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轮圈辐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321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点主要包括:一碳纤条,为若干碳纤维丝结合构成的直条状体形态,碳纤条具二端部;二接头分别组合定位于碳纤条二端部,各接头均设有一穿套孔供套组于碳纤条与之相对应之端部,且穿套孔内壁一处具限位肩部;径向凹缘,设于碳纤条之临近各端部一处;凸挡件,装设定位于各径向凹缘,该凸挡件包括嵌组侧及挡缘部,其中嵌组侧嵌合定位于径向凹缘内,挡缘部凸出于碳纤条之径向表面,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所设穿套孔内壁之限位肩部,可令接头与碳纤条之间达到更加坚固耐用的限位固定防松脱效果。

Carbon fiber rim spok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arbon fiber ring spok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carbon fiber strip, a straight strip formed by combining several carbon fibers, and two ends of the carbon fiber strip; two joints are respectively combined and positioned at the two ends of the carbon fiber strip, and each joint is provided with a perforated sleeve set at the corresponding end of the carbon fiber strip; The inner wall of the perforation sleeve has a limited shoulder; the radial concave edge is located near each end of the carbon fiber strip; the convex retainer is installed at each radial concave edge. The convex retainer includes the embedded side and the retaining edge, in which the embedded side is embedded in the radial concave edge, and the retaining edge is protruded from the radial surface of the carbon fiber strip to support it. The corresponding joint is provided with the limit shoulder of the inner wall of the perforation sleeve, which can make the joint and the carbon fiber strip achieve a more durable limit fixing and anti-loosen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碳纤维轮圈辐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圈辐条;特别是指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之创新组合定位结构。
技术介绍
有鉴于传统轮圈辐条采用金属条制成而重量较重的问题点,为因应目前自行车产品轻量化发展趋势,近来遂有相关业界尝试研发出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以期通过碳纤维所具备的高硬度、高强度、重量轻、高耐化学性、耐高温及低热膨胀等诸多优异特性,创造出更加理想实用的新式轮圈辐条。所谓碳纤维轮圈辐条,顾名思义就是采用碳纤维制成的轮圈辐条结构,但就碳纤维的特性而言,目前的科技要制成轮圈辐条整体结构尚无法达成,因为轮圈辐条的两端通常具有螺纹结构以及扩径端头等细微形态,此形态为碳纤维所无法成型者,所以碳纤维轮圈辐条结构设计上,必须利用碳纤维制成一条状体(下称碳纤条),再于碳纤条的两端分别组接结合一接头,据以构成一完整的碳纤维轮圈辐条。然而,综观目前可见的碳纤维轮圈辐条,仍旧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与缺弊,举例而言,因为碳纤维轮圈辐条结构设计上,其接头与碳纤条端部之间,通常是让碳纤条的端部插入接头所设插孔中,并配合涂布胶剂的方式让两者达成结合固定状态,然而,此种结构于实际应用经验中发现,其接头与碳纤条端部之间所涂布的胶剂在日后容易因质变、脆化等因素而产生松脱现象,一旦此种现象发生后,接头与碳纤条端部之间的结合牢固性即弱化甚至丧失,造成碳纤维轮圈辐条耐用性不佳、使用寿命短暂等严重问题,由于碳纤维制品价格较一般制品昂贵许多,因此若无法克服前述问题,消费者显然很难接受这样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纤维辐条组合定位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包括:一碳纤条,为若干碳纤维丝所结合构成之直条状体形态,碳纤条具有二端部;二接头,分别组合定位于碳纤条之二端部,各接头均设有一穿套孔以供套组于碳纤条与之相对应之端部,且穿套孔内壁一处具有孔径差异而相对界定形成一限位肩部;径向凹缘,设于碳纤条之临近各端部之一处呈径向内凹形态;凸挡件,装设定位于各径向凹缘,凸挡件包括嵌组侧及挡缘部,其中嵌组侧嵌合定位于径向凹缘内,挡缘部则凸出于碳纤条之径向表面,且用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所设穿套孔内壁之限位肩部,以令接头与碳纤条之间达到限位防脱效果。本专利技术之主要效果与优点,能够令接头与碳纤条之间达到更加坚固耐用的限位固定防松脱效果,且其结构简易而兼具利于量产之优点。本专利技术之另一主要目的,更通过径向凹缘藉热塑成型,使对应径向凹缘处的碳纤维丝密度相对大于碳纤条其他部位碳纤维丝密度,而于径向凹缘的轴向侧形成二斜锥状衔接壁之另一技术特征;因其形成径向凹缘的方式透过热塑成型,所以碳纤条的整体碳纤维丝仅产生密度变化而并无被车制切断而影响结构强度的问题存在,从而具有结构强度更佳之优点及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较佳实施例之组合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较佳实施例之组合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较佳实施例之局部分解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凸挡件形态另一实施例之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凸挡件形态另一实施例之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之径向凹缘及凸挡件形态另一实施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之径向凹缘及凸挡件形态又一实施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应用设置形态实施例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之径向凹缘成形态样另一实施例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A包括下述构成:一碳纤条10,为若干碳纤维丝所结合构成之直条状体形态,碳纤条10具有二端部11A、11B;二接头20A、20B,分别组合定位于碳纤条10之二端部11A、11B,各接头20A、20B均设有一穿套孔21A、21B,以供套组于碳纤条10与之相对应之端部11A(或11B),且穿套孔21A、21B内壁一处具有孔径差异而相对界定形成一限位肩部22A、22B;径向凹缘12,设于碳纤条10临近各端部11A、11B之一处呈径向内凹形态;凸挡件30,装设定位于各径向凹缘12,凸挡件30包括一嵌组侧31以及一挡缘部32,其中嵌组侧31嵌合定位于径向凹缘12内,挡缘部32则凸出于碳纤条10之径向表面,且用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20A(或20B)所设穿套孔21A(或21B)内壁之限位肩部22A(或22B),以令接头20A(或20B)与碳纤条10之间达到限位防脱效果。其中,接头20A(或20B)外周可为设有扩径挡缘或螺合段任一种组接定位形态;此部份请参图1、2中上端所示之接头20A,其外周为设有扩径挡缘23之形态;另如图1、2中下端所示之接头20B,其外周则为设有螺合段24之形态者。如图3所示,本例中,凸挡件30为一侧具有一断开口33之扣件形态。如图4、5所示,本例中,凸挡件30B为透过一长带状碳纤薄片34缠绕于径向凹缘12并通过胶剂(图未绘示)黏着定型之构成形态。其中,径向凹缘12设成环状内凹或仅局部侧向内凹任一形态;此部份如图1至3所示之径向凹缘12通过车制成型之环状内凹形态,构成径向凹缘12的轴向二侧形成有朝径向曲折的轴向壁125(仅标注于图3);另就所述局部侧向内凹形态而言,如图6所示,本例中所示径向凹缘12C为两处间隔分设于碳纤条10相对二侧壁且呈平切面之实施形态,本例之凸挡件30C为一侧具有一断开口33之扣件形态;另如图7所示,本例中所示径向凹缘12D为两处间隔分设于碳纤条10相对二侧壁且呈锥状内凹面之实施形态,而本例之凸挡件30D则为一环圈件形态(如金属环),亦可为一缠绕件形态,当然必须申明的一点是,本例中所示径向凹缘12D及凸挡件30D,均是在接头套入碳纤条10端部11A、11B之后,再透过加热加压的二次加工手段成型。本专利技术碳纤维轮圈辐条A实际应用装设在一轮毂40与一轮圈50之间的实施形态可参第图所示;本专利技术主要通过碳纤条10临近各端部11A、11B之一处设有所述呈径向内凹形态之径向凹缘12,以供凸挡件30装设定位之主要技术特征,可利用凸挡件30之挡缘部32凸出于碳纤条10径向表面之形态,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20A(或20B)所设穿套孔21A(或21B)内壁之限位肩部22A(或22B),如图3所示,以令接头20A(或20B)与碳纤条10之间能够达到限位防脱之效果;如此一来,令碳纤条10与接头20A、20B之间达到一种嵌卡固定式之防脱定位效果,相较于现有结构采胶剂黏合固定形态而言,本专利技术确实能够让碳纤条10与接头20A(或20B)之间的组接防脱状态达到更加坚固耐用,使用寿命大幅延长的优点。如图9所示,本例中,其径向凹缘12E形态有别于前述实施例之处,在于更包括有二斜锥状衔接壁127,令径向凹缘12E通过热塑成型(包括加热后进行抵压或者拉塑等方式),使得对应径向凹缘12E处的碳纤维丝105密度相对大于碳纤条10其他部位的碳纤维丝105密度,从而于径向凹缘12E的轴向侧形成所述二斜锥状衔接壁127;本例所示实施形态具有其优异特性存在,因为其形成所述径向凹缘12E的方式透过热塑成型,所以碳纤条10的整体碳纤维丝105仅产生密度变化而并无被车制切断而影响结构强度的问题存在,故最终成品之结构强度相较于径向凹缘12采用车制成型者而言更佳;又,本例中之凸挡件30嵌组侧31更对应所述斜锥状衔接壁127设有斜锥状区段35呈彼此斜向吻合状态,藉以增进凸挡件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碳纤条,为若干碳纤维丝所结合构成之直条状体形态,该碳纤条具有二端部;二接头,分别组合定位于该碳纤条之二端部,各接头均设有一穿套孔,以供套组于碳纤条与之相对应之端部,且穿套孔内壁一处具有孔径差异而相对界定形成一限位肩部;径向凹缘,设于碳纤条之临近各端部之一处呈径向内凹形态;凸挡件,装设定位于各径向凹缘,凸挡件包括一嵌组侧以及一挡缘部,其中嵌组侧嵌合定位于径向凹缘内,挡缘部则凸出于碳纤条之径向表面,且用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所设穿套孔内壁之限位肩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碳纤条,为若干碳纤维丝所结合构成之直条状体形态,该碳纤条具有二端部;二接头,分别组合定位于该碳纤条之二端部,各接头均设有一穿套孔,以供套组于碳纤条与之相对应之端部,且穿套孔内壁一处具有孔径差异而相对界定形成一限位肩部;径向凹缘,设于碳纤条之临近各端部之一处呈径向内凹形态;凸挡件,装设定位于各径向凹缘,凸挡件包括一嵌组侧以及一挡缘部,其中嵌组侧嵌合定位于径向凹缘内,挡缘部则凸出于碳纤条之径向表面,且用以抵靠于与其相对应的接头所设穿套孔内壁之限位肩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之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径向凹缘设成环状内凹或仅局部侧向内凹。3.如权利要求2所述之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凸挡件为一侧具有一断开口之扣件形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之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凸挡件为透过一长带状碳纤薄片缠绕于径向凹缘并通过胶剂黏着定型之构成形态。5.一种碳纤维轮圈辐条,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碳纤条,为若干碳纤维丝所结合构成之直条状体形态,碳纤条具有二端部;二接头,分别组合定位于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镇平
申请(专利权)人:德安百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