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062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结构包括:传送辊道、辊筒、出料口、固定螺旋、固定端、承座、支架、支座、驱动链条、片架、电机、产品铭牌、支撑板、拉杆、进料端,辊筒设有两个以上水平并列成一条直线与固定端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一个传送辊道,固定螺旋设有两个以上均水平贯穿固定端且与辊筒采用过盈配合,支撑板与承座相互平行并且处于传送辊道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设有散热风扇、轴承、壳体、转子、底脚、轴,实现了输送能力大,可承载较大负荷,设备布局灵活,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性能稳定,能保证同步输送,传送辊道平坦,摩擦力小,可保证输送速度准确稳定,功能多样使用广泛并且使用寿命长。

Self sensing conveying roller tab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lf-induction conveying roller table, which is composed of a conveying roller table, a roller barrel, an outlet, a fixed screw, a fixed end, a bearing, a support, a driving chain, a chip rack, a motor, a product nameplate, a supporting plate, a pull rod and a feeding end. The roller barrel is arranged in parallel with two or more levels to form a straight line and a solid line. The fixed end adopts interference fit to form a conveying roller track, the fixed screw is provided with two or more uniform horizontal penetrating fixed ends and adopts interference fit with the roller, the support plate and the bearing are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are under the conveying roller track, and the motor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heat dissipating fan, a bearing, a shell, a rotor, a bottom foot and a shaft, thus realizing the transmission. Large conveying capacity, large load, flexible equipment layout, simple structure, easy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table performance, can ensure synchronous conveying, flat conveying roller, low friction, can ensure accurate and stable conveying speed, versatile functions and wide use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
本技术是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属于辊道输送

技术介绍
辊道是轧钢车间运送轧件的主要设备,其重量占整个轧钢车间设备总重量的40%左右,是轧钢车间中使用最多的设备,轧件进出加热炉,在轧机上往复轧制及轧后输送到精整工序等工作均由辊道来完成。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0820043645.3的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其包括动力传动装置及由若干辊棒组成的可定向输送石膏装饰线条模具的输送辊道,其在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分别由两组独立动力传动装置驱动输送的石膏装饰线坯制作区及模具分离区,且模具分离区的输送辊道输送速度比石膏装饰线坯制作区的输送辊道输送速度快,本技术所述的辊道输送装置可运输石膏装饰线条模具至各个工序的加工工位加工,且可使石膏装饰线条模具在模具分离区内实现一定的间隔输送,方便后续的加工和循环输送,可实现流水线生产石膏装饰线条,提高生产效率和减轻劳动强度,但现有技术具有自感应输送辊道随着工件运行的速度、重量的增加,其磨损越快,且不能调整,拆卸和组装调试变得麻烦,结构相对庞大,耗费高,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以解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其结构包括:传送辊道、辊筒、出料口、固定螺旋、固定端、承座、支架、支座、驱动链条、片架、电机、产品铭牌、支撑板、拉杆、进料端,所述辊筒设有两个以上水平并列成一条直线与固定端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一个传送辊道,所述固定螺旋设有两个以上均水平贯穿固定端且与辊筒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与承座相互平行并且处于传送辊道下方,所述支架设有两个以上分别竖直固定于承座前后左右的下角,所述支座水平固定于支架下方之中,所述片架处于支架左下角中间并且相互,所述电机处于片架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产品铭牌竖直紧贴于支架左上方,所述拉杆固定于传送辊道左侧,所述进料端固定安装于辊筒内部,所述电机设有散热风扇、轴承、壳体、转子、底脚、轴,所述散热风扇固定于壳体内部的左侧,所述轴承设有两个分别水平贯穿于轴左右两侧,所述底脚设有两个固定于壳体左右下角并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转子与轴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转子通过壳体内部散热风扇与电机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辊筒设有两个以上并且相互平行,所述固定端设有两个以上且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片架与承座采用过盈配合并且处于支座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辊道、承座与支撑板相互平行并且轴心共线。进一步地,所述驱动链条通过电机与传送辊道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是功率大,使用和控制方便,运行可靠,结构牢固。进一步地,所述传送辊道使用性广泛,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有益效果本技术电机设有散热风扇、轴承、壳体、转子、底脚、轴,实现了输送能力大,可承载较大负荷,设备布局灵活,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性能稳定,能保证同步输送,传送辊道平坦,摩擦力小,可保证输送速度准确稳定,功能多样使用广泛并且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的电机结构示意图。图中:传送辊道-1、辊筒-2、出料口-3、固定螺旋-4、固定端-5、承座-6、支架-7、支座-8、驱动链条-9、片架-10、电机-11、产品铭牌-12、支撑板-13、拉杆-14、进料端-15、散热风扇-1101、轴承-1102、壳体-1103、转子-1104、底脚-1105、轴-1106。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其结构包括:传送辊道1、辊筒2、出料口3、固定螺旋4、固定端5、承座6、支架7、支座8、驱动链条9、片架10、电机11、产品铭牌12、支撑板13、拉杆14、进料端15,所述辊筒2设有两个以上水平并列成一条直线与固定端5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一个传送辊道1,所述固定螺旋4设有两个以上均水平贯穿固定端5且与辊筒2采用过盈配合,所述支撑板13与承座6相互平行并且处于传送辊道1下方,所述支架7设有两个以上分别竖直固定于承座6前后左右的下角,所述支座8水平固定于支架7下方之中,所述片架10处于支架7左下角中间并且相互,所述电机11处于片架10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产品铭牌12竖直紧贴于支架7左上方,所述拉杆14固定于传送辊道1左侧,所述进料端15固定安装于辊筒2内部,所述电机11设有散热风扇1101、轴承1102、壳体1103、转子1104、底脚1105、轴1106,所述散热风扇1101固定于壳体1103内部的左侧,所述轴承1102设有两个分别水平贯穿于轴1106左右两侧,所述底脚1105设有两个固定于壳体1103左右下角并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转子1104与轴1106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转子1104通过壳体1103内部散热风扇1101与电机11电连接,所述辊筒2设有两个以上并且相互平行,所述固定端设有两个以上且相互平行,所述片架10与承座6采用过盈配合并且处于支座8上方,所述传送辊道1、承座6与支撑板13相互平行并且轴心共线,所述驱动链条9通过电机11与传送辊道1电连接,所述电机11是功率大,使用和控制方便,运行可靠,结构牢固,所述传送辊道1使用性广泛,结构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产品稳定性。本技术所述的电机11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电机在电路中是用字母M(旧标准用D)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发电机在电路中用字母G表示,它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在进行具有自感应输送辊道的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料端15进料经过辊筒2组成的传送辊道1到出料口3体现了输送辊道的智能性简单化,再通过承座6下方的驱动链条9与电机11电连接于支撑板13上方的传送辊道1实现了输送能力大,可承载较大负荷,设备布局灵活,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性能稳定,能保证同步输送,传送辊道平坦,摩擦力小,可保证输送速度准确稳定,功能多样使用广泛并且使用寿命长。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技术解决具有自感应输送辊道随着工件运行的速度、重量的增加,其磨损越快,且不能调整,拆卸和组装调试变得麻烦,结构相对庞大,耗费高,噪音较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可达到输送能力大,可承载较大负荷,设备布局灵活,结构简单,操作维护方便,性能稳定,能保证同步输送,传送辊道平坦,摩擦力小,可保证输送速度准确稳定,功能多样使用广泛并且使用寿命长,具体如下所述:所述散热风扇1101固定于壳体1103内部的左侧,所述轴承1102设有两个分别水平贯穿于轴1106左右两侧,所述底脚1105设有两个固定于壳体1103左右下角并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转子1104与轴1106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转子1104通过壳体1103内部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其结构包括:传送辊道(1)、辊筒(2)、出料口(3)、固定螺旋(4)、固定端(5)、承座(6)、支架(7)、支座(8)、驱动链条(9)、片架(10)、电机(11)、产品铭牌(12)、支撑板(13)、拉杆(14)、进料端(15),所述辊筒(2)设有两个以上水平并列成一条直线与固定端(5)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一个传送辊道(1),所述固定螺旋(4)设有两个以上均水平贯穿固定端(5)且与辊筒(2)采用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与承座(6)相互平行并且处于传送辊道(1)下方,所述支架(7)设有两个以上分别竖直固定于承座(6)前后左右的下角,所述支座(8)水平固定于支架(7)下方之中,所述片架(10)处于支架(7)左下角中间并且相互,所述电机(11)处于片架(10)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产品铭牌(12)竖直紧贴于支架(7)左上方,所述拉杆(14)固定于传送辊道(1)左侧,所述进料端(15)固定安装于辊筒(2)内部;所述电机(11)设有散热风扇(1101)、轴承(1102)、壳体(1103)、转子(1104)、底脚(1105)、轴(1106),所述散热风扇(1101)固定于壳体(1103)内部的左侧,所述轴承(1102)设有两个分别水平贯穿于轴(1106)左右两侧,所述底脚(1105)设有两个固定于壳体(1103)左右下角并采用过盈配合,所述转子(1104)与轴(1106)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轴心共线,所述转子(1104)通过壳体(1103)内部散热风扇(1101)与电机(11)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感应输送辊道,其结构包括:传送辊道(1)、辊筒(2)、出料口(3)、固定螺旋(4)、固定端(5)、承座(6)、支架(7)、支座(8)、驱动链条(9)、片架(10)、电机(11)、产品铭牌(12)、支撑板(13)、拉杆(14)、进料端(15),所述辊筒(2)设有两个以上水平并列成一条直线与固定端(5)采用过盈配合形成一个传送辊道(1),所述固定螺旋(4)设有两个以上均水平贯穿固定端(5)且与辊筒(2)采用过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3)与承座(6)相互平行并且处于传送辊道(1)下方,所述支架(7)设有两个以上分别竖直固定于承座(6)前后左右的下角,所述支座(8)水平固定于支架(7)下方之中,所述片架(10)处于支架(7)左下角中间并且相互,所述电机(11)处于片架(10)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产品铭牌(12)竖直紧贴于支架(7)左上方,所述拉杆(14)固定于传送辊道(1)左侧,所述进料端(15)固定安装于辊筒(2)内部;所述电机(11)设有散热风扇(1101)、轴承(11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明罗旋彬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天禾中加化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