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914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2 22: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茶的种植,特别涉及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园的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深厚、pH值5.5~7.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砂壤土或壤土为藤茶的种植园地,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有效钾、全氮、有效磷含量较高,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较低;2)定值:采用穴栽形式定植茶苗,不进行全垦整地,保留原有植物、灌木,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3)管护:茶苗成园前期2年内,适时为茶苗浇水,将茶苗周围的杂草拔除,待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无需再行管理让其自然生长即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保证了藤茶的原生态属性,避免化肥以及农药的使用,从而避免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积累,生产的产业品质较高。

Imitation wild cultivation method of Ampelopsi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ea planting, in particular to wild-like cultivation method of rattan tea. The method includ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selection of tea garden: selection of original sandy loam or loam in old metamorphic rock stratum with loose and deep soil and pH 5.5-7.5 as rattan tea planting field; rich organic matter, available potassium and total nitrogen in tea garden soil; (2) Fixed value: planting tea seedlings in the form of hole planting, not reclaiming the whole land, retaining the original plants and shrubs, and maintaining the biodiversity of tea plantations; 3)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watering tea seedlings in the early two years of tea planting, and timely watering tea seedlings. Weeds around the plant are pulled out, and when the tea seedlings grow up and climb to the next shrub, there is no need for management to let them grow naturally.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properties of rattan tea, avoids the use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thereby avoiding the accumulation of harmful substances such as heavy metals, and has high industrial qua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种植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
技术介绍
藤茶又称甜茶藤、梅茶,系葡萄科蛇葡萄属显齿蛇葡萄种(Ampelopsis-grossedentada(Hand-Mazz)W.T.wang),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少数民族地区(山区)。研究表明,藤茶味甘甜、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改善睡眠、保肝增强改善人体免疫功能维持改善人体系统平衡的多种功效。是一种食药两用植物资源。经我公司多年研究并将成果上报国家卫生部,2014年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并以2013年第16号公告给予发布,至此解决了藤茶上市的政策瓶颈。由于藤茶含有丰富而广泛对人体有益的内含物质如黄酮类化合物、儿茶素、棕榈酸、没食子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多种活性成分。目前消费的藤茶主要是靠采摘野生藤茶叶加工而来,单靠野生藤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急需人工对藤茶进行栽培来满足市场需求。传统的藤茶茶园建设是在20度以下的土地上进行全垦整地,然后开沟定植,定植时施放农家肥,由于现在人工养殖家畜家禽均大量使用各种饲料,其粪便存有大量重金属,施肥后产生重金属积累,这种积累必然影响茶园品质,同时茶园品种单一不能利用原有荒地的生物多样性,极易造成病虫害而施农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以解决现有人工栽培藤茶导致藤茶中有重金属积累以及容易产生病虫害而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园的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深厚、pH值5.5~7.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砂壤土或壤土为藤茶的种植园地,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20g/kg,有效钾50~100mg/kg、全氮0.8~1.0g/kg、有效磷5~10mg/kg,阳离子交换量15~20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总砷≤40mg/kg、总铅≤250mg/kg、总镉≤0.3mg/kg、总铬≤150mg/kg;2)定值:采用穴栽形式定植茶苗,不进行全垦整地,保留原有植物、灌木,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3)管护:茶苗成园前期2年内,适时为茶苗浇水,将茶苗周围的杂草拔除,待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无需再行管理让其自然生长即可。所述步骤1)中,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8g/kg,有效钾70mg/kg、全氮0.9g/kg、有效磷7mg/kg,阳离子交换量18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总砷≤40mg/kg、总铅≤250mg/kg、总镉≤0.3mg/kg、总铬≤150mg/kg。所述步骤1)中,茶园选择在海拔600m以下且南坡面35°以下坡地。所述步骤1)中,茶园要离工矿企业、车站码头、公路和交通要道。所述步骤2)中,选择健状苗木以每亩250~300株的密度定植,定植穴直径0.5~0.8m,深0.35~0.5m,放入茶苗后用原地表细土覆后轻提苗使根系舒展,边覆土边压实,待覆土至地面基本平时浇上定根水,再覆土高出原地面土壤4~6cm成馒头型。所述步骤2)中,利用原地表草皮、树枝落叶腐植土丰富的有机质栽培茶苗。所述步骤2)中,沿等高线设置宽0.6~1.0m、纵向沿坡面20~30m的人行便道。所述步骤3)中,每年秋季将苗旁土壤进行松耕,将表层草皮落叶土堆集至苗根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利用藤茶生长的攀援特性,在定值茶苗时不进行全垦整地,避免藤茶园地水土流失;2.本专利技术定值茶苗时利用原地表草皮、树枝落叶腐植土丰富的有机质栽培茶苗,不需要施加其他肥料,后面管护过程中也无需进行施肥,不仅有效避免大量人工施肥带来的重金属积累和土壤板结等土壤潜在变性,而且降低藤茶的栽培成本;3.本专利技术充分保留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避免病虫害的发生,从而避免使用农药及其它生长剂;4.本专利技术采用穴栽,且土地不全垦,使得坡度为35度以下坡地均可利用来栽培藤茶,因此扩大了藤茶茶园的选择范围。总之,本专利技术的栽培方法既保证了藤茶的原生态属性,又提高了藤茶茶叶的产出量,适于推广使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步骤均是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园的选择:藤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藤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从酸性到碱性均能生长,茶园选择土壤疏松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5.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砂壤土为宜。土壤肥力为有机质含量15g/kg,有效钾50mg/kg,全氮0.8g/kg,有效磷5mg/kg。阳离子交换量15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以下、总砷40mg/kg以下、总铅250mg/kg以下、总镉0.3mg/kg以下、总铬150mg/kg以下。园地无需全垦,藤茶喜温和湿,选择在海拔600m、南坡面35°坡地作为藤茶种植园地。大气中含有藤茶生长发育光合作用必须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的氧气有利于藤茶的发育,不良的大气环境会给藤茶带来灾害,因此茶园要远离工矿企业、车站码头、公路以及交通要道,避免有害气体污染茶园,影响藤茶的生长。2)定值:茶园用穴栽形式定植,不进行全垦整地,使原有植物、灌木未受到破坏,保持了茶园的生物多样性,有效地避免了藤茶病虫害的发生,并利用原地表草皮、树枝落叶腐植土丰富的有机质栽培藤茶苗,有效的避免了农药的使用及施肥产生的重金属积累和土壤板结等潜在危害。定植的藤茶苗选择健状苗木以每亩250株的密度定植,定植穴直径0.5m,深0.35m,放入茶苗后用原地表细土覆后轻提苗使根系舒展,边覆土边压实,待覆土至地面基本平时浇上定根水,再覆土高出原地面土壤4cm成馒头型。为便于管理和采摘,沿等高线布置0.6m、纵向沿坡面20m的人行便道。3)管护:在茶苗成园前期2年内,为增大茶苗树体的受光面积,提高茶苗光合作用效率以促进茶苗生长,在茶苗周围不让杂草及灌木生长压住茶苗,需适时进行人工除草及砍掉灌木生长的枝条,使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则无需再行管理让其自然生长。每年秋季将苗旁土壤进行松耕及表层草皮落叶土堆集至苗根部,水是藤茶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选择园地时必须充分考虑园地的灌溉用水,水质应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各种有害物质不得超标受污染,工业废水不得使用,在茶苗的生长过程中,要结合当地降雨情况适时适量进行浇水,浇水要浇透,在茶苗生长过程中逐渐减少浇水的频率,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可不用浇水,但若遇长期干旱的情况如半月以上不下雨也需对藤茶树进行浇水。实施例2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茶园的选择:藤茶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和矿物质、营养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藤茶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从酸性到碱性均能生长,茶园选择土壤疏松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7.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壤土。土壤肥力为有机质含量20g/kg,有效钾100mg/kg,全氮1.0g/kg,有效磷10mg/kg。阳离子交换量20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以下、总砷40mg/kg以下、总铅2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茶园的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深厚、pH值5.5~7.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壤土或壤土为藤茶的种植园地,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20g/kg,有效钾50~100mg/kg、全氮0.8~1.0g/kg、有效磷5~10mg/kg,阳离子交换量15~20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总砷≤40mg/kg、总铅≤250mg/kg、总镉≤0.3mg/kg、总铬≤150mg/kg;定值:采用穴栽形式定植茶苗,不进行全垦整地,保留原有植物、灌木,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3)管护:茶苗成园前期2年内,适时为茶苗浇水,将茶苗周围的杂草拔除,待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无需再行管理让其自然生长即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茶园的选择:选择土壤疏松深厚、pH值5.5~7.5的变质岩老地层原生壤土或壤土为藤茶的种植园地,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5~20g/kg,有效钾50~100mg/kg、全氮0.8~1.0g/kg、有效磷5~10mg/kg,阳离子交换量15~20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总砷≤40mg/kg、总铅≤250mg/kg、总镉≤0.3mg/kg、总铬≤150mg/kg;定值:采用穴栽形式定植茶苗,不进行全垦整地,保留原有植物、灌木,保持茶园的生物多样性;3)管护:茶苗成园前期2年内,适时为茶苗浇水,将茶苗周围的杂草拔除,待茶苗长出攀援至旁边灌木后,无需再行管理让其自然生长即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藤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茶园土壤中有机质含量18g/kg,有效钾70mg/kg、全氮0.9g/kg、有效磷7mg/kg,阳离子交换量18mol/kg,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总汞≤0.3mg/kg、总砷≤40mg/kg、总铅≤250mg/kg、总镉≤0.3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贵祥刘应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江口梵净山云峰野生植物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