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衢州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0905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属于车库技术领域。本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框架包括竖杆一、竖杆二、竖杆三、竖杆四、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竖杆二和竖杆三之间水平固定有载车板一、载车板二和载车板三;竖杆一和竖杆四之间水平设有载车板四,竖杆一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竖杆四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水平运动的平移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简单的结构实现无避让停取车。

A side orientate three storey stereo parking fram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de orientate three layer stereo parking frame, which belongs to the garage technical field. The side azimuth type three-storey parking frame includes a frame fixed on the ground. The frame comprises a vertical bar, a vertical bar, a vertical bar, a horizontal bar, a horizontal bar, two horizontal bars and three horizontal bars. A vehicle plate, a vehicle plate and a vehicle plate are horizontally fixed between the vertical bar and a vertical bar. A lifting mechanism capable of driving the four up and down motions of the carriag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carriage plate four, and a translation mechanism capable of driving the four horizontal motions of the carriage plate is arranged on the four up and down motions of the carriage plate. The utility model realizes a stop avoidance vehicle with simple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
本技术属于车库
,涉及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
技术介绍
由于传统的自走式停车场占地较多,容纳车辆少,难以满足停车需求,停车问题难使立体停车系统逐渐被人们重视.目前老式小区停车位缺少甚至缺失,加上限于道路宽度不够,地面难以改造等问题,这种传统老式小区需要一种不用过大改造地地面,同时效率高,装置简单的立体停车位。为了解决老式小区的这些问题,我们改进传统停车位,实现空间上三层车辆取放互不影响的立式停车位,大大提升小区停车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竖杆一、竖杆二、竖杆三、竖杆四、横杆一、横杆二和横杆三,竖杆二和竖杆三之间水平固定有载车板一、载车板二和载车板三,载车板二位于载车板一的正上方,载车板三位于载车板二的正上方,载车板一由若干肋条一组成,载车板二由若干肋条二组成,载车板三由若干肋条三组成,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大于肋条一的宽度,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二之间的间距,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三之间的间距,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竖杆一和竖杆四之间水平设有载车板四,载车板四由若干肋条四组成,相邻肋条四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肋条四和肋条一的宽度均相等,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均位于相邻肋条四之间间隙的正上方,所述的竖杆一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竖杆四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水平运动的平移机构。载车板一、载车板二、载车板三与载车板四采用相互交叉栅栏设计,从而能够在载车板四平移到框架内后,不受载车板一中肋条一、载车板二中肋条二、载车板三中肋条三阻挡,自如的实现上、下升降运动。车辆停放:将车子开至载车板四上,升降气缸带动载车板四上、下调节至载车板四下表面与载车板一或载车板二或载车板三上表面齐平,通过平移机构带动载车板四平移,使载车板四中的肋条四插设到载车板一相邻肋条一之间间隙或载车板二相邻肋条二之间间隙或载车板三相邻肋条三之间间隙,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四向下运动从而使需停放车辆停留在载车板一或载车板二或载车板三上,再平移出载车板四。车辆取出:升降气缸带动载车板四上、下调节至载车板上表面与四与载车板一或载车板二或载车板三下表面齐平,通过平移机构带动载车板四平移,使载车板四中的肋条四插设到载车板一相邻肋条一之间间隙或载车板二相邻肋条二之间间隙或载车板三相邻肋条三之间间隙,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四向上运动从而使需取出车辆停留在载车板四上,再平移出载车板四,升降机构带动载车板四向下运动至地面。作为优选,所述的竖杆一和竖杆四上分别竖直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内滑动设有滑条一,滑槽二内滑动设有滑条二,滑条一和滑条二相互平行,且滑条一与载车板一相互平行。作为优选,所述的载车板四的相对的两侧面分别水平开设有滑槽三和滑槽四,所述的滑条一滑动设置在滑槽三内,滑条一滑动设置在滑槽四内。滑条一和滑条二分别位于载车板四的滑槽三和滑槽四内,实现载车板四沿着滑条一和滑条二长度方向水平运动;且滑条一和滑条二能够分别沿着滑槽一和滑槽二上、下运动,又能够实现使载车板四随着滑槽一和滑槽二上、下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齿条一、齿轮一和电机一,所述的电机一水平固定在滑条一上,齿轮一固定在电机一输出轴端部,齿条一竖直固定在竖杆一上,且齿轮一和齿条一相啮合。电机一作为动力源,带动齿轮一转动,通过齿轮一和齿条一的啮合,从而能够实现载车板四随着滑槽一和滑槽二上、下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平移机构包括齿条二、齿轮二和电机二,所述的滑条二朝向滑条二的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齿轮二位于安装槽内,电机二固定在滑条二上,电机二的输出轴通过穿设在安装槽内,且电机二的输出轴与齿轮二相固定,齿条二水平固定滑槽四朝向滑条二的一内壁上,且齿轮二和齿条二相啮合。电机二作为动力源,带动齿轮二转动,通过齿轮二和齿条二的啮合,从而能够实现载车板四沿着滑条一和滑条二水平运动。作为优选,所述的载车板一与竖杆一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载车板四的厚度。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在停放或取车的时候载车板四具有向下调节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的横杆一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一和竖杆二之间,横杆二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二和竖杆三之间,横杆二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三和竖杆四之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载车板一、载车板二、载车板三与载车板四采用相互交叉栅栏设计,从而能够在载车板四平移到框架内后,不受载车板一中肋条一、载车板二中肋条二、载车板三中肋条三阻挡,自如的实现上、下升降运动,实现无避让停取车。2、本技术中的滑条一和滑条二分别位于载车板四的滑槽三和滑槽四内,实现载车板四沿着滑条一和滑条二长度方向水平运动,且滑条一和滑条二能够分别沿着滑槽一和滑槽二上、下运动,又能够实现使载车板四随着滑槽一和滑槽二上、下运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竖杆一;2、竖杆二;3、竖杆三;4、竖杆四;5、横杆一;6、横杆二;7、载车板一;8、载车板二;9、载车板三;10、滑条一;11、滑条二;12、齿条一;13、齿轮一;14、电机一;15、电机二;16、载车板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框架包括竖杆一1、竖杆二2、竖杆三3、竖杆四4、横杆一5、横杆二6和横杆三,横杆一5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一1和竖杆二2之间,横杆二6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二2和竖杆三3之间,横杆二6的两端固定在竖杆三3和竖杆四4之间。竖杆二2和竖杆三3之间水平固定有载车板一7、载车板二8和载车板三9,载车板二8位于载车板一7的正上方,载车板三9位于载车板二8的正上方,载车板一7由若干肋条一组成,载车板二8由若干肋条二组成,载车板三9由若干肋条三组成,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大于肋条一的宽度,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二之间的间距,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三之间的间距,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的宽度均相等。载车板一7、载车板二8、载车板三9与载车板四16采用相互交叉栅栏设计,从而能够在载车板四16平移到框架内后,不受载车板一7中肋条一、载车板二8中肋条二、载车板三9中肋条三阻挡,自如的实现上、下升降运动。载车板一7与竖杆一1下表面之间的间距大于载车板四16的厚度,采用这样的结构,使在停放或取车的时候载车板四16具有向下调节的空间。竖杆一1和竖杆四4之间水平设有载车板四16,载车板四16由若干肋条四组成,相邻肋条四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肋条四和肋条一的宽度均相等,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均位于相邻肋条四之间间隙的正上方。竖杆一1和竖杆四4上分别竖直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内滑动设有滑条一10,滑槽二内滑动设有滑条二11,滑条一10和滑条二11相互平行,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竖杆一(1)、竖杆二(2)、竖杆三(3)、竖杆四(4)、横杆一(5)、横杆二(6)和横杆三,竖杆二(2)和竖杆三(3)之间水平固定有载车板一(7)、载车板二(8)和载车板三(9),载车板二(8)位于载车板一(7)的正上方,载车板三(9)位于载车板二(8)的正上方,载车板一(7)由若干肋条一组成,载车板二(8)由若干肋条二组成,载车板三(9)由若干肋条三组成,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大于肋条一的宽度,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二之间的间距,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三之间的间距,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竖杆一(1)和竖杆四(4)之间水平设有载车板四(16),载车板四(16)由若干肋条四组成,相邻肋条四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肋条四和肋条一的宽度均相等,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均位于相邻肋条四之间间隙的正上方,所述的竖杆一(1)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16)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竖杆四(4)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16)水平运动的平移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包括固定在地面上的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包括竖杆一(1)、竖杆二(2)、竖杆三(3)、竖杆四(4)、横杆一(5)、横杆二(6)和横杆三,竖杆二(2)和竖杆三(3)之间水平固定有载车板一(7)、载车板二(8)和载车板三(9),载车板二(8)位于载车板一(7)的正上方,载车板三(9)位于载车板二(8)的正上方,载车板一(7)由若干肋条一组成,载车板二(8)由若干肋条二组成,载车板三(9)由若干肋条三组成,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大于肋条一的宽度,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二之间的间距,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三之间的间距,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的宽度均相等;所述竖杆一(1)和竖杆四(4)之间水平设有载车板四(16),载车板四(16)由若干肋条四组成,相邻肋条四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肋条一之间的间距,肋条四和肋条一的宽度均相等,且肋条一、肋条二和肋条三均位于相邻肋条四之间间隙的正上方,所述的竖杆一(1)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16)上、下运动的升降机构,所述的竖杆四(4)上设置有能够带动载车板四(16)水平运动的平移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方位式三层立体停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杆一(1)和竖杆四(4)上分别竖直开设有滑槽一和滑槽二,滑槽一内滑动设有滑条一(10),滑槽二内滑动设有滑条二(11),滑条一(10)和滑条二(11)相互平行,且滑条一(10)与载车板一(7)相互平行。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有徐勤功袁浩然高波马大洋江海兵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