段支架与第一下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驾驶区段支架的高度,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高度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动力模块安装支架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全承载车架,包括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车架总成2和后段车架总成3,所述的前段车架总成1是由第一下支架1-1、前桥支架1-3和驾驶区段支架1-2所组成,所述的驾驶区段支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前桥支架连接在第一下支架的后端,所述的中段车架总成2为水平设置的第二下支架,所述的第二下支架的前端与前桥支架相连,所述的后段车架总成3又是由第三下支架3-1、后桥支架和动力模块安装支架3-2所组成,所述的后桥支架与第二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的第三下支架连接在后桥支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下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凹槽内。本技术在驾驶区段支架与第一下支架之间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通过高度调节机构可以调节驾驶区段支架的高度,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如图3所示的高度调节机构包括电动缸6、升降板4和传动杆7所组成,所述的电动缸安装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电动缸6通过传动杆与升降板相连,所述的升降板安装在驾驶区段支架的底部,所述的第一下支架与升降板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板5,所述的限位板固定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传动杆穿过限位板并与其活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杆7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所述的限位板上下两侧的传动杆的螺纹上各连接有一个限位螺母8,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对驾驶区段支架的高度进行固定,防止在电动缸发生故障时驾驶区段支架的高度发生改变。如图4和图5所示的凹槽的内壁上开设有连接孔9,所述的连接孔内通过弹簧11连接有球形卡头12,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的外壁上开设有与球形卡头相匹配的半球形卡槽10,所述的球形卡头在弹簧的作用下卡入半球形卡槽内,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起到了便于安装和拆卸的作用,其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承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车架总成(2)和后段车架总成(3),所述的前段车架总成(1)是由第一下支架、前桥支架和驾驶区段支架所组成,所述的驾驶区段支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前桥支架连接在第一下支架的后端,所述的中段车架总成(2)为水平设置的第二下支架,所述的第二下支架的前端与前桥支架相连,所述的后段车架总成(3)又是由第三下支架、后桥支架和动力模块安装支架所组成,所述的后桥支架与第二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的第三下支架连接在后桥支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下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凹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承载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段车架总成(1)、中段车架总成(2)和后段车架总成(3),所述的前段车架总成(1)是由第一下支架、前桥支架和驾驶区段支架所组成,所述的驾驶区段支架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连接在第一下支架上,所述的前桥支架连接在第一下支架的后端,所述的中段车架总成(2)为水平设置的第二下支架,所述的第二下支架的前端与前桥支架相连,所述的后段车架总成(3)又是由第三下支架、后桥支架和动力模块安装支架所组成,所述的后桥支架与第二下支架的后端相连,所述的第三下支架连接在后桥支架的后端,所述的第三下支架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动力模块安装支架可拆卸地连接在凹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全承载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立新杨勤姚朝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常州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